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据称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之世传抄本,历来未见于世。直至清末,世居岭南的张仲景六十四世孙——张绍祖方始传书予其徒桂林左盛德,左再传予其徒罗哲初。尔后于1934年罗哲初借予黄竹斋抄写成《白云阁藏本》(略称《白云阁本》),1939年由张伯英资助而方校刊公世。
桂林古本的特色
根据《桂林古本》刊行序文,称仲景撰有一十三稿;现存宋本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为第七稿,而《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为第十二稿,共十六卷。一至二卷,为脉学;三至五卷,讨论温病。六至十六卷,除了少数文字略有改动,与后世传本大致相同。
《桂林古本》与传统版本最大的差异是加入了温病的内容,就完整度及一致性(条文不矛盾)上来说,《桂林古本》较为齐全,故得到一些人的支持,认为它才是真正善本。
《桂林古本》较通行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者合参,多出篇章:...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据称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之世传抄本,历来未见于世。直至清末,世居岭南的张仲景六十四世孙——张绍祖方始传书予其徒桂林左盛德,左再传予其徒罗哲初。尔后于1934年罗哲初借予黄竹斋抄写成《白云阁藏本》(略称《白云阁本》),1939年由张伯英资助而方校刊公世。
桂林古本的特色
根据《桂林古本》刊行序文,称仲景撰有一十三稿;现存宋本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为第七稿,而《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为第十二稿,共十六卷。一至二卷,为脉学;三至五卷,讨论温病。六至十六卷,除了少数文字略有改动,与后世传本大致相同。
《桂林古本》与传统版本最大的差异是加入了温病的内容,就完整度及一致性(条文不矛盾)上来说,《桂林古本》较为齐全,故得到一些人的支持,认为它才是真正善本。
《桂林古本》较通行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者合参,多出篇章:
“平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共两卷
奇经八脉病脉证并治,出现在《桂林古本》卷二“平脉法第二”篇。
温病脉证并治
六淫病脉证并治——伤暑病、热病、湿病、伤燥病、伤风病、寒病
条目差异:
《金匮要略》中的黄疸病出现在《桂林古本》卷十“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
处方差异:
补宋本所缺之五藏结处方,出现在《桂林古本》卷九“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与宋本不同:宋本四逆散在《桂林古本》的名称为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出现在《桂林古本》卷十一“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
版本差异:
桂林古本卷三《伤寒例》前有“六气主客”一篇,黄竹斋1935年手抄罗哲初珍藏原本,无此内容。故于1939年所刊白云阁藏本及1948年自印《伤寒杂病论会通》,均无此篇。早于此前(1932)公世之《长沙古本》亦无此篇。不知何时何人补入“桂林本”中,目前无法查考。
张仲景,《后汉书》无传,其事迹始见于《宋校伤寒论序》[1]据此,他为南阳人,师事张伯祖,曾经出任过长沙太守,因此被后世称为张长沙。
但关于仲景任长沙太守之事是否属实,后世尚有争议,因为《名医录》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诸史书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清孙鼎宜认为,张机应为“张羡”[2]之误,章太炎也持此说[3],然而张羡并不以医术闻名,这个说法仍然是有问题的。
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4]。”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在此外,我们对他所知不多。在晋皇甫谧《...
张仲景,《后汉书》无传,其事迹始见于《宋校伤寒论序》[1]据此,他为南阳人,师事张伯祖,曾经出任过长沙太守,因此被后世称为张长沙。
但关于仲景任长沙太守之事是否属实,后世尚有争议,因为《名医录》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诸史书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清孙鼎宜认为,张机应为“张羡”[2]之误,章太炎也持此说[3],然而张羡并不以医术闻名,这个说法仍然是有问题的。
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4]。”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在此外,我们对他所知不多。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了张仲景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此二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虽然事近传奇,但也可以显示当时人对张仲景医术的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