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轩(菲尔兹奖得主)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1:58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75年7月17日,陶哲轩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两岁时,父母就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早慧,3岁半时被送进一所私立小学。然而,尽管智力明显超常,但他却不懂得如何与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几星期后,父母明智地将他送回了幼儿园。在幼儿园的一年半时间里,由母亲指导,他自学了几乎全部的小学数学课程。其间,父母开始阅读天才教育的书籍,并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亚天才儿童协会,他也因此结识了其他的天才儿童。

1980年,5岁时父母将他送到离家两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学校,因为这所小学校长向他们承诺可以为陶哲轩提供灵活的教育方案。一入学,陶哲轩就进了二年级,但他的数学课则在五年级上。

1982年,7岁时开始自学微积分,小学校长在他父母的同意下,主动说服了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该校听中学数学课。之后陶哲轩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内容是关于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

1984年,8岁半时升入了中学,经过一年的适应后,他用三分之一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学习数学和物理。在此期间10岁、11岁、12岁的陶哲轩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别获得铜牌、银牌、金牌。

1989年,14岁时正式进入他中学时去听课的弗林德斯大学。

1991年,16岁时获得弗林德斯大学荣誉理科学位。

1992年,17岁时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同年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Elias Stein)。

1996年,21岁时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9年,24岁时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

2006年,31岁时获得菲尔茨奖,在5月22日至30日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接受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颁奖。

2007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mes and Carol Collins讲席教授;同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

200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授予的艾伦·沃特曼奖。

2009年12月,成年后的陶哲轩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总决赛的面试主考官,参与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评审工作;12月21日,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做演讲;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的会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陶哲轩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代数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数学家。

陶哲轩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也很有成就,如与他人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指导理论(即:数字压缩成像技术),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信息论、信号和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和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为2007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

2015年9月17日,陶哲轩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the Erdós discrepancy problem)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1997年-2000年

项目来源: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ummer grant DMS 9706964)


项目时间:2013年

项目来源: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 grant 1301620)


项目时间:2013年-2018年

项目来源: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 grant 1266164)


项目时间:2018年-2021年

项目来源: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 grant 1764034)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截至2019年9月,陶哲轩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开设的课程包括:

时间课程名称1996年秋季复分析(Complex Analysis)1997年冬季微积分与解析几何(Calculus and Analytic Geometry)1997年春季复分析(Complex Analysis)、拓扑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Topology)1998年冬季多变量微积分(Calculus of Several Variables)1998年春季多变量微积分(Calculus of Several Variables)、复分析(Complex Analysis)1998年秋季复分析(Complex Analysis)1999年冬季分析主题:振荡积分及其应用(Topics in Analysis: Oscillatory Integrals and applications)1999年春季分析主题:限制定理和应用(Topics in Analysis: Restriction theorems and applications)2000年冬季复分析(Complex Analysis)2000年春季拓扑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Topology)、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2001年冬季分析主题:相平面中的谐波分析(Topics in Analysis: Harmonic Analysis in the Phase Plane)2002年秋季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2002年冬季算术组合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Arithmetic Combinatorics)2004年冬季傅立叶分析导论(Introduction to Fourier Analysis)2005年冬季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2006年冬季研究生偏微分方程(Graduat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2006年春季研究生偏微分方程(Graduat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2006年秋季研究生傅立叶分析(Graduate Fourier Analysis)2007年冬季研究生傅立叶分析(Graduate Fourier Analysis)2008年冬季遍历理论(Ergodic theory)2008年春季庞加莱猜想(Poincare conjecture)2010年冬季随机矩阵(Random matrices)2010年春季高阶傅立叶分析(Higher order Fourier analysis)2011年秋季希尔伯特的第五个问题(Hilbert's Fifth Problem)2012年冬季李型群的扩展(Expansion in groups of Lie type)2015年冬季解析素数理论(Analytic prime number theory)

成果奖励

时间:2005年

奖励名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伯特·索根弗雷杰出教学奖(Robert Sorgenfrey Distinguished Teaching Award)


荣誉记录

时间荣誉名称授予单位2015年PROSE奖—数学(PROSE award, mathematics)---2015年突破奖——数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Mathematics) [19] ---2014年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2014年皇家勋章(Royal Medal)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2013年杰出校友奖(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青年人才中心(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2013年约瑟夫·利伯曼奖(Joseph Lieberman Award)卓越教育中心(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2013年海外院士(Overseas member)西班牙皇家科学院(Spanish Roy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2年会士(Fellow)美国数学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2012年会士(Member)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2012年克拉佛奖(数学)(Crafoord Prize (Mathematics))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2010年内默斯奖(Nemmers Prize)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10年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数学)(King Faisal International Prize (Mathematics))费萨尔国王基金会(King Faisal Foundation)2009年波利亚奖 (Polya Prize (with Emmanuel Candes))SIAM2009年院士(Member)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2008年昂萨格勋章(Onsager Medal)昂萨格讲座(Onsager Lecture)2008年大会奖(Convocation Award)弗林德斯大学校友会(Flinders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2008年论文奖(Paper Award (with Emmanuel Candes))信息理论学会信息理论学会(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2008年外籍院士(Foreign Affiliate)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8年成就奖(Achievement Award)CESASC2008-2010年沃特曼奖(Waterman Award)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07年院士(Fellow)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2007年年度澳大利亚人(Australian of the Year)澳大利亚国家日理事会SA决赛入围者(National Australia Day CouncilSA finalist)2007年奥斯特罗夫斯基奖(Ostrowski Prize)奥斯特罗夫斯基基金会(Ostrowski Foundation)2007-2011年研究奖(Research Award)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07-2011年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hip)麦克阿瑟基金会(MacArthur Foundation)2006年SASTRA Ramanujan奖(SASTRA Ramanujan prize)SASTRA2006年通讯会员(Corresponding Member)澳大利亚科学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2006年菲尔兹奖章(Fields Medal)国际数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2005年ISAAC奖(ISAAC award)国际分析,应用与计算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nalysis, its Applications, and Computation)2005年澳大利亚数学学会奖(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 Medal)澳大利亚数学学会(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2004年Levi L. Conant Award (with Allen Knutson)美国数学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2003年克雷研究奖(Clay Research Award)克雷数学研究所(Clay Mathematical Institute)2002年博彻纪念奖(Bocher Memorial Prize)美国数学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2000年塞勒姆奖(Salem Prize)---1999-2006年基金会奖学金(Foundation Fellowship)大卫与露西尔·帕卡德基金会(David and Lucille Packard Foundation)1999-2001年研究奖学金(Research Fellowship)斯隆基金会(Sloan Foundation)1995年研究生奖学金(Post-graduate Fellowship)斯隆基金会(Sloan Foundation)1992年大学奖牌(University Medal)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1988年金牌(Gold Medal)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1987年银牌(Silver Medal)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1986年铜牌(Bronze Medal)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陶哲轩的韩裔妻子劳拉(Laura)在美国航天总署(NASA)担任工程师,原本是他在洛杉矶加大的学生,但两人只差三岁。

家庭生活

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和母亲均毕业于香港大学。父亲陶象国在上海出生并在香港受教育,后来成了一名儿科医生。母亲梁蕙兰是物理和数学专业的高材生,曾做过中学数学教师。1972年,夫妇俩从香港移居澳大利亚。

陶哲轩还有两个弟弟,在数学方面也很杰出。这两个弟弟同时参加了1995年多伦多国际奥数比赛,他们解题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同样的分数,最终双双获得铜牌。比陶哲轩小两岁的陶哲渊患有自闭症,但有顶尖的下棋能力,同时是个音乐神童。陶哲渊拿到数学博士学位,在澳大利亚的国防科技组织工作.老三陶哲仁告诉爸爸,他“不是另一个陶哲轩”,他的父母让他以较慢的步调学习。拥有经济、数学和计算机三重博士学位的陶哲仁,在澳大利亚的Google担任计算机工程师。

轶事典故

陶哲轩在中学期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教授将陶象国夫妇和陶哲轩邀请到美国,游历了三个星期。夫妇俩曾请教费弗曼和其他数学家,陶哲轩是否真的是天才。“还好我们做了肯定答复,否则今天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傻瓜。”费弗曼回忆说。他曾参加SAT(美国高考)数学部分的测试,得了760分的高分(800分为满分)。1985年,72岁的埃尔德什到澳大利亚讲学,在学校的安排下,10岁的陶哲轩拜见了埃尔德什。大师认真审阅陶哲轩写的论文。后来埃尔德什还写信推荐陶哲轩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2013年埃尔德什诞辰100周年时,陶哲轩将自己与埃尔德什合影的珍贵照片放在其博客上,以表怀念和感激。陶哲轩主要使用英语,也会说粤语。但他只到过香港和大陆两次。一次是两岁时跟父母到香港旅行,而另外一次是2009年12月参加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比赛而到中国大陆。2006年年末,陶哲轩开始在wordpress上写博客,将自己科研的方方面面写下来,将一些自己觉得分量不够的论文思考结果直接贴出来与同行分享。

语录名言

聪明程度并不是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功的最决定性因素……在数学研究中极具天赋并不是必需的,但是你需要耐心和成熟。问题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但你得学着适应它。你可能是最聪明的人,但是如果没有毅力,没有创新精神,你就没法挖掘你的潜力。数学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可能单枪匹马来单打独斗,所以我作研究时,必须和其他朋友、数学家一起合作。很多奥数奖牌得主后来没有继续数学研究的原因之一,是数学研究和奥数所需的环境不一样,奥数就像是在可以预知的条件下进行短跑比赛,而数学研究则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预知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更多耐心。在攻克大难题之前首先要有研究小问题的意愿。成为数学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跟数学一起玩,给自己找些小挑战,设计一些小游戏。当我发现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在于它使你获得什么奖项,或者使你赢得什么名声,重要的在于你学到了什么,通过解决问题理解了这个世界,我就更喜欢数学了。

人物评价

菲尔茨奖看重的是原创思想,陶哲轩这次获奖主要是他在数论、调和分析和组合分析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恭庆评)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跨多个数学领域,包括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菲尔兹奖组委会颁奖词)陶哲轩这个人是公认了不起的。我虽然没和他见过面,但在很多座谈会上时常听到别人赞叹他,提起他多方面的成就。(中国数学家吴文俊评)像他这样的人数十年才出一个。他解决了几个数学领域中困扰别人多时的重要问题。(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教授陈繁昌评)他就像莫扎特,数学是从他身体中流淌出来的,不同的是,他没有莫扎特的人格问题,所有人都喜欢他。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才,还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特里(陶哲轩的英文昵称)就是数学界的莫扎特,才华横溢,他总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他称得上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数学家;而且他的合作能力很强,世界上最出色的数学家都喜欢和特里一同工作,他的合作者能够组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系。(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系前主任约翰·加内特评)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跨多个数学领域,包括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陶哲轩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善于向别人学习,他同时也擅长向别人清楚地解释自己的想法。莫扎特的音乐只有一种风格,陶的数学却有很多种风格,他大概更像斯特拉文斯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查尔斯·费弗曼评)哲轩从来没有和别人争执过,他想的都是怎么开开心心地和别人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责,争权夺利。(父亲陶象国评)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