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韵译
《古兰经韵译》,是我国第八位译者奉献的第十种汉文通译本。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继马坚译本之后在大陆出版的第二部译本。1988年7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在北京同时发行阿、汉文对照(上、下册)和汉文单行(全一册)两种版本。与原经全文对照编排,在国内还是第一次;用带韵散文体翻译,在国内也是首次尝试。
译者叶哈雅·林松,在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专业教学外,科研项目以回族历史和伊斯兰文化为重点。译者早年曾师从马坚、哈得成、张子仁等先生学过阿拉伯语言文化,并参与回民报刊的编辑工作。其祖辈系哈吉世家,父、叔皆30年代初期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生。受环境与家庭影响,对伊斯兰学术文化有浓厚兴趣。因此,在讲授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同时,亦兼顾回回历史与文化之课题研究。其撰述,译著除《古兰经文选》和《古兰经韵译》选择、通译本外,中国文学方面,有《孟子全译》、《宋...
《古兰经韵译》,是我国第八位译者奉献的第十种汉文通译本。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继马坚译本之后在大陆出版的第二部译本。1988年7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在北京同时发行阿、汉文对照(上、下册)和汉文单行(全一册)两种版本。与原经全文对照编排,在国内还是第一次;用带韵散文体翻译,在国内也是首次尝试。
译者叶哈雅·林松,在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专业教学外,科研项目以回族历史和伊斯兰文化为重点。译者早年曾师从马坚、哈得成、张子仁等先生学过阿拉伯语言文化,并参与回民报刊的编辑工作。其祖辈系哈吉世家,父、叔皆30年代初期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生。受环境与家庭影响,对伊斯兰学术文化有浓厚兴趣。因此,在讲授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同时,亦兼顾回回历史与文化之课题研究。其撰述,译著除《古兰经文选》和《古兰经韵译》选择、通译本外,中国文学方面,有《孟子全译》、《宋代文学》及古代部分回族作家、作品研究等,民族宗教方面,著有《麦加朝觐见闻》、《汉译(古兰经)史话》、《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与和合著论文集),和“宗教经书宝典系列”中的专著《古兰经知识宝典》;译注有阿拉伯古典长篇抒情诗《斗篷之歌》,编撰有《古兰经故事》(与杨连凯、李佩伦、白崇人合编),《中国回族大词典》(任副主编,邱树森主编)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涉及回族历史与人物,其中有关郑和之研究占十余篇。部分作品被译为阿拉伯、波斯、英、日文发表。
关于《古兰经》的翻译,起先是从选择开始。1981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阿、汉对照本《古兰经文选》(即《亥帖》选本),试用押韵散文体裁表述,并略带简注。由于译文音韵铿锵、顺口悦耳、好记易懂,受到穆斯林群众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在各方建议、鼓励、催促下,才下决心试作通译。译者在《后记》中说:“对韵译的摸索,绝不是想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事实上国外早有先例可循。我的主观动机不过是想把它富于韵味感的特征,借用我国音韵丰富的汉语尽力转达。”并谈到在尝试过程中,“常感到作茧自缚之苦,亦有词难尽意之憾,更有因韵损意之忧,但又有甘愿磨炼之乐,因而常处于犹豫矛盾状态,试译工作时勤时懒,亦曾几度中辍。历经甘苦,克服惰性,勉力振作,终于把初稿完成。修润复查时,仍感到有不少长期搁置的歧疑难关,不易突破。虽曾查证寻据,求教师友,参照他译或注疏而酌情抉择,还是感到远远没能表达原文美妙的色泽光辉”。是非经过不知难,这恐怕也是所有译经人共同的切身感受。
《古兰经韵译》的两种版本,版式编排以阿、汉对照本为主,按卷次分章逐节对照,原文、译注均分开,各占一页;汉文单行本则是抽印于对照本,正文页码及版式完全相同。都是32开布面精装本,汉文本计1162页,约82.4万字。卷首有白寿彝教授题词和李士厚先生题诗,封面汉文书名由马松亭大阿訇题签。目录前有《例言》10则,卷末附录有:1.有关朗诵的几种符号说明;2.祈求词;3.《古兰经》各卷章节一览表;4.六十年来汉译《古兰经》版本简介。最后是译者《后记》。对照本初版5万部,汉文本3万部,皆布面精装,外加护封。
通观译文,全用带韵散文体表述,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二者交替,综合并用,既要保证对原文精神的表达,又要顾及语尾押韵的特点,故句式较灵活,姑举若干片断,以剖视此韵译本自身的风格。
(一)在理解原经内容的基础上,扣准原有语汇的前提下,尽力以相互吻合的句式译述。
如第10章《优努斯》第24节,以庄稼收成的丰歉作比喻,论述安拉的旨意应发人深思,全节是一个紧密连贯的长句子,译文为:
今世的生活,
好比从高空降落的雨,
地里的庄稼——人类和牲畜赖以生存的东西
便借它滋长茂密,
等到大地肥美丰腴,妖娆绚丽,
种地人料定丰收在望之际,
夜间或白昼,下达了我的旨意,
我使它变得干枯光秃
就像原先并没播种过籽粒,
我就这样对能思考的人把征兆剖析。
分句表述,与原文比较,词序位置虽小有调整,但基本上不脱离分句的范畴。
(二)掌握经文蕴涵精神和语言风貌,通过译句转达内容与形式凝结的环境气氛。
如第二章《黄牛(摆盖来)》第286节,含有庄严、肃穆的呼告、求祈色彩,各国穆斯林通常视为一段精辟的祈祷词,在履行拜功后,或隆重仪式中,摊开双掌于胸前作“堵阿宜”之际,常恭诵这一节,其韵译句子为:
安拉不苛求任何人超过能力所及的限度,
各人应受所行【善举】的奖励,
应受所造【罪孽】的惩处。
啊!我们的主!请不要责怪我们的疏忽,
——如果我们遗忘或有错误。
求你不要让我们背上过重的包袱,
犹如你让前人所承担的重负。
啊!我们的养主!
请不要给我们力所不及的繁务,
请对我们宽容,
请对我们饶恕,
请给我们恩顾!
你是我们的护佑者,
求你给我们援助,
以对付那些叛逆之徒。
如泣如诉、呼告求助的氛围,已大体根据原文转译。
(三)译文虽押韵,但不追求构句整齐,保持散文格式,偶有注重上下句修辞手法之处,均依随原经之遣词造句,如:
【例一】 第91章《太阳(晒目思)》第8-9节:
洁身自重的人必获胜利,
污身自毁的人肯定晦气。
【例二】 第41章《阐释(奉随来特)》第46节:
行善者自享其利,
作恶者咎由自取,
你的主对仆人绝不亏枉冤屈。
【例三】 第99章《震撼(唧哩咱啦)》第7-8节:
谁行过一微之善,有赏可见,
谁作过一尘之恶,必见惩办。
采用类似白话文对仗句译述,注意句型工整,均以原文为据,其中例二第3句亦因原句变幻而改译为散句。又如第82章《崩裂(引非塔勒)》第1-6节描述末日景象的句子中,前4节系构词严整的排比句式,后两节改为带叙述兼质问的散句,译文也相应地尾随变化:
1.当苍天崩裂破碎之时,
2.当星辰殒落飘坠之时,
3.当海洋横溢泛溢之时,
4.当坟墓翻覆捅开之时,
5.任何人都会知道自己前前后后干的事,
6.人啊?什么因素蛊惑你对仁慈的主背道而驰?
两相对照,便可发现句式之齐整与零散,以及字数之多寡增减,都是依随原文而有意为之。
(四)用带韵散文译述,力求音韵铿锵、节奏和谐、顺口悦耳、好记易懂,是译文的主要特征。
此通译本,节尾句末均照顾韵脚。其中短章和中章,分节较少,力求一韵到底;某些长章,为避免因韵损意,在可以划分段落之处亦曾改韵换辙,但也注意防止换韵过于频繁。甚至对篇幅较多的长章,亦尽可能坚持不轻易改韵。例如常被诵读的第九章《忏悔(讨白)》,全章共129节,译文达610多行,通章一韵到底,用“u”韵,如:“布、徒、怒、辱、书、悟、处、苦、赋、护、睹、顾”等等押韵、再如第十章《优努斯》,共109节,译文约440行,统押“i”、“v”韵,如:“异、迪、喜、级、理、析、蔽、期、裕、惧、御、语”等押韵。篇幅最长,横跨三卷,达286节,译文近1600行的第二章《黄牛》,前后换过韵,计有:“an”、“i”、“v”、“ou”、“ing”、“ang”、“u”等数韵,但同一韵脚均连续、密集地运用。
(五)由于追求句尾押韵,偶或亦出现少许因韵损意、词难尽意或译述失误之处。限于篇幅,举例从略。
韵译,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一种新的摸索尝试,音调铿锵,顺口悦耳,新颖活泼,能激发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感受到《古兰经》语言风格之美。自然,它跟其他文言体、白话文、经堂语译本一样,可供旨趣各异的读者自行选读。它的出版,在《古兰经》译坛,只是增添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品种。新华出版社1986年初版的译作《穆罕默德生平》(王永芳等译),民族出版社1993年新编的《(古兰经)箴言》(刘飞茂等编)等书所摘引的全部《古兰经》译文,均全部采自这部韵译本。
叶哈雅·萨纳拜尔·林松先生,1930年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云南省个旧市沙甸村人,回族。解放前就读于沙甸养正学校,曾受教于著名穆斯林学者马坚、白寿彝教授和哈德成阿訇,50年代初到北京工作,1975年调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白寿彝主持编纂的《中国通史》的编写,1979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现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教,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为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由于为高等民族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