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卷上

共 123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6 01:05

人物志卷上

魏散騎常侍劉邵撰

凉儒林祭酒劉昞注

九徴一   體别二

流業三   材理四

九徴第一

葢人物之本,岀乎情性。情性之理,甚㣲而玄,非聖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氣者,莫不含元一以爲質,禀隂陽以立性,體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質,猶可卽而求之。

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矣。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故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是故觀人察質,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聦明。聦明者,隂陽之精。隂陽清和,則中叡外明。聖人淳耀,能兼二羙。知㣲知章,自非聖人,莫能兩遂。故明白之士,逹動之機,而暗於玄慮;玄慮之人,識静之原,而困於速㨗。猶火日外照,不能内見;金水内暎,不能外光。二者之義,葢隂陽之别也。

若量其材質,稽諸五物。五物之徴,亦各著於厥體矣。其在體也,木骨、金䈥、火氣、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實,各有所濟。是故骨植而柔者,謂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質也。氣清而朗者,謂之文理。文理也者,禮之本也。體端而實者,謂之貞固。貞固也者,信之基也。䈥勁而精者,謂之勇敢,勇敢也者,義之决也。色平而暢者,謂之通㣲,通㣲也者,智之原也。五質?性,故謂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爲五徳。是故温直而擾毅,木之徳也。剛塞而弘毅,金之徳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徳也。寛栗而柔立,土之徳也。簡暢而明砭,火之徳也。雖體變無窮,猶依乎五質。故其剛柔明暢貞固之徴,著乎形容,見乎聲色,?乎情味,各如其象。故心質亮直,其儀勁固。心質休决,其儀進猛。心質平理,其儀安閑。夫儀動成容,各有態度。直容之動,矯矯行行。休容之動,業業蹌蹌。徳容之動,顒顒卬卬。

夫容之動作,?乎心氣。心氣之徴,則聲變是也。夫氣合成聲,聲應律吕。有和平之聲,有清暢之聲,有囬衍之聲。夫聲暢於氣,則實存貌色。故誠仁必有温柔之色,誠勇必有矜奮之色,誠智必有明逹之色。夫色見於貌,所謂徴神。徴神見貌,則情?於目。故仁目之精,慤然以端。勇膽之精,曄然以彊。然皆偏至之材,以勝體爲質者也。故勝質不精,則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則木,勁而不精則力,固而不端則愚,氣而不清則越,暢而不平則蕩。是故中庸之質,異於此??五常既備,包以澹味。五質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暉之光也。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則窮理盡性。

性之所盡,九質之徴也。然則平陂之質在於神,明暗之實在於精,勇怯之勢在於䈥,彊弱之植在於骨,躁静之决在於氣,?懌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儀,態度之動在於容,緩急之狀在於言。其爲人也,質素平澹,中叡外朗,䈥勁植固,聲清色懌,儀正容直,則九徴皆至,則純粹之徳也。九徴有違,則偏雜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徳異稱,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徳爲目。兼徳之人,更爲羙號。是故兼徳而至,謂之中庸。中庸也者,聖人之目也。具體而㣲,謂之徳行。徳行也者,大雅之稱也。一至謂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質也。一徴謂之依似。依似,亂徳之?也。一至一違,謂之間雜。間雜,無?之人也。無?、依似,皆風人末流。末流之質,不可勝論,是以畧而不槩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