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修订版全六册)

联合创作 · 2023-09-13 22:49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标宗章”,内容为“立正宗明为归趣”;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问答章”,内容以“申问答用去疑情”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引证章”,内容为“引真诠成其圆信”。所谓“正宗”,即“举一心为宗”,此一心宗,“照万法如镜”。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之一是为了扶正当时禅宗的弊病。释延寿提出学...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标宗章”,内容为“立正宗明为归趣”;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问答章”,内容以“申问答用去疑情”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引证章”,内容为“引真诠成其圆信”。所谓“正宗”,即“举一心为宗”,此一心宗,“照万法如镜”。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之一是为了扶正当时禅宗的弊病。释延寿提出学佛的重要问题,邀请禅门各宗长老一起讨论,并且将解答归纳整理,所以《宗镜录》是许多禅师的意见汇集而成的。重点特别着重在唯识方面。

《宗镜录》资料搜集非常丰富,为后来的禅宗研究提供很珍贵的资料!《宗镜录》以大量文字,从法相唯识宗的角度,对一切现象的生起、本质和相互关系等作了极为详尽细致的分析!它所提倡的禅教一致,对宋以后的中国佛学影响深远!

延寿禅师(公元904——975年),俗姓王,浙江余杭人。时当吴越武肃王钱镠崇尚佛教,在此环境影响下,大师于总角(幼年)之岁,即已向往佛教。年二十,便不再食荤。曾为余杭库吏,后迁华亭镇将,督纳军需。年三十,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得知他慕道心切,于是顺从其志,听其出家。延寿遂舍弃家庭妻儿,剃度受戒,礼四明翠岩禅师为师。不久,入天台山修习禅定,并参谒韶禅师,受其印可,成为清凉文益再传弟子。年四十九,住持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据传,这时从他参学的人已经很多。年五十七,受吴越忠懿王钱俶之请,住持杭州灵隐寺,为该寺第一世。次年,又受请住持永明寺(即净慈寺),为该寺第二世;从学者达二千余人,倡禅净双修,指心为宗,四众钦服,被后世弟子尊奉为净土宗第六祖,开创的禅净双修,使净土宗普及于民间,著《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四料简》等,为后世净土宗依据典籍。《宗镜录》一书即在此时...

延寿禅师(公元904——975年),俗姓王,浙江余杭人。时当吴越武肃王钱镠崇尚佛教,在此环境影响下,大师于总角(幼年)之岁,即已向往佛教。年二十,便不再食荤。曾为余杭库吏,后迁华亭镇将,督纳军需。年三十,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得知他慕道心切,于是顺从其志,听其出家。延寿遂舍弃家庭妻儿,剃度受戒,礼四明翠岩禅师为师。不久,入天台山修习禅定,并参谒韶禅师,受其印可,成为清凉文益再传弟子。年四十九,住持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据传,这时从他参学的人已经很多。年五十七,受吴越忠懿王钱俶之请,住持杭州灵隐寺,为该寺第一世。次年,又受请住持永明寺(即净慈寺),为该寺第二世;从学者达二千余人,倡禅净双修,指心为宗,四众钦服,被后世弟子尊奉为净土宗第六祖,开创的禅净双修,使净土宗普及于民间,著《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四料简》等,为后世净土宗依据典籍。《宗镜录》一书即在此时定稿于永明寺演法堂。年六十七,延寿奉诏于钱塘江边的月轮峰创建六和塔,高九级,五十馀丈,作为镇海之用。年七十一,再度入天台山,度戒万馀人。次年圆寂。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