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好 Clubhouse 在国内能火起来!
Clubhouse 这两天很火,简单说,这就是一个实时在线的语音聊天室。
前两天,新任世界首富马斯克在上面开房聊天吸引了很多人,这也是引爆 Clubhouse 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产品逻辑上,主持人开设一个房间,观众可以自由进入收听;主持人可以邀请嘉宾一起聊天,观众也可以举手变成发言嘉宾。
用户之间可以形成关注和被关注的半开放式社交关系,产品只支持实时语聊,不能发文字、不能发图片、不能视频交流。
其实,这种产品形态并不是什么新物种,早在很多年前就有「聊天室」这种产品存在。
Clubhouse 之所以能火,离不开关键的几点。
第一,疫情背景下,很多人居家需要寻找新的娱乐或消遣方式,尤其是在美国。
第二,精英圈层作为首批用户,且有 a16z 这种明星投资人加持,决定了初始用户的高质量,基于号召力形成了围观效应。
第三,有限邀请制的产品逻辑,让获得邀请码成为一种诉求,让已有邀请码的人获得成就感和炫耀感。
所以你看,朋友圈一定会有两种人,一种是求码的,一种是发张截图宣告自己成功注册的。
据说,Clubhouse 的邀请码在 eBay 上炒到了 100 美金一个,而某宝和某鱼上也有不少出售的人。
我到某宝上搜索了「Clubhouse邀请码」关键词后出来了不少结果,其中有个卖家已经成功售出了 14 个,单价 238 元。
也就是说,靠着卖免费的邀请码,这哥们儿已经赚了 3332 元了。
![](https://filescdn.proginn.com/68195e2997e1a6f8ced252fd788f8939/597442ae7b6bd4b9769ec7fef2dc5297.webp)
那么,Clubhouse 真的那么难注册么?邀请码真的那么稀缺么?
并不是!
邀请码之所以有溢价空间并且有人交易,其实都是由信息不对称和社交边界导致的。
说得直白点,你不知道你圈子里谁有邀请码,而圈子外有邀请码的人你又不认识。再加上集体求码氛围的营造,让很多人以为邀请码非常稀缺。
比如我,因为我朋友圈人比较多,所以只问了两个朋友就要到了邀请码。
昨天我把邀请码发到了星球里,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同学成功注册了,而且他们还在持续裂变。
所以,这事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解决信息差并捅破社交边界,就可以很容易做到。
当前来看,大家对 Clubhouse 还处于好奇心极度爆棚的状态,在邀请码还没有大范围铺开前,仍然会有尝鲜者不断跟进。
在产品体验上,当你收到短信邀请码并成功注册后,产品会给你两种冷启动方式,一种是兴趣推荐,一种是名人推荐。
![](https://filescdn.proginn.com/4d9cc1fb2c2959c6d98ae3ba94afd87a/f6a1b7e5f9c36e389a9d7298570e59db.webp)
Clubhouse 推荐的语聊房间(room)并不是完全的流量分发逻辑,而是基于社交关系的推荐逻辑。
每个房间的上限是 5000 人,观众可以自由加入,但加入后不能发言。
如果你想发言,就需要通过「举手」功能示意管理员。管理员通过,你就可以成为嘉宾。
![](https://filescdn.proginn.com/bc920fc91437524ccd7881587fc875cc/bc5c7f5468bc0ee0f8d5f2c6de9e7b2b.webp)
房间支持三种类型,分别是开放型、有限范围型、私密型。
其实这三种类型分别映射了现实世界中的公开沙龙、朋友聚会、私密讨论。把线下场景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还原到了线上。
整体来看,Clubhouse 的产品并不复杂,在 MVP 这点上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也体现了背后产品团队的实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用 Clubhouse 的过程中有个细微体验。在使用产品基础功能时会出现服务器响应慢和加载失败的情况,比如房间列表刷不出来。
但是,只要成功进入了房间且使用语音功能时,不管是声音质量还是延迟度,体验都非常好。
有人说,Clubhouse 技术真牛逼,实时语音做的真好。
其实,Clubhouse 的语音技术用的是「声网 Agora」的服务,而后者是上海的一家做技术服务的公司,实力很强,而且在美国上市了,目前市值 70 多亿美金。
包括陌陌和小米在内的很多产品,都在用他们的服务。
![](https://filescdn.proginn.com/91ff0bccf2a26a240c08b0faf7c112c2/49dd16503124a0555a4de2950d2b5572.webp)
回到前面说的那个细微体验。
之所以语音质量好,那是因为整个声音流走的都是声网的 API 服务,而诸如列表加载等基础功能走的才是他们自己的服务器。
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国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国外公司也在用我们的服务。
第二,要确保语音质量好,持续烧钱投入就可以了。Clubhouse 融了那么多钱,知名投资人加持,这也是他们能站住的根本。
就像昨天,波多野结衣开了个房,直接导致平台一度卡死。但进去的人还是能听得很爽。
我看很多人在说 Clubhouse 是下一代社交网络,是音频版的 Twitter,还说国内马上会推出山寨版。
大概率说,可能有团队已经在写代码了,试图趁着这波热点赶紧跑一拨用户。
不过,我不认为 Clubhouse 能在国内火起来,原因主要有如下四点。
第一,Clubhouse 的产品形态决定了它的平台上是没有内容的,只有社交关系。没有内容,就很难做运营。纯靠名人大 V 站台,持续性很难得到保证。
和知乎不同,虽然知乎早期也是名人站台,但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大量内容,这些可以被二次消费的内容给平台提供了基础养料。
当然,如果 Clubhouse 未来推出录音功能,这个问题能够被解决。但仍然有下一个问题的制约,就是内容生产者的持续投入度。
第二,Clubhouse 毕竟是一款语音社交产品,社交关系的建立才是关键。在国内,我们已经有微博、微信、YY 来提供各种场景的沟通服务,Clubhouse 很难自己去重构这些社交关系。
没有社交关系的沉淀,这就是一个短暂性的秀场,大家听完就走了。目前来看,没有一个极强的理由能让用户留住。
当然,有人说在上面可以练习口语和听力,可以听大佬发表见解。我实际体验下来,能听行业精英们的在线唠嗑,这确实是一个吸引力。
但还是第一点说的,这个行为的持续性是不强的。而且,已经有很多产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关于这一点,Cloubhouse 还没有足够强的撬动能力。
第三,聊什么、听什么,会是一个问题。
这么说吧,我们会因为一款新产品的出现而突然多了很多可聊的话题么?
我认为不会。
就像去年这个时候出现的各种社交产品围剿微信,最终不也是昙花一现,放了个烟花。
我去看了 Clubhouse 上的国内房间,大部分都是聊 Clubhouse 本身的,而单独的声音体验,毕竟有局限性。
所以,Clubhouse 在国内之所以受到关注,大部分都是猎奇,而且圈内一些优质人群的关注,也带来了一拨观众。
但是,热度终将过去。话题谢幕后,用什么来维持 Clubhouse 的热闹呢。
第四,合规性问题。
任何自由的言论如果没了约束和边界,这里面就会衍生出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尤其在国内,对于自由表达的社区或社交类产品,在实名身份上有严格的限制。
作为一个开放且自由的交流平台,如果通过语聊放飞自我,那这中间对内容的监管也会是个问题。
其实类似的产品有很多,国内的YY、递爪,国外的 Discord,他们的出现都比 Clubhouse 要早。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我不认为 Clubhouse 能在国内火起来。
本土化版本可能很快会出现,或许会成为一个小圈子的产品,或许它能俘获特定的人群。
但是,Clubhouse 之类的产品对国内现有产品格局是无法造成任何有效性影响的。
当然,我所说的,可能都是错的。
![](https://filescdn.proginn.com/1faa4326d750f06e419dec5ad4a42600/87256ebf13e89572826b97409b387b54.web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