2004年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同心同德,积极进取,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快步提高,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呈现“环境改善、运行稳定、增长加快、效益提升”的特征,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十五”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87.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36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83.93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04亿元,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为6992元,比上年增加1152元,增长10.9 %。三次产业构成为26.2:29.2:44.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1个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从2000年至2004年,五年来全市GDP累计增长53.8%,年平均增长9%。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9 %,推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05.4%,比上年上升12.2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实现盈利1.71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现已形成了粮食、油脂油料、纺织、造纸、竹木、果蔬、肉类等七大类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已有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其中省级企业9家,益阳粒粒晶粮食购销公司和湖南油中王实业公司两家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为29.9 %,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8.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7%,其中家庭日用杂品上涨6.1%;居住价格上涨5.5%,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2%,水、电、燃料价格上涨8.0%。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1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实现了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达到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上划中央“两税”突破3亿元,达3.26亿元,增长17.8%;上划所得税1.51亿元,增长31.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6.27亿元,增长24.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偏低的矛盾依然突出;国有企业改制难度较大,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困难,特别是县乡财政包袱较重;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8.4%;5年来年均递增5.9%。除蔬菜、甘蔗、水果因种植面积调减而产量有所减少外,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189.94万吨,增加33.25万吨;棉花总产量3.18万吨,增加0.08万吨;油料总产量10.99万吨,增加1.02万吨;麻类总产量8.78万吨,增加1.45万吨;甘蔗总产量23.12 万吨,减少13.48万吨;烟叶总产量0.4万吨,增加0.03万吨;水果总产量18.55万吨,减少0.87万吨;蔬菜107.55万吨,减少6万吨;出栏肉猪341.76万头,增加20.72万头;出栏牛14.16万头,增加1.47万头;出栏羊44.74万只,增加4.52万只;出笼家禽(鸡鸭鹅)1832.90万羽,增加40.25万羽;禽蛋总产量5.78万吨,增加0.08万吨;水产品20.12万吨,增加1.51万吨。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02.23万亩,其中杨树种植面积8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6.8%。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增,粮食种植面积扭转了数年连续下滑的局面,种粮大户不断增加。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草食畜禽饲养量和名特水产品产量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农产品优质率得到巩固和提高,避灾农业、庄园经济继续发展。200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6.57万亩,比上年增加88.04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42.26万亩,增加97.65万亩,优质稻率86.2%。在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的同时,主要经济作物仍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棉、麻、药等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均有所增长,全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5万亩、48.11万亩、 2.76万亩,分别增长2.1%、9.6%、2.2%。生猪、草食牲畜、家禽和水产品的质与量同步加速发展,养殖业产值达51.4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3.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23亿元,比上年增加0.83亿元;新增农田灌溉面积7.1万亩,新增蓄引提水量12.5万立方米,人畜用水解困5.32万人。“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购置农机给予补贴这一惠民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户购置农机的热情。2004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85.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
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税费改革继续顺利推进,巩固了减负成果,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4年投入扶贫开发资金3973.5万元,当年脱贫人口1.3万人。安化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88元,比上年增加95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200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下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7.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32.29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3.28亿元,增长16.8%;重工业增加值16.62亿元,增长17.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加值7.42亿元,增长7.0%;集体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长22.9%;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0.84亿元,增长42.0%;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4.77亿元,增长19.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增长6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下降10.5%。其中股份制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了49.4%,比国有工业高出24.6个百分点,增幅比国有工业快12.5个百分点,成为我市工业的主要成份。
规模以上工业14种主要产品产量有9种增长、5种下降。原煤23.2万吨,增长3%;农用氮磷钾肥4.7万吨,增长47.2%;机制纸17.3万吨,增长28.1%;化学农药0.6万吨,增长85.4%;十种有色金属2.86万吨,增长39.6%;水泥307万吨,增长26.1%;服装793万件,增长24.0%;精制茶0.8万吨,增长10.1%。饮料酒553万升,增长35.3%,而食用植物油、发电量、内燃机、苎麻布、大米有所下降。
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一批新建企业建成投产,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纺织、食品、建材、电力、机械、造纸、电子、化工等支柱产业也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益阳火电厂、纳爱斯、沅江纸业、橡胶塑料机械、益鑫泰公司等15家,这些重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益鑫泰”衬衫荣获“中国名牌”称号,13种产品获“湖南省名牌”称号,11家企业商标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85亿元,增长13.8 %。国有企业改革完成246家,超额完成任务。自2000年至2004年五年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
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建筑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建筑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并呈现出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喜人局面。全市所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004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完成竣工产值25.4亿元,增长25%,增幅比上年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0.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建筑行业呈现出生产高速增长、效益明显改善的发展态势。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是“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我市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前提下,加大投资力度,从而保证投资引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1.8%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34亿元,增长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占主导力量,完成投资28.67亿元,占城镇投资的53%,比上年增长38.5%;更新改造投资12.84亿元,增长24.2%;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国家控制建设用地,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下降,全年完成投资7.55亿元,比上年下降4.4%;其他投资1.55亿元,增长63.3%。2000年至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5.7%。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南县茅草街大桥、益沅一级公路、县乡公路改造、沅江白沙港千吨级港口码头及南县茅草街港口码头进展顺利。资阳区古道街、赫山区商业步行街已开街营业。教育卫生投资力度加大。箴言中学新校区完成投资0.9亿元,已顺利搬迁;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及县区疾控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洞庭湖二期治理、人畜饮水、移民建镇、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电网主网建设和改造及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都已见成效。
五、国内贸易
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保持了持续活跃、稳中见旺的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城镇37.61亿元,增长14.5%;农村(县及县以下)64.76亿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1.0亿元,增长12.1 %;餐饮业10.57亿元,增长22.3 %;其他行业0.80亿元,增长11.7%。连锁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其中限额以上连锁超市增至11家,网点已辐射到中心集镇等农村地区。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29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出口4862万美元,增长9.2%。产品出口到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市场占到78%。全年利用外资增势不减,实际利用外资7317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898万美元。
旅游开发整体推进。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6亿元,增长33.5%。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已开发和推出旅游景区景点32处,其中桃花江竹海、百竹园等国家级景区(点)6处,柘溪风景区、奥林匹克公园等“湖南百景”景点5处,开辟了益阳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游等3条旅游黄金线。
七、交通和邮电业
2004年,全市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14.4万辆,其中民用汽车3.1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 14.3 %和19.2 %。全社会完成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93.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2%。
邮电通信业能力显著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末全市有移动电话用户46.7万户,城乡电话用户70.7万户,比上年新增7.8万户和7.4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存贷款取得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07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6.96亿元,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存款131.49亿元,增长14.1%;农村居民存款35.47亿元,增长0.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3.0亿元,增长11.3%。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及农副产品收购。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项保险收入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的成果。科技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年内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湖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基地”,成功引进“中南大学科技园”,“两基地一园区”正式授牌落户益阳。科技项目成效显著,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重点项目10项;资阳区迎风桥镇被列入全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实验区,赫山区被列入技术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加大,全市申请专利130项,评审了2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鉴定验收成果28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所增加。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各项指标均达省颁A级控制标准;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来势喜人,桃江县职业中专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的验收;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已达313个;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益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5月份被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建设已启动,益阳卫校申办医专的工作正在进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正在接受复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绩,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劳动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全国学生科技创新、女子排球和定向越野比赛获多个第一名;今年高考录取率达76.65%,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空军飞行学员37人,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现在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11所,在校学生34.9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9所,在校学生3.82万人;普通小学1196所,在校学生23.96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2004年是“群星奖”改革的头一年,少儿舞蹈获“三湘群星奖”金奖1个、银奖1个,成人舞蹈获银奖2个,小戏获银奖1个,摄影作品《诱惑》被推荐参加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市县两级文化部门配合中心工作或节假日举办较大型的文化活动40余次,组织送戏下乡演出258场,送图书、展览下乡20余次。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比较活跃。广播电视进一步发展,电视播出节目套数达39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加大,疾病控制工作成绩显著,连续16年没有发生霍乱疫情。年末全市实有病床8512张,卫生技术人员1.27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
体育事业取得可喜成绩。2004年国家羽毛球队益阳训练基地正式授牌,越南河内羽毛球俱乐部青少年队来益阳集训一年。成功承办了2004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我市体育健儿在全省青少年比赛中取得金牌40.5枚,在全国少年乙组羽毛球比赛中取得金牌4枚,在全国少年甲组羽毛球比赛中取得金牌2枚,在28届奥运会上获得银牌1枚,在全省首届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圆满完成了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任务。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据测算,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58.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90万人,乡村人口321.64万人。据市计生委抽样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86‰,死亡率4.56‰,自然增长率4.3‰。
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据环保部门统计,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7个,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5个,全市投入资金3.4亿元用于改善环境状况,益阳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全部达标,面积为40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3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1450元,增长10.1%。社会保障改革有序推进,2004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20.87万人,增长14.6%;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8.77万人,增长31.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24.55万人,增长11.0%。“两个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享受低保补助的超过10.4万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91元,比上年增加867元,增长11.7%。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薪收入6950元,增加674元;转移性收入1846元,增加273元;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137元,减少1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692元,同比增加684元,增长11.4%。城镇居民消费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倾斜。2004年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79.7%,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7.2%。由于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恩格尔系数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34.1%。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加快。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713元,比上年增加351元,增长14.9%,增速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6元,增加252元,增长11.3%,八大类消费支出有增有减,因物价上涨,全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所提高,由上年的49.4%提高至51.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04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均突破30平方米,分别为30.5和33.4平方米。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据。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为现行价格,增长速度为可比价格。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4年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同心同德,积极进取,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快步提高,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呈现“环境改善、运行稳定、增长加快、效益提升”的特征,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十五”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87.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36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83.93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04亿元,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为6992元,比上年增加1152元,增长10.9 %。三次产业构成为26.2:29.2:44.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1个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从2000年至2004年,五年来全市GDP累计增长53.8%,年平均增长9%。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9 %,推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05.4%,比上年上升12.2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实现盈利1.71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现已形成了粮食、油脂油料、纺织、造纸、竹木、果蔬、肉类等七大类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已有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其中省级企业9家,益阳粒粒晶粮食购销公司和湖南油中王实业公司两家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为29.9 %,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8.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7%,其中家庭日用杂品上涨6.1%;居住价格上涨5.5%,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2%,水、电、燃料价格上涨8.0%。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1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实现了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达到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上划中央“两税”突破3亿元,达3.26亿元,增长17.8%;上划所得税1.51亿元,增长31.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6.27亿元,增长24.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偏低的矛盾依然突出;国有企业改制难度较大,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困难,特别是县乡财政包袱较重;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8.4%;5年来年均递增5.9%。除蔬菜、甘蔗、水果因种植面积调减而产量有所减少外,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189.94万吨,增加33.25万吨;棉花总产量3.18万吨,增加0.08万吨;油料总产量10.99万吨,增加1.02万吨;麻类总产量8.78万吨,增加1.45万吨;甘蔗总产量23.12 万吨,减少13.48万吨;烟叶总产量0.4万吨,增加0.03万吨;水果总产量18.55万吨,减少0.87万吨;蔬菜107.55万吨,减少6万吨;出栏肉猪341.76万头,增加20.72万头;出栏牛14.16万头,增加1.47万头;出栏羊44.74万只,增加4.52万只;出笼家禽(鸡鸭鹅)1832.90万羽,增加40.25万羽;禽蛋总产量5.78万吨,增加0.08万吨;水产品20.12万吨,增加1.51万吨。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02.23万亩,其中杨树种植面积8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6.8%。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增,粮食种植面积扭转了数年连续下滑的局面,种粮大户不断增加。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草食畜禽饲养量和名特水产品产量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农产品优质率得到巩固和提高,避灾农业、庄园经济继续发展。200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6.57万亩,比上年增加88.04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42.26万亩,增加97.65万亩,优质稻率86.2%。在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的同时,主要经济作物仍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棉、麻、药等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均有所增长,全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5万亩、48.11万亩、 2.76万亩,分别增长2.1%、9.6%、2.2%。生猪、草食牲畜、家禽和水产品的质与量同步加速发展,养殖业产值达51.4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3.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23亿元,比上年增加0.83亿元;新增农田灌溉面积7.1万亩,新增蓄引提水量12.5万立方米,人畜用水解困5.32万人。“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购置农机给予补贴这一惠民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户购置农机的热情。2004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85.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 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税费改革继续顺利推进,巩固了减负成果,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4年投入扶贫开发资金3973.5万元,当年脱贫人口1.3万人。安化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88元,比上年增加95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200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下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7.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32.29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3.28亿元,增长16.8%;重工业增加值16.62亿元,增长17.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加值7.42亿元,增长7.0%;集体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长22.9%;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0.84亿元,增长42.0%;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4.77亿元,增长19.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增长6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下降10.5%。其中股份制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了49.4%,比国有工业高出24.6个百分点,增幅比国有工业快12.5个百分点,成为我市工业的主要成份。 规模以上工业14种主要产品产量有9种增长、5种下降。原煤23.2万吨,增长3%;农用氮磷钾肥4.7万吨,增长47.2%;机制纸17.3万吨,增长28.1%;化学农药0.6万吨,增长85.4%;十种有色金属2.86万吨,增长39.6%;水泥307万吨,增长26.1%;服装793万件,增长24.0%;精制茶0.8万吨,增长10.1%。饮料酒553万升,增长35.3%,而食用植物油、发电量、内燃机、苎麻布、大米有所下降。 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一批新建企业建成投产,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纺织、食品、建材、电力、机械、造纸、电子、化工等支柱产业也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益阳火电厂、纳爱斯、沅江纸业、橡胶塑料机械、益鑫泰公司等15家,这些重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益鑫泰”衬衫荣获“中国名牌”称号,13种产品获“湖南省名牌”称号,11家企业商标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85亿元,增长13.8 %。国有企业改革完成246家,超额完成任务。自2000年至2004年五年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 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建筑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建筑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并呈现出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喜人局面。全市所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004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完成竣工产值25.4亿元,增长25%,增幅比上年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0.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建筑行业呈现出生产高速增长、效益明显改善的发展态势。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是“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我市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前提下,加大投资力度,从而保证投资引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1.8%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34亿元,增长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占主导力量,完成投资28.67亿元,占城镇投资的53%,比上年增长38.5%;更新改造投资12.84亿元,增长24.2%;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国家控制建设用地,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下降,全年完成投资7.55亿元,比上年下降4.4%;其他投资1.55亿元,增长63.3%。2000年至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5.7%。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南县茅草街大桥、益沅一级公路、县乡公路改造、沅江白沙港千吨级港口码头及南县茅草街港口码头进展顺利。资阳区古道街、赫山区商业步行街已开街营业。教育卫生投资力度加大。箴言中学新校区完成投资0.9亿元,已顺利搬迁;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及县区疾控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洞庭湖二期治理、人畜饮水、移民建镇、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电网主网建设和改造及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都已见成效。 五、国内贸易 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保持了持续活跃、稳中见旺的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城镇37.61亿元,增长14.5%;农村(县及县以下)64.76亿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1.0亿元,增长12.1 %;餐饮业10.57亿元,增长22.3 %;其他行业0.80亿元,增长11.7%。连锁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其中限额以上连锁超市增至11家,网点已辐射到中心集镇等农村地区。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29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出口4862万美元,增长9.2%。产品出口到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市场占到78%。全年利用外资增势不减,实际利用外资7317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898万美元。 旅游开发整体推进。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6亿元,增长33.5%。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已开发和推出旅游景区景点32处,其中桃花江竹海、百竹园等国家级景区(点)6处,柘溪风景区、奥林匹克公园等“湖南百景”景点5处,开辟了益阳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游等3条旅游黄金线。 七、交通和邮电业 2004年,全市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14.4万辆,其中民用汽车3.1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 14.3 %和19.2 %。全社会完成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93.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2%。 邮电通信业能力显著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末全市有移动电话用户46.7万户,城乡电话用户70.7万户,比上年新增7.8万户和7.4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存贷款取得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07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6.96亿元,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存款131.49亿元,增长14.1%;农村居民存款35.47亿元,增长0.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3.0亿元,增长11.3%。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及农副产品收购。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项保险收入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的成果。科技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年内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湖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基地”,成功引进“中南大学科技园”,“两基地一园区”正式授牌落户益阳。科技项目成效显著,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重点项目10项;资阳区迎风桥镇被列入全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实验区,赫山区被列入技术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加大,全市申请专利130项,评审了2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鉴定验收成果28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所增加。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各项指标均达省颁A级控制标准;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来势喜人,桃江县职业中专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的验收;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已达313个;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益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5月份被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建设已启动,益阳卫校申办医专的工作正在进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正在接受复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绩,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劳动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全国学生科技创新、女子排球和定向越野比赛获多个第一名;今年高考录取率达76.65%,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空军飞行学员37人,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现在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11所,在校学生34.9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9所,在校学生3.82万人;普通小学1196所,在校学生23.96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2004年是“群星奖”改革的头一年,少儿舞蹈获“三湘群星奖”金奖1个、银奖1个,成人舞蹈获银奖2个,小戏获银奖1个,摄影作品《诱惑》被推荐参加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市县两级文化部门配合中心工作或节假日举办较大型的文化活动40余次,组织送戏下乡演出258场,送图书、展览下乡20余次。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比较活跃。广播电视进一步发展,电视播出节目套数达39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加大,疾病控制工作成绩显著,连续16年没有发生霍乱疫情。年末全市实有病床8512张,卫生技术人员1.27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 体育事业取得可喜成绩。2004年国家羽毛球队益阳训练基地正式授牌,越南河内羽毛球俱乐部青少年队来益阳集训一年。成功承办了2004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我市体育健儿在全省青少年比赛中取得金牌40.5枚,在全国少年乙组羽毛球比赛中取得金牌4枚,在全国少年甲组羽毛球比赛中取得金牌2枚,在28届奥运会上获得银牌1枚,在全省首届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圆满完成了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任务。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据测算,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58.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90万人,乡村人口321.64万人。据市计生委抽样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86‰,死亡率4.56‰,自然增长率4.3‰。 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据环保部门统计,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7个,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5个,全市投入资金3.4亿元用于改善环境状况,益阳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全部达标,面积为40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3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1450元,增长10.1%。社会保障改革有序推进,2004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20.87万人,增长14.6%;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8.77万人,增长31.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24.55万人,增长11.0%。“两个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享受低保补助的超过10.4万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91元,比上年增加867元,增长11.7%。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薪收入6950元,增加674元;转移性收入1846元,增加273元;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137元,减少1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692元,同比增加684元,增长11.4%。城镇居民消费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倾斜。2004年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79.7%,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7.2%。由于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恩格尔系数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34.1%。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加快。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713元,比上年增加351元,增长14.9%,增速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6元,增加252元,增长11.3%,八大类消费支出有增有减,因物价上涨,全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所提高,由上年的49.4%提高至51.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04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均突破30平方米,分别为30.5和33.4平方米。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