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共 1950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袁世凯为来往津京的交通便利与安全,在天津新开河南岸、金钟河北岸之间兴建新车站。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投入使用,初称新开河火车站,后改称天津新站。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与津浦铁路举行联轨仪式。由此,新开河火车站成为起点站。
民国元年(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修通后,新开河火车站改名为天津总站。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侵华日军在此设立军用物资库和军运专线,用于侵华日军的补给。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新开河火车站更名为天津北站。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该站由北宁、津浦两个铁路局分管,北宁局称“天津北站”,津浦局称“天津总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天津北站曾设立兵站和军供站。
1953年,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改扩建,旅客候车室的面积扩大至270多平方米,1957年又扩建至近320平方米。到1987年,为了配合天津东站的建设,对车站站舍再次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旅客候车室的面积扩大到近800平方米。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2014年4月1日,天津北站停止运营。之后,对横跨站台的老天桥,老站房等进行恢复性大修。2015年4月重新投入使用。
建筑格局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新开河火车站是最早联结南北干线铁路的车站。当时车站内共设有6股正线及到发线,一座连接三个月台间的跨线天桥。津浦铁路管理当局向京奉铁路管理当局租借使用该站第一站台和第一、二、三股道,其余为京奉铁路当局所使用。另外,为方便蒸汽机车掉头和整备作业。在车站北侧建有机车转盘和机车加煤、上水等设施。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现存的建筑多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站房的外观比较朴实,并没有太多的装饰,设施有候车室、行包房、售票厅等。有三座旅客站台,八条股道,其中一、二站台上还建有古朴典雅的钢制雨棚。较为出名的是老天桥。老天桥主体为钢结构,桥身为钢桁架,阶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则为木结构,露天式。
主要建筑
新修马路
新开河火车站建成后,为了全面开发河北地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2月,由海关道和天津道联合发出告示,确定在东至铁路、西到北运河、南至金钟河、北至新开河为开发区。随后在东、西窑洼进行填平工程,开始修筑一条连接新车站到总督衙门长1.5里宽24米的大道,始称新修马路,这就是后来的大经路,也是中山路最初的雏形。
北站老天桥
天津北站老天桥
天津北站老天桥,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火车站老天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新河材料厂(今塘沽站)供料,山海关桥梁厂承建,位于主站房北侧,长52.2米,宽2.9米、高5.3米,在一、二月台延长线构筑了古朴典雅、造型独特的防雨罩棚,曾为慈禧太后改扩建为宫廷小站房。1978 年,加盖天桥防雨罩棚,后又增设站台雨篷。因津浦、京山铁路电气化改造需要架设电网,北站老天桥面临拆迁的局面,在社会各界的多方呼吁下,经铁道部勘测,撤销了原来拆除的方案,把老天桥整体提高了1.5米,原貌仍然保留。
价值意义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是中国现存较完好的早期车站。现存钢架天桥、礼堂、站台候车室各一座,基本保持原貌。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新开河火车站是清末北洋新政的产物,是重要工业文化遗产,亦是中国现存较完好的早期车站。作为早期天津地区的交通枢纽,成为天津近代化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之一。
历史文化
相关历史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见证了近代历史上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义士、天津暗杀团团长薛成华在此刺杀北洋巡防大臣、直隶镇守使、天津镇总兵张怀芝。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先生应袁世凯之邀北上共商国事,在路过天津时到中山公园演讲后,从此站乘火车赴京。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27日凌晨,天津守军主动进攻驻扎天津总站的日军,毙伤日军数十人。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新开河火车站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号。
交通
地铁:天津地铁3号、6号均在天津北站(新开河火车站旧址)设站。
公共交通:1路、1路区间、22路、27路、27路小圈、32路、609路、619路、622路、641路、646路、670路、670路区间、671路、813路、818路、869路、901路、903路、908路均在天津北站(新开河火车站旧址)经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