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歙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弘扬歙县精神,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抢抓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增加投入,积极采取措施,增加收入,扩大内需,全县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发展。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59元,同比增长9.0%。
2001年我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国企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职工身份转换为主导,以体制创新促进机制转换,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同时,部分集体、乡镇企业也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县共有25家企业完成改制工作,2300名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进行“身份置换”,2家乡镇企业实施拍卖。农村税费改革调整完善了税改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公示制度、“纳税日”制度,既再减人均税负,又使农税征管更加规范。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有序进行。小城镇改革取得新进展,深渡镇被国家体改办列为小城镇改革一类镇,顺利进入第二轮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行列。住房,户籍制度改革规范深化,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全面启动,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开发开放取得新成就,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2001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4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同时集中资金,加强了城乡交通、通信、电改、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县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开放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物价稳中有升,经济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上升0.9%,工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中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保持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20:39.5:40.5调整为19:39:42。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工业产业升级的步伐不快,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社会需求持续增长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二、农村经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减负增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一方面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方格簇营茧,开发有机茶菊等实用生产技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农业生产开始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效益型转化,虽然“6.26”洪灾对我县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的来看,今年仍属风调雨顺之年,农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实现90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增长3.53%。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今年农业结构调整在“压粮扩经,压劣扩优”上做文章。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1.8%,粮食总产量下降1%,全年改造低产茶园20000亩,桑园7000亩,果园10000亩,发展经济果木林1.8万亩。名优茶产量1923吨,比上年增长35.2%,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达32.4%,比去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产值比去年增长59.2%,方格簇营茧推广覆盖率达90%,位居全省第一,生产优质贡菊600吨,占菊花总产量的67%,养殖业拉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日益得农民的青睐,养殖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51%,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林业发展上实施了德援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林业产值比去年增长5.9%。
乡镇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经过多年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载体,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动力,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产权不清、机制部活以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今年,乡镇企业紧抓国企改革的契机,对部分集体和乡镇企业进行了改制,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快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758家,新增私营企业88家,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7.2亿元,增长10%,当地入库税金687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中发展。今年我县工业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职工身份转换为主导,以体制创新促进机制转换。上海东方希望集团租赁县面粉厂,浙江天松集团整体收购县缫丝厂,成立泰联纸塑包装有限公司,致众,诚意,金港等一批强势企业兴起,强化了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2001年全社会实现90价工业总产值26.58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7l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4.87亿元,增长7%。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县工业企业在“减员增效”和减少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仍达42%,产品销售收入81017万元,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2056万元,比去年减少1778万元。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1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已达11个,实现利税414万元,比上年增长13%,实现产值7360万元,增长147%,竣工产值6503万元,增长1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今年我县继续抢抓机遇,多方筹集资金,努力扩大投资需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14万元,比上年增加6022万元,增长15.1%,投资规模又创历史之最。其中:基建完成投资额7214万元,增长57.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领6091万元,增长27.1%,房地产投资完成3430万元,下降33.9%,其他投资完成1670万元,增长111.4%,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3088万元,增长42.3%,农村和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完成14421万元,下降6%。
从今年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上看,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触角已由城区向乡镇延伸,投资项目由重点改善市政设施向制造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农电网改造、水利、饮水工程、教育设施及市政设施拓展,固定资产投资的受益面扩大。县乡公路,城区道路硬化拓宽共完成投资658万元。徽州路、新安路西段和大华路水泥路面浇筑已基本完工。农村非农户投资大幅度增长,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3088万元,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有7个乡镇投资完成额在500万元以上,其中:徽城镇、深渡镇、桂林镇尤为突出。
从投资规模上看,我县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增多。鲍家花园完成投资额1200万元,国家粮库完成投资1100万元,斗山小区生活住宅完成投资780万元,二中教学楼完成投资420万元,电信局程控电话完成投资2300万元,金马集团中西部项目完成投资1241万元。
从投资结构上看,我县基建和更改投资高速增长,但房地产投资下滑。主要原因是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2001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已达30359平方米,其中住宅10380平方米,空置面积的增加,削弱了房地产投资的原动力,另外,城镇私人建房投资火爆,也制约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2001年,城镇私人建房投资880万元,增长54.4%,农村私人建房投资继续下降,完成投资额13541万元,下降8.4%。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中趋旺。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增加工资,延长节假日等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农电网改造,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了城乡的消费环境,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稳定了居民对未来的心理预期,经过十五年为努力,我国圆梦WTO,商家在即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的情况下,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带动了城乡市场的活跃。
200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092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分城乡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达29702万元,增长12.7%,县以下零售额达45390万元,增长8.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7.3%,餐饮业增长31.7%,制造业增长1.7%,农业生产者零售增长1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下降5.1%,集体经济零售额下降42%,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18.3%。
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0.9%,比上年上升0.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上升较快,达4.1%,交通费价格上升4.3%,通信费价格下降5%。工业品,农副产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仍然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4%,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下降0.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5%,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
六、财政金融
2001年我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0416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县级预算收入17608万元,增长11.9%,中央预算收入2808万元,增长0.9%,财政总支出30294万元,增长33.4%。
2001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04170万元,比年初增长2319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7657万元,比年初增18874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1080万元,比年初增302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7832万元,比年初增776万元,金融机构现金呈投放态势。
七、科技教育
2001年我县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这个核心,以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民营科技发展为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以项目实施促成科技经济的有效结合,不断加大科技的有效结合,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棠樾牌坊群生态旅游农业科技示范区是省级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内“果园精品园”建设项目已初具规模,从中国农科院、福建浦田引进30多个果树良种示范试种,取得成功。我县“香料植物引种示范推广”项目,已被市科委列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枇杷科技示范园”,提高了枇杷品质。二是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以金马集团公司为龙头的车用仪表及电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被省科技厅评审认定并授牌投入运营,“电子式汽车仪表”项目已被列入省级项目,“车用仪表快速开发及制造技术”项目列入市级重点科技项目,“单相电子式防窃电电能表”通过市级专家鉴定,“胶体高能蓄电池”项目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
2001年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各类学校在校生总人数为75644人,比上年增长3.4%,其中:普通中学25848人,下降1.4%,职业中学1872人,增长42.1%,小学47719人,增长4.8%。
八、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1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3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9.1%。
全年各类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7235万吨公里,增长30.6%,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0663万吨公里,增长28.1%,公路客运周转量35341万人公里,增长5.0%
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427万元,比上年增长37.1%,2001年末本地电话用户42951户,比上年增长52.8%,农村97.5%的行政村通了电话。
九、文化卫生
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健康有序。2001年全县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15场,公共图书馆藏书达12.7万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一座,县级卫星电视收转站14座,乡镇级收转站60座,广播覆盖率达80%,电视覆盖率达93%,96%的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2001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5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中医院1个,卫生院56个,专科防治所、站1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54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84人。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2001年全县年末总人口为50.1万人,比上年下降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以内。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1年全县职工工资总额为15863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414万元,增长7.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039元,增长18.7%,据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974元,比上年增长6.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元,增长4.1%。
说明: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歙县统计局
二00一年四月二十日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弘扬歙县精神,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抢抓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增加投入,积极采取措施,增加收入,扩大内需,全县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发展。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59元,同比增长9.0%。2001年我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国企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职工身份转换为主导,以体制创新促进机制转换,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同时,部分集体、乡镇企业也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县共有25家企业完成改制工作,2300名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进行“身份置换”,2家乡镇企业实施拍卖。农村税费改革调整完善了税改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公示制度、“纳税日”制度,既再减人均税负,又使农税征管更加规范。县级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有序进行。小城镇改革取得新进展,深渡镇被国家体改办列为小城镇改革一类镇,顺利进入第二轮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行列。住房,户籍制度改革规范深化,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全面启动,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 RAG-ES | 2024-09-11 |
开发开放取得新成就,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2001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4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同时集中资金,加强了城乡交通、通信、电改、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县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开放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物价稳中有升,经济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上升0.9%,工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中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保持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20:39.5:40.5调整为19:39:42。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工业产业升级的步伐不快,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社会需求持续增长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二、农村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减负增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一方面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方格簇营茧,开发有机茶菊等实用生产技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农业生产开始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效益型转化,虽然“6.26”洪灾对我县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的来看,今年仍属风调雨顺之年,农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实现90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增长3.53%。 | RAG-ES | 2024-09-11 |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今年农业结构调整在“压粮扩经,压劣扩优”上做文章。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1.8%,粮食总产量下降1%,全年改造低产茶园20000亩,桑园7000亩,果园10000亩,发展经济果木林1.8万亩。名优茶产量1923吨,比上年增长35.2%,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达32.4%,比去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产值比去年增长59.2%,方格簇营茧推广覆盖率达90%,位居全省第一,生产优质贡菊600吨,占菊花总产量的67%,养殖业拉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日益得农民的青睐,养殖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51%,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林业发展上实施了德援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林业产值比去年增长5.9%。乡镇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经过多年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载体,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动力,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产权不清、机制部活以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今年,乡镇企业紧抓国企改革的契机,对部分集体和乡镇企业进行了改制,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快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758家,新增私营企业88家,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7.2亿元,增长10%,当地入库税金6870万元。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