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二十八 隋书三十三

轻识古籍

共 164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2-04 18:10

志第二十八 隋书三十三

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孙无忌等奉勑撰

经籍二

史记一百三十卷。

史记八十卷。

史记音义十二卷。

史记音三卷。

古史考二十五卷。

汉书一百一十五卷。

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

汉书音训一卷。

汉书音义七卷。

汉书音二卷。

汉书音,二卷。

汉书音义十二卷。

汉书音,十二卷。

汉书集注十三卷。

汉书注一卷。

汉书续训三卷

汉书训纂三十卷

汉书集觧一卷

论前汉事一卷

汉书驳议二卷

定汉书疑二卷

汉书叙传五卷

汉䟽四卷

东观汉记一百四十三卷

后汉书一百三十卷

后汉记六十五卷

续汉书八十三卷

后汉书十七卷

后汉书八十五卷

后汉南记四十五卷

后汉书九十五卷

后汉书九十七卷

后汉书一百二十五卷

后汉书音一卷

范汉音训三卷

范汉音三卷

后汉书讃论四卷

汉书纉十八卷

魏书四十八卷

吴书二十五卷

吴纪九卷

三国志六十五卷

魏志音义一卷

论三国志九卷

三国志评三卷

晋书八十六卷

晋书二十六卷

晋书十卷

晋中兴书七十八卷

晋书三十六卷

晋书一百一十卷

晋书十一卷

晋史草三十卷

宋书六十五卷

宋书六十五卷

宋书一百卷

齐书六十卷

齐纪十卷

齐纪二十卷

梁书四十九卷

梁史五十三卷

梁书帝纪七卷

通史四百八十卷

后魏书一百三十卷

后魏书一百卷

陈书四十二卷

周史十八卷

右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

古者天子诸矦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夏殷已上,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则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诸矦之国,亦置史官。又春秋国语引周志、郑书之说,推寻事迹,似当时记事,各有职司,后又合而撰之,揔成书记。其后陵夷衰乱,史官放绝。秦㓕先王之典,遗制莫存。至汉武帝时,始置太史公,命司马谈为之,以掌其职。时天下计书,皆先上太史,副上丞相,遗文古事,靡不毕臻。谈乃据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谈卒,其子迁又为太史令,嗣成其志。上自黄帝,讫于炎汉,合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谓之史记。迁卒以后,好事者亦颇著述,然多鄙浅,不足相继。至后汉扶风班彪缀后传数十篇,并讥正前失。彪卒,明帝命其子固续成其志,以为唐、虞、三代,世有典籍,史迁所记,乃以汉氏继于百王之末,非其义也。故断自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余年,建初中始奏表及纪传,其十志竟不能就。固卒后,始命曹大家续成之。先是明帝召固为兰台令史,与诸先軰陈宗、尹敏、孟冀等共成光武本纪,擢固为郎,典校秘书。固撰后汉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其后刘珍、刘毅、刘陶、伏无忌等相次著述东观,谓之汉记。及三国鼎峙,魏氏及吴并有史官。晋时,巴西陈寿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纪,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从,谓之三国志。寿卒后,梁州大中正范颕表奏其事,帝诏河南尹、洛阳令就寿家写之。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唯史记、汉书师法相传,并有解释。三国志及范晔后汉虽有音注,既近世之作,并读之可知。梁时明汉书有刘显、韦棱,陈时有姚察,隋代有包恺、萧该,并为名家。史记传者甚微,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纪年十二卷

汉纪三十卷

后汉纪三十卷

后汉纪三十卷

献帝春秋十卷

魏氏春秋二十卷

魏纪十二卷

汉魏春秋九卷

晋纪四卷

晋纪二十三卷

晋纪十卷

汉晋阳秋四十七卷

晋纪十一卷

晋阳秋三十二卷

晋纪二十三卷

晋纪十卷

晋纪四十五卷

续晋阳秋二十卷

续晋纪五卷

宋略二十卷

宋春秋二十卷

齐春秋三十卷

齐典五卷

齐典十卷

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

战国春秋二十卷

梁典三十卷

梁典三十卷

梁撮要三十卷

梁后略十卷

梁太清纪十卷

淮海乱离志四卷

齐纪三十卷

齐志十卷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