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树已砍尽
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发表于1887年,比《尤利西斯》早了近三十年。早在象征主义全盛时期,迪雅丹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评论家,都对现代派文学的创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尤利西斯》在纽约先锋文学杂志上连载后,在欧美引起了广泛影响。这种最初被称为内心独白的文学样式因乔伊斯而引起关注,一时间模仿者众多。而乔伊斯告诉他的崇拜者瓦莱里·拉博,《尤利西斯》写作手法所师从的正是爱德华·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
本书收入爱德华·迪雅丹所创作的这部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月桂树已砍尽》,以及瓦莱里·拉博的三篇意识流小说《美人,我的心上人……》《情人们,幸福的情人们……》和《我最秘密的忠告……》。读者可以从书中欣赏到百余年前意识流小说的两位先驱如何捕捉稍纵即逝的直觉,以诗一般的语言,复杂而微妙地表现隐秘的思想和情感。从文学史的角度也有必要让今天的学生和读者了解...
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发表于1887年,比《尤利西斯》早了近三十年。早在象征主义全盛时期,迪雅丹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评论家,都对现代派文学的创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尤利西斯》在纽约先锋文学杂志上连载后,在欧美引起了广泛影响。这种最初被称为内心独白的文学样式因乔伊斯而引起关注,一时间模仿者众多。而乔伊斯告诉他的崇拜者瓦莱里·拉博,《尤利西斯》写作手法所师从的正是爱德华·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
本书收入爱德华·迪雅丹所创作的这部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月桂树已砍尽》,以及瓦莱里·拉博的三篇意识流小说《美人,我的心上人……》《情人们,幸福的情人们……》和《我最秘密的忠告……》。读者可以从书中欣赏到百余年前意识流小说的两位先驱如何捕捉稍纵即逝的直觉,以诗一般的语言,复杂而微妙地表现隐秘的思想和情感。从文学史的角度也有必要让今天的学生和读者了解文学思潮演变的本来面貌,了解意识流手法首创者和先驱者的文学成就。
◎ 编辑推荐
提到意识流,人们会想到乔伊斯和普鲁斯特这样的大师,很少有人知道意识流小说手法的首创者爱德华·迪雅丹,和对这种创作手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瓦莱里·拉博。
本书重点呈现意识流小说开山之作《月桂树已砍尽》,它是乔伊斯所师从的小说,《尤利西斯》的艺术手法之源。
本书 附有译者沈志明先生的导读文章,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意识流小说在法国发轫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其首创者爱德华·迪雅丹的开创性地位和文学成就。
这些问世已上百年的小说至今读来依然前卫,它们既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也是文学爱好者的精神佳肴。
◎ 名人推荐
读者一打开《月桂树已砍尽》就进入主要角色的思想,跟随他绵延不断的思路,一步步弄清他的所作所为和发生的事情。思维的展开完全替代了通常的叙述……
——乔伊斯
《月桂树已砍尽》具有崭新的形式技巧,富有魅力,极大地丰富了创作手段,可能革新或完全以新代旧。尽管《月桂树已砍尽》在思想上和风格上与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迥然不同,但确实可视为《尤利西斯》创作形式的一个来源。
——瓦莱里·拉博
◎作者介绍
爱德华·迪雅丹(Édouard Dujardin,1861—1949),法国作家,师从马拉美,意识流写作手法的首创者。曾于1886年创办《独立杂志》,刊登了许多现代文学史上的开拓性作品。创作有剧本《消失的骑士》《安冬妮亚》,小说《月桂树已砍尽》(1887)、《内心独白》(或《随笔集》)等。乔伊斯曾坦承《尤利西斯》的写法受到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的影响。《月桂树已砍尽》被文学史视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瓦莱里·拉博(Valéry Larbaud,1881—1957),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实践者和先驱。拉博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坛十分活跃的人物。曾参与创办《法兰西评论》,是该刊长期的合作者和撰稿人;和保尔·瓦雷里一起主编《交流》(1924—1932),与菲利普·苏波一起主编《欧洲杂志》(1923—1931);他的文学评论集《阅读,逍遥...
◎作者介绍
爱德华·迪雅丹(Édouard Dujardin,1861—1949),法国作家,师从马拉美,意识流写作手法的首创者。曾于1886年创办《独立杂志》,刊登了许多现代文学史上的开拓性作品。创作有剧本《消失的骑士》《安冬妮亚》,小说《月桂树已砍尽》(1887)、《内心独白》(或《随笔集》)等。乔伊斯曾坦承《尤利西斯》的写法受到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的影响。《月桂树已砍尽》被文学史视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瓦莱里·拉博(Valéry Larbaud,1881—1957),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实践者和先驱。拉博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坛十分活跃的人物。曾参与创办《法兰西评论》,是该刊长期的合作者和撰稿人;和保尔·瓦雷里一起主编《交流》(1924—1932),与菲利普·苏波一起主编《欧洲杂志》(1923—1931);他的文学评论集《阅读,逍遥法外的嗜好》被誉为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之一。著有小说《我最秘密的忠告……》《情人们,幸福的情人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