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嘉定区统计局
2009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回暖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7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9%。三次产业占比为0.5:66.7:32.8。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地方财政收入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税收收入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增值税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营业税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个人所得税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行价)12.1亿元,比上年下降0.9 %,其中种植业产值6.7亿元,畜牧业产值3.5亿元,渔业产值0.9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078公顷,比上年增长3.5%。今年夏粮播种面积达到4227公顷,比上年增长501公顷,小麦单产4223公斤,比上年减少234公斤,总产量达17620吨,比上年增长1398吨;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5287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作物实现优质化,全区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达100%。
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至2009年末,累计建设设施农田达3319公顷,其中设施粮田2690公顷,保护地设施菜田395公顷,露地设施菜田234公顷。区域特色农业初见成效,马陆葡萄、华亭哈密瓜、工业区草莓、外冈蜡梅、安亭银杏和徐行黄瓜逐渐成为享誉沪上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区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其中种植业85家、养殖业10家、农机服务业24家,其中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62.9%。完成工业总产值2360.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796.4亿元,比上年下降4.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6.1%。全区亿元以上产值的工业企业34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65.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3.6%。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04.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7%。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销率为99.2%。
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全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1%。高技术企业16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1.6亿元,比上年下降2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信息制造企业1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比上年下降27.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
建筑业增势不减。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0亿元,可比增长9.0%。年末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34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61.0亿元,施工面积81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9.0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保持稳步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8.3亿元,可比增长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62.8亿元,增长6.5%;穿的商品零售额11.8亿元,增长5.3%,用的商品零售额116.1亿元,增长7.7%,烧的商品零售额18.3亿元,增长3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8.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分商品看,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其中汽车类受政策推动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市场商品销售规模日益扩大,商品流通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至年末,全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8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8个,综合消费品市场16个,农产品市场54个;专业市场全年成交额达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7.2%。连锁企业经营状况稳定,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173家连锁企业全年实现销售额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公交线网进一步优化调整。为确保地面公交与轨道11号线及时、合理、有序衔接,年内共新辟6条公交线路,调整和延伸26条公交线路,区域公交线网全覆盖已基本实现。本区公交企业新增和更新了136辆公交车,空调车比例达到92.9%。至年末,全区现有公交候车亭300座,公交线路92条,营运线路长度2006.9公里,其中区内长度1224.2公里。本区公交企业营运车辆353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3781万人次。现有出租汽车870辆,客运量2622.3万人次,其中区域性出租车760辆,营业收入1.8亿元。
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收寄国际、国内函件1891万件,增长47.0%;国际、国内包件36万件,增长43.0%;投送特快专递87.6万件,增长2.0%;发送各种报刊杂志3197万份。年末邮政储蓄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电信业务保持相对稳定。年末电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4143 皮长公里,比上年末增加 1411皮长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4万门,比上年增加 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8.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5.8万户,比上年增加2.6万户。年末小灵通用户数1.4万户,比上年减少3.6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8.9万户,比上年增长13%。
六、金融业和国有资产
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0亿元,可比增长16.3%。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0.6亿元,比年初增加216.3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 617.2亿元,比年初增加142.0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24.4 亿元,比年初增加141.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70.5亿元,当年新增117.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2.4亿元,当年新增29.0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89.7亿元,现金支出1359.8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70.1亿元。
国有资产经营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区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达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经营性集体资产总量达10.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集体权益达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年区属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2亿元,比上年下降10%;集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1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67亿元。年内共完成股权转让项目10个,合计股权转让款4.4亿元。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全年亮点。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43.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26.8亿元。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5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投资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3.0%;第三产业投资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4.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69.5亿元,集体经济投资13.9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57.0亿元,私营企业投资57.5亿元,其他经济投资95.6亿元。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住宅投资93.7亿元,比上年增长60.0%。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7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3%。竣工面积21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1%。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4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6%,销售额 36.5亿元,比上年增长67.4%;期房销售面积13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销售额1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4.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
八、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
轨道交通11号线如期实现年底通车。经过建设者们连续4年的奋战,轨道交通11号线建设于年内相继完成了机电设备与信号系统安装,并于年底进行了试运行。至此,总长44公里,总投资189亿元的11号线北段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嘉定结束了没有轨道交通的历史。至年底,11号线嘉定段9个站点综合开发地块已全部成功出让,引进资金约45.7亿元。为确保11号线通车之时,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有效互补、有机衔接,11号线嘉定段站点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了29条市政道路、9个站点公交枢纽以及桃浦路跨蕴藻浜大桥,道路总长22.7公里,总投资约18.4亿元。
城市公用事业良性发展。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4302.4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生活用水6940.1万吨,比上年增长1.2%。用电量6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至年底全区天然气用户数达到21.0万户,用气量7461.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居民用气量3743.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6%;液化气供应总量为3.1万吨。
九、对外经济
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引进合同外资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3%。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吸引合同外资3.8亿美元,占总数的44.2%;第三产业4.8亿美元,占总数的55.9%。全年引进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新项目达18个。
外贸出口渐趋稳定。全年完成外贸出口6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4%。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1.9亿美元,下降26.5%;一般贸易出口30.8亿美元,下降15.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0.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4%,占全区出口的79.8%。
十、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走特色旅游之路。在充分挖掘区内的传统人文、田园风光等资源的基础上,将孔庙、古猗园、马陆葡萄公园、华亭人家等景点充分整合,形成了“历史人文、时尚体验、田园生态”三大主题的特色旅游。据统计,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年内接待游客人数达到 1.7万人,营业收入达800万元。华亭人家毛桥村年内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3万人。
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点4家。其中4 A级景点2家,3A级景点2家。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共15家,客房数达1732 间,出租率达55.4%。全区共接待游客473.3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全区33家旅行社全年共接待游客70.9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小学23所、中学31所,其中高中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幼儿园在园托幼儿17365人,小学在校学生25842人,初中在校学生17687人,高中在校学生606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29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58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进一步规范发展,全区现有民办农民工小学14所,在校小学生10501人,农民工子女学校12所,其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7571人,初中在校学生数为302人。全区高中阶段录取率达99.6%;初中入学率100%,毕结业率 98.3 %;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9.9 %。春秋两季普通高校录取总人数2024人,全区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约85万人次。
今年的中考,我区各科平均分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5门学科总分远远超过市学科的总分,合格率达98.8%,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为1060人,上线率为60.3% ,比上年提升了9.4 个百分点。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录取本科(含艺体类)人数为1193人,占67.9%。嘉定一中、二中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93.7%和81.6%,两校均创近年最高水平。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年内全区实施科技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创新项目5000余项,其中实施推进重点科技产业化项目207项,列入重点农业项目、医疗产业化项目5项,全区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3538项,其中列入国家级、市级重点新产品36项,数量和获得资金量位居全市第三。这些项目拥有发明专利680项,实用新型专利1120项。通过对重点项目的支持,促进了区域企业自主创新,从而有效推动了区域产业能级的提升。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50 家,全区按2008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6家。新增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3家,全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总数达到40家。全年专利申请总量2560件,比上年增长199件,其中发明专利680件,增长4%。实用新型专利1120件,外观设计专利760件。至年末,全区认定各类技术合同316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4亿元。
十二、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基础设施
门户网站功能建设进一步加强。改版后的嘉定门户网站增加了“新闻报送”、“网上信访”、“信息公开报送”等三大系统。年内共举办了主题分别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嘉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妇女儿童发展与计划生育政策”、“来沪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嘉定养老服务”等6期“区长在线话嘉定”活动。电子政务网络加快建设。全年网站共发布新闻总计1154条。处理监督投诉、建议咨询共计5046件,比上年增长29.7%。网上办事预受理项目增至35件,比上年增长40 %。门户网站的页面总浏览量为4713.9多万人次,日均浏览量超过13.5万次,在全市各区县排行中,名列第5位。
政府信息公开有效实施。年内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条目1228条,全文电子化公开信息1228条。举办“区长在线话嘉定”6期,访问1.6万人次,共提问 823条,在线答复814条。区政务办公信息网日益完善。至年末,通过政务网发布公文295件,政务信息发布总量6969条,通知发布量达6383份,专送传阅件达25.6万条。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至年末,集约化信息通信管线完成116沟公里。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0G,国际互联网用户18.9万户,比上年增加2.5万户。至年末,全区政务接入用户数达4935人,比上年增长15.0%。接入机关单位数103家,区属公司43家。日访问人数3858人,比上年增长19.0%。
十三、文化、广播和电视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再上新台阶,文化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09年成功举办了“海宝欢乐行”迎世博系列活动、“世博大家园”社区文化展演月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2009上海汽车文化节首届汽车嘉年华系列活动、“知识惠嘉定,书卷飘宝山”——2009嘉定•宝山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全区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2060余场,参与群众85万余人次。
至年末,全区共有区、镇公共图书馆(室)13个,藏书93.11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 54.8 万册,年内新购图书3.28 万册,新办读者证7279张,续证数8683张,新办读者证和续证数居全市区县分馆第一;读者到馆数39.8万人次。新华书店门市部4个。区、镇文化馆(站)13个;影剧院2个,座位数2054个。区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2240小时,电视栏目10档。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4小时。年内共播发新闻8400条。主打栏目《嘉定新闻》播出新闻2520条,被上海电视台录用稿件349条。
十四、卫生和体育
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至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个,其中区级医院6个,病床2806张。区内卫生技术人员共有3895人,其中执业医师1414人,执业助理医师143人,注册护士1556人。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8家,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中心村卫生室119家。全年完成诊疗550.5万人次,出院5.7万人次,区级医院施行手术1.8万人次。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诊疗总人次为233.2万,比上年增长30%。门诊量占公立医疗机构总业务量的比例上升到45.4%。年内享受门急诊诊疗费减免共有208余万人次,减免费用共1487万元。药品零差率累计支出4945.9万元,人均优惠5.1元。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体育产业收入173.3 万元。年内共承办市级及以上活动5次,参与人数700人;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55次,共1467人次参与;举办各类区级赛事、活动91次,共有103502人次参与;承办委、办、局及企事业单位赛事、活动10次,4475人次参与;街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培训338次,共有101443人次参与。
体育设施继续改善,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307片,总面积 193.2 万平方米。新建4个社区公共运动场。
十五、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达55.0万人,比上年增长1.2 %,其中非农人口45.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444人,出生率为6.3‰,死亡人口4294人,死亡率为7.8‰,自然增长率为-1.5‰。至年末,全区来沪人员数达75.4万人,其中来沪时间6个月及以上人员数达67.8万人。
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4020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630元,比上年增长8.3%。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6.1平方米。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20所,床位4510张,收养老人2965人。全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587人,全年累计发放救助金2361.4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8人,累计发放救助金98.3万元。共有54.6万人次获得社会救助,救助金额达18014.2万元。对困难协保人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16.3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救助金1062.4万元;实施医疗救助2620 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439万元;发放扶志助学金158.0万元。全年共募集衣被21.9万件(条)和资金 286.9 万元支援灾区。年末社会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员3126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有17.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为7.05万人。有15.5万人参加“镇保”,2万人享受“镇保”退休待遇,4.8万名农民采用或参照征地养老方式落实了社会保障。有0.7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5万人领取农村养老金,农村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有34.8万名外来从业人员参加了综合保险。
农村医保工作进一步强化。至年末,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7万人。全区筹集农村医保基金3210.2万元,累计为20.0万人次的农村居民支付医药费用2609.1 万元,其中,住院病人1853人次,补偿医疗费用726.9万元,实际补偿比例达62.0%;门诊补偿197657人次,补偿医疗经费1882.3万元,补偿比例达55.4%,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深化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创业政策和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6988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173人,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家庭困难人员755人。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12925人次的求职者提供求职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7102人次提供专门职业指导。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7767人,共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0134张,完成了5200个外来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全区现有101家见习基地,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和青年见习达到了60%以上。至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248名,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
十六、资源和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我区全力推进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全年累计优良天数达337天,优良率为92.3%,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区域环境降尘量为6.5吨/平方公里.月,同比改善11.9%,空气质量普遍有所好转。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25个区控断面平均综合水质指数5.6,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
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至年末全区共有公园10个,占地面积达44.2公顷。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6.0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1平方米,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1%。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增加值是指一个地区、行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最终成果的货币表现。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折旧等,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消耗价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为全区增加值。
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数据为抽样数。
时光轴
RAG15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上海市嘉定区统计局 2009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回暖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7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9%。三次产业占比为0.5:66.7:32.8。 | RAG-ES | 2024-09-11 |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地方财政收入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税收收入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增值税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营业税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个人所得税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行价)12.1亿元,比上年下降0.9 %,其中种植业产值6.7亿元,畜牧业产值3.5亿元,渔业产值0.9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078公顷,比上年增长3.5%。今年夏粮播种面积达到4227公顷,比上年增长501公顷,小麦单产4223公斤,比上年减少234公斤,总产量达17620吨,比上年增长1398吨;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5287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作物实现优质化,全区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达100%。 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至2009年末,累计建设设施农田达3319公顷,其中设施粮田2690公顷,保护地设施菜田395公顷,露地设施菜田234公顷。区域特色农业初见成效,马陆葡萄、华亭哈密瓜、工业区草莓、外冈蜡梅、安亭银杏和徐行黄瓜逐渐成为享誉沪上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区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其中种植业85家、养殖业10家、农机服务业24家,其中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62.9%。完成工业总产值2360.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796.4亿元,比上年下降4.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6.1%。全区亿元以上产值的工业企业34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65.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3.6%。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04.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7%。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销率为99.2%。 | RAG-ES | 2024-09-11 |
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全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1%。高技术企业16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1.6亿元,比上年下降2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信息制造企业1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比上年下降27.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 建筑业增势不减。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0亿元,可比增长9.0%。年末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34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61.0亿元,施工面积81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9.0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保持稳步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8.3亿元,可比增长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62.8亿元,增长6.5%;穿的商品零售额11.8亿元,增长5.3%,用的商品零售额116.1亿元,增长7.7%,烧的商品零售额18.3亿元,增长3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8.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分商品看,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其中汽车类受政策推动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 RAG-ES | 2024-09-11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