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卷上

共 123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2-04 15:16

人物志卷上

魏散骑常侍刘邵撰

凉儒林祭酒刘昞注

九徴一   体别二

流业三   材理四

九徴第一

葢人物之本,岀乎情性。情性之理,甚㣲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隂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聦明。聦明者,隂阳之精。隂阳清和,则中叡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羙。知㣲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逹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㨗。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暎,不能外光。二者之义,葢隂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徴,亦各著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䈥、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䈥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色平而畅者,谓之通㣲,通㣲也者,智之原也。五质?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徳。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徳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徳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徳也。寛栗而柔立,土之徳也。简畅而明砭,火之徳也。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徴,著乎形容,见乎声色,?乎情味,各如其象。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徳容之动,颙颙卬卬。

夫容之动作,?乎心气。心气之徴,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囬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逹之色。夫色见于貌,所谓徴神。徴神见貌,则情?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彊。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性之所尽,九质之徴也。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䈥,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䈥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徴皆至,则纯粹之徳也。九徴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徳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徳为目。兼徳之人,更为羙号。是故兼徳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㣲,谓之徳行。徳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徴谓之依似。依似,乱徳之?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之人也。无?、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畧而不槩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