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1-01-01 00:00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总体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环境,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沿江大开发,建设滨江工业城”战略为重点,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亿元,增长2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4 :23 :33调整为39 :29 :32。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641.6元,较上年提高 2279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4.6,价格水平较上年提高 2 .6%、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 23.5万人,较上年增加1.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6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达到28.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0.1万亩,比上年减少0.4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7.2万亩,比上年减少0.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2.9万亩,比上年增加0.9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2.9 万亩,比上年减0.7万亩,蔬菜面积5.1万亩,比上年增加0.18万亩。
粮食总产量25.2万吨,比上年减10.2万吨,减幅28.8 %;棉花总产量11494吨,比上年增产1480吨,增长14.8%;油料总产量6.6万吨,比上年减93吨,减幅0.14%;
生猪出栏32.4万头,比上年增加0.4万头,增长25 %;家禽出笼600.88万只,比上年增加20.8万只。水产品产量达到28597吨,比上年增加947吨,增长3.4%。
农村用电量997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7%,其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592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9 %。农业化肥施用量14.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新增规模企业4家,因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规模企业统计标准从年销售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原有规模企业销售产值消减至2000万元以下3家,实际增加1家达到28家;实现总产值(现价)28.13亿,同比增长64.3%,其中轻工业19.64亿元,同比增长137.73%,重工业8.52亿元,减幅达3.8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1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5%。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产品销售率达到99.68%,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8.4,较上年提高71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5608人,较上年增加283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0770元/人,较上年增加86900元/人,增长117.6%。
现有资质内建筑企业9个,降级1个,建筑企业从业人员2874人,较上年减少846人,建筑业总产值8.08亿,同比增长32.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2万㎡,比上年增加0.6万㎡;房屋竣工面积41.7万㎡,比上年增加7.4万㎡。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025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3502万元,增长63.1%;房地产开发投资17510万元,增长203.1%;工业投资142521万元,增长83.3%;工业园区投资138806万元,增长85.64%。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42万元,增长17.7%;其中限额以上实现13909万元,同比增长34.6%。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4145万元,同比增长13.6%;零售业零售额186526万元,同比增长21.6%;住宿业2933万元,同比增长23.6%;餐饮业25321万元,同比增长18.5%。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与能源
全县公路里程1558公里,其中:建成一、二、三等级公路 1362公里,较上年增加106.2公里,农村公路基本达到“村村通”;拥有民用汽车9372辆,其中载客汽车5229辆,载货汽车3295辆。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3.89万吨标煤,较上年增加8.7%,单位GDP能耗为0.615,较上年下降3.85%。
全年总用电量2805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用电量12365万千瓦时,较上年增加1019万千瓦时,增长8.9%;居民生活用量9568万千瓦时,较上年增加1199万千瓦时,增长14.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口径财政总收入35710万元,同比增长66.6%,全地域各项税收13607万元,增长5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07万元,增长41%,其中各项税收7167万元,增长51.8%;地方基金收入18359万元,增长94.4倍。
地方财政总支出80377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1367万元,增长6.3%;教育支出12028万元,增长1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36万元,减幅达16.3%;医疗卫生支出7022万元,减幅达10.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77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企业存款12.17亿元,增长21.2%;居民储蓄存款33.9亿元,增长12.9%;定期存款29.7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48亿元,减1.9%,其中:短期贷款13.56亿元,同比增长1.5%,中长期贷款9.97亿元,增138.7%。按贷款结构划分,工业贷款9.97亿元 ,增94.6%,商业贷款3.09亿元,减50.2%。农业贷款14.27亿元,增108.3%。
八、教育、科技、卫生
全县现有学校31所,其中,普通中学16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总数49410人,其中普通中学23827人,职业高中1841人,小学23742人。共有专任教师1907人,其中,普通中学1300人,职业高中34人,小学573人。全县现有幼儿园18个,在园幼儿7802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6.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6%。
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69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3494人;农业技术人员178人。
全县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91.2%,较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公共图书馆(室)1个,藏书18千册。
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4所,卫生院11所,共有床位919张,卫生工作人员1266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户数12.03万户,总人口41.5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3.09万人,乡村人口31.4万人,城镇人口10.11万人,新出生人口3672人,死亡人口1593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5元,较上年增加1325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883元,增长16.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555元,同比增长9.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339.5元,减21.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613元,较上年增加941元,增长16.6%。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743元,增长24.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 1721元,增长22.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339.5元,减21.1%。
全县从业人员21.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58万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8400元,较上年增加994元,增长5.7%。
年末离退休、退职人员14758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人数37689人,较上年增加3611人,增长10.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32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08人。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27.89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9万人。
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共有床位数928个,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6130人,其中城镇低保5339人。
十、资源环境与城市建设
全县国土版图面积1047.81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7万亩,总播种面积 120万亩,森林覆盖率14.8%。
城市全年供水总量390万吨,全年煤气供应总量3.9万立方米,公共汽车47辆,出租汽车80辆,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站3个。
有关环保数据,上级部门未审定反馈,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公布数据为准。
*公报数据为初报数据

时光轴

RAG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总体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环境,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沿江大开发,建设滨江工业城”战略为重点,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亿元,增长2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4 :23 :33调整为39 :29 :32。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641.6元,较上年提高 2279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4.6,价格水平较上年提高 2 .6%、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 23.5万人,较上年增加1.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6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达到28.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0.1万亩,比上年减少0.4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7.2万亩,比上年减少0.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2.9万亩,比上年增加0.9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2.9 万亩,比上年减0.7万亩,蔬菜面积5.1万亩,比上年增加0.18万亩。 粮食总产量25.2万吨,比上年减10.2万吨,减幅28.8 %;棉花总产量11494吨,比上年增产1480吨,增长14.8%;油料总产量6.6万吨,比上年减93吨,减幅0.14%; 生猪出栏32.4万头,比上年增加0.4万头,增长25 %;家禽出笼600.88万只,比上年增加20.8万只。水产品产量达到28597吨,比上年增加947吨,增长3.4%。 农村用电量997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7%,其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592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9 %。农业化肥施用量14.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新增规模企业4家,因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规模企业统计标准从年销售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原有规模企业销售产值消减至2000万元以下3家,实际增加1家达到28家;实现总产值(现价)28.13亿,同比增长64.3%,其中轻工业19.64亿元,同比增长137.73%,重工业8.52亿元,减幅达3.8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1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5%。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产品销售率达到99.68%,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8.4,较上年提高71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5608人,较上年增加283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0770元/人,较上年增加86900元/人,增长117.6%。 现有资质内建筑企业9个,降级1个,建筑企业从业人员2874人,较上年减少846人,建筑业总产值8.08亿,同比增长32.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2万㎡,比上年增加0.6万㎡;房屋竣工面积41.7万㎡,比上年增加7.4万㎡。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025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3502万元,增长63.1%;房地产开发投资17510万元,增长203.1%;工业投资142521万元,增长83.3%;工业园区投资138806万元,增长85.64%。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42万元,增长17.7%;其中限额以上实现13909万元,同比增长34.6%。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4145万元,同比增长13.6%;零售业零售额186526万元,同比增长21.6%;住宿业2933万元,同比增长23.6%;餐饮业25321万元,同比增长18.5%。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与能源 全县公路里程1558公里,其中:建成一、二、三等级公路 1362公里,较上年增加106.2公里,农村公路基本达到“村村通”;拥有民用汽车9372辆,其中载客汽车5229辆,载货汽车3295辆。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3.89万吨标煤,较上年增加8.7%,单位GDP能耗为0.615,较上年下降3.85%。 全年总用电量2805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用电量12365万千瓦时,较上年增加1019万千瓦时,增长8.9%;居民生活用量9568万千瓦时,较上年增加1199万千瓦时,增长14.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口径财政总收入35710万元,同比增长66.6%,全地域各项税收13607万元,增长5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07万元,增长41%,其中各项税收7167万元,增长51.8%;地方基金收入18359万元,增长94.4倍。 地方财政总支出80377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1367万元,增长6.3%;教育支出12028万元,增长1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36万元,减幅达16.3%;医疗卫生支出7022万元,减幅达10.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77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企业存款12.17亿元,增长21.2%;居民储蓄存款33.9亿元,增长12.9%;定期存款29.7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48亿元,减1.9%,其中:短期贷款13.56亿元,同比增长1.5%,中长期贷款9.97亿元,增138.7%。按贷款结构划分,工业贷款9.97亿元 ,增94.6%,商业贷款3.09亿元,减50.2%。农业贷款14.27亿元,增108.3%。 八、教育、科技、卫生 全县现有学校31所,其中,普通中学16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总数49410人,其中普通中学23827人,职业高中1841人,小学23742人。共有专任教师1907人,其中,普通中学1300人,职业高中34人,小学573人。全县现有幼儿园18个,在园幼儿7802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6.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6%。 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69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3494人;农业技术人员178人。 全县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91.2%,较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公共图书馆(室)1个,藏书18千册。 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4所,卫生院11所,共有床位919张,卫生工作人员1266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户数12.03万户,总人口41.5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3.09万人,乡村人口31.4万人,城镇人口10.11万人,新出生人口3672人,死亡人口1593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5元,较上年增加1325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883元,增长16.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555元,同比增长9.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339.5元,减21.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613元,较上年增加941元,增长16.6%。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743元,增长24.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 1721元,增长22.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339.5元,减21.1%。 全县从业人员21.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58万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8400元,较上年增加994元,增长5.7%。 年末离退休、退职人员14758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人数37689人,较上年增加3611人,增长10.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32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08人。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27.89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9万人。 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共有床位数928个,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6130人,其中城镇低保5339人。 十、资源环境与城市建设 全县国土版图面积1047.81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7万亩,总播种面积 120万亩,森林覆盖率14.8%。 城市全年供水总量390万吨,全年煤气供应总量3.9万立方米,公共汽车47辆,出租汽车80辆,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站3个。 有关环保数据,上级部门未审定反馈,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公布数据为准。 *公报数据为初报数据RAG-ES2024-09-11
浏览 7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