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杭州
《说杭州》,钟毓龙著。十八章近百万言,钟毓龙从七十多岁写到了八十五岁,写出了书架上近50册稿本。 钟毓龙喜欢抽烟,点了烟,坐在堂屋的藤榻儿上便要讲故事给孩子们听。他参考了500多本书,用章回小说的方法,写了一套《上古神话演义》,讲女娲补天讲大禹治水,都用的是口头语,他对同事们戏谑这套书的名字应该叫“想当然耳”。更好玩的是,他还写了一本中国妇女版的《鲁滨孙漂流记》,用的竟是如今很时髦的日记体,所谓《奇妇人日记》。很平易地用白话文第一人称讲故事,这种平易近人的方法同样用进了《说杭州》。《说杭州》里讲的事,都像他坐在藤榻儿上和你对课。 他说杭州的酱园:民国时期,杭州有十大酱园,其历史均在百年以上,其经营各有地盘。酱园不好随便开的,要有官府的“缸照”,配给官盐才能开业,所以能开酱园的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背景。而各个酱园都有特约的商户,有的专卖给大户公馆,有的...
《说杭州》,钟毓龙著。十八章近百万言,钟毓龙从七十多岁写到了八十五岁,写出了书架上近50册稿本。 钟毓龙喜欢抽烟,点了烟,坐在堂屋的藤榻儿上便要讲故事给孩子们听。他参考了500多本书,用章回小说的方法,写了一套《上古神话演义》,讲女娲补天讲大禹治水,都用的是口头语,他对同事们戏谑这套书的名字应该叫“想当然耳”。更好玩的是,他还写了一本中国妇女版的《鲁滨孙漂流记》,用的竟是如今很时髦的日记体,所谓《奇妇人日记》。很平易地用白话文第一人称讲故事,这种平易近人的方法同样用进了《说杭州》。《说杭州》里讲的事,都像他坐在藤榻儿上和你对课。 他说杭州的酱园:民国时期,杭州有十大酱园,其历史均在百年以上,其经营各有地盘。酱园不好随便开的,要有官府的“缸照”,配给官盐才能开业,所以能开酱园的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背景。而各个酱园都有特约的商户,有的专卖给大户公馆,有的专卖给各大菜馆,有的则卖给江干的船帮。如数家珍。再如说到肩挑业,说到最普通的馄饨担子:“其制颇特别,一头为炉灶柴火,一头多为抽斗之小柜,裹就之馄饨置其中,中间连以木桥形之架,上置碗盏等,贩者肩之而行。挂一竹筒,击之作声,巡行里巷间,但闻‘笃笃’声,即知馄饨担来。寒夜行人见此,顿生一丝暖意。”这样的描述让人亲切极了,只觉得如今夜市的喧嚣声反而不及这“笃笃”的击竹声来得温暖熨帖。 除了商业市井,山水坊巷、风俗语言、学校寺庙等等,所有和杭州有关的事情,钟毓龙都一一说来,对他而言,他在说杭州的演义,说得很高兴。 《说杭州》尚未脱稿,就有人前来借阅,传抄。1955年、1956年,卷首几个章节印成了油印本,五十册左右,蓝色的钢笔字,也很工整,出自钟毓龙的儿子钟久安之手。这几十册油印本如今在市面上很难找到了。 书稿成型后,在湖滨书画社展览过,后来又有北京的单位请去展览,展览回来后正准备全书付梓,“文革”开始了。钟家被抄了十一天。钟毓龙还是坐在堂屋的藤榻儿上。他看着自己的书和书稿都被抄走,临了《说杭州》的稿本也被追查了出来。当场要烧掉。儿子钟久安不忍心。他趁造反派管得不紧,就一边烧一边从书堆里抽出一本,再抽出一本垫在自己的屁股底下。如此保全了一部分。造反派一走,钟毓龙则把被毁的部分,再通过记忆继续补写,一直补到1970年去世。 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十一个章节的残本,2003年,钟毓龙的儿子钟肇恒多方搜辑,对缺失章节的细目予以增补,终于在2005年使《说杭州》十八章完整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六十年,一本书。书的命运和家、国的命运一起跌宕,而其中的人力让人感慨,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定要那文字朝着一个方向生长,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钟毓龙(1880-1970),字郁云,号庸翁。清朝的最后一科举人。著有《上古神话演义》等一部篇章恢弘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记体小说。曾在浙江高等学堂、杭州府中学堂、省立一中、宗文中学等校任教国文、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后任宗文中学校长,终身为教师。专长钟鼎文,能不用乌丝阑而横直井然,善诗词书法,曾任浙江通志馆副总编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