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卷之九百六【二支】

共 16830字,需浏览 34分钟

 ·

2024-02-06 13:11

永乐大典卷之九百六【二支】

诸家诗目二

韦应物诗

《文献通考》韦苏州集十卷。 陈氏曰。唐韦应物。京兆人。天寳时为三卫。后作洛阳丞。京兆府功曹。知滁江二州。召还或媢其进媒孽之出。为苏州刺史。诗律自沈宋以后。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虽音韵谐婉。属对丽宻。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之诗驰骤。建安以还。得其风格云。韩子苍曰。苏州少以三卫郎事玄宗。豪纵不覊。玄宗崩。始折节务读书。故其逢杨开府诗曰。少事武皇帝。无頼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隷不敢捕。立在白玉墀。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云云然余观其人。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扫地焚香而坐。与豪纵者不类。其诗清深妙丽虽唐诗人之盛。亦少其比。又岂以晚节把笔学为者。岂苏州自序之过欤。徐师川云。韦苏州诗人。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言。自李杜以后。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有六朝风致。最为流丽

《刘须溪集》韦苏州诗序。 诗难评。观诗亦复未易。忆与陈俞舜卿诵韦苏州一二语。高处有山泉极品之味。共恨未见全集。偶郡有京逓舜卿附急足半月得之。报予共读中读数首辄意倦。再看复然。复取前选语视上下殊不逮。因不敢复论。予后得此本。卧起与俱。乆而形神相入。欲就舜卿语。而故人不可得矣。今人尝诵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政尔无谓惟朱常斋举诸生时列坐共爱风满林。乃能令人意消。颇有悟入。然全集若此。无数诗经评泊。别是眉目。如白日淇上没。空闺生逺愁。正似不著一字坐见魂销。逍遥无一事。松风入南轩。此起此结。复在比兴之外。岂可以心力为之。苏州五字已多。即他乡到是归。是他人几许。造次能道及其春容若佳人亦携手。再徃今不同。其含情欲诉。乃在数字之后。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歛夕。襟懐眼景鬰折如此。又岂更道哉。后来非无冨徤如古文。痛快如口语者。亦犹唐书瘦硬。宋帖跌宕。望而可爱。然去八法愈逺。王蒙在诸作中冣踈拙。然简淡别有风韵者。以其未失八法也。苏州佳致。不数二谢。独不知有学韦诗如蒙帖者否。皎然空学其外。未得其内

《陵阳文集》题韦苏州诗。 苏州少时以三卫郎事玄宗。豪纵不覊。玄宗崩。始折节务读书。然余观其人。为性髙洁。鲜食寡欲。所居扫地焚香而坐。与豪纵者不类。其诗清深妙丽。虽唐诗人之盛。亦少其比。又似晚节把笔学为者。岂苏州自序之过欤。然在天寳间不闻苏州诗。则其诗晚乃工。为无足恠。髙适年四十始学诗。亦遂名家。非其才本绝人。莫能尔也。少时不知有韦苏州。晚读其诗。清深妙丽。在陶柳之间。恨见之晚。然余少时。豪气未除。就令见之。未必能爱。乃知学者读书。当自有次第也。 本朝以文名世者多矣。然柳州苏州。自欧阳公尚未之爱。宋景文作唐书文艺传。举唐之能文者

《皆在。至于》苏州。则以为史家轶其行事。故不书此。岂知史法哉。 李端诗文献通考李端司马集三卷。 晁氏曰。唐李端。赵州人。犬历五年进士。为校书郎。卒官杭州司马。郭暖尚升平公主。贤明招纳士类。故端等皆客之。当坐上赋诗。竒甚。王大加称叹。钱起曰。素为之。请赋起姓。端立献一篇云。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起乃服。主喜。厚赐之。 卢纶诗

《文献通考》卢纶诗一卷。晁氏曰。唐卢纶。与韦应物。韩翃。钱起。司空曙。苖发。崔烱。耿纬。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纶字允言。累举进士不第。 李益诗

《文献通考》李益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益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进士。调郑县尉。幽州刘济辟从事。宪宗雅闻其名。召为集贤殿学士。负才凌籍。士众不能堪。暴其献济诗。不上望京楼之句。以渉怨望。诏降秩。俄复旧。益少负词藻。长于歌诗。与宗人贺齐名。每作一篇。乐工以赂求取被声歌。供奉天子。征人早行诗。天下皆施之图画。今集有从军诗五十首。而无此诗。惜其放逸多矣。 陈氏曰。益宰相揆之族子。旧史本传。指其。少有痴疾。防闲妻妾。过于苛酷。有散灰扁门之谈闻于时。故时谓之妬痴为李益疾。按世传霍小玉传。所谓李十郎诗。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者。即益也。旧史所载如此。岂小玉将死诀绝之言果验耶。抑好事者因其有此疾。遂为此说以实之也。 韩愈诗

《文献通考》韩昌黎集四十卷

《黄庭坚豫章集》书韩退之。符读书城南诗后。 绍圣五年五月戊午。上荔枝滩极热。又舟中敖兀。无以为娱。聊以笔砚忘暑。因书此诗赠陈德之。此字极似蔡君谟简扎。所恨未能与颜杨比肩耳。 又书。 眉山石信道。请余书符读书城南。将镵诸家学。以为后生击蒙之噐。其意甚羙。故为之书。或谓韩公当开后生以性命之学。不当诱之以冨贵荣显。涪翁曰。此熈宁元丰间大儒之过也。又何学焉孔子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韩公之言。其于劝奖之功异趣而同归也。黄口小儿得食未知饥饱。而使之谈天人之际。此何异孺子学歩。遂责之佩玉中和鸾釆茨哉。信道归。刻之勿疑。空腹让食之论可也。 又书赠孟东野诗后。石君羙有子年少而失。故书孟东野诗遗之。时以观览。可用乱思而纾哀。竟观物理。其实如此。大槩因果耳。退之救世弊。故并因果不言。然此一叚文意。乃是涅槃中佛语尔。退之言不能无所不读。未有能成大儒者。其佛能信矣乎

《唐仲友说斋集》辨元和圣德诗。 韩公元和圣德诗序曰。东定青徐积年之叛。按新书本记。贞元十六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卒。其子愔自称知军事。建封传愔。元和初以疾求代。召为工部尚书。以王绍节度武宁。谓定其叛可也淄。青李师古。以元和元年闰月壬戍卒。其弟师道自称留后。宪宗以方讨刘辟。含垢授之其。后擅选卒扺寿春。欲授蔡。遣客烧河隂漕院。贼宰相武元衡。伤中丞裴度遣。訾嘉珍门察反东都盗斩建陵㦸。及闻李光颜拔凌云栅。始惧。遣使归命。蔡平。犹逗挠不朝。卒用大师。一年而后平之。乃元和十四年也。诗作在平刘辟后。谓定积年之叛。殊不可晓。豆以师道上书。奉两税守塩法。请吏朝廷。亦足为小定耶。公书法谨严。未诛师道。意不应遽以为定。识者当能辨之。 孟郊诗

《文献通考》孟东野诗集十卷。 晁氏曰。唐孟郊。东野湖州人。贞元十二年进士。调溧阳尉。辟为兴元参谋卒。郊少隐嵩山。性介寡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为诗有理致。然思苦澁。李观论其诗曰。髙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张籍谥为贞曜先生。集宋次道重编。先时世传汴吴镂本五卷。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本十卷。三百三十一篇。别本五卷。三百四十篇。蜀人蹇濬用退之赠郊句。纂咸池集二卷。一百八十篇。自余不为编秩。杂录之。家家自异次。道緫拾遗逸摘。去重复。若躰制不类者。得五百十一篇。四十聮句不与焉。一賛二书附于后。郊集于是始有完书。 颕濵苏氏曰。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孟郊尝有诗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如有碍。谁云天地寛。郊耿介之士。虽天地之大无以安其身。起居饮食有戚戚之忧。是以卒穷以死。而李观盛称之。至韩退之亦谈不容口。甚矣。唐人之不闻道也。孔子称颜子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攺其乐。与郊异矣。 朱倣诗

《文献通考》朱倣诗一卷。 晁氏曰。唐朱倣字长通。襄阳人。隐居剡溪。嗣曹王臯镇江西。辟节度参谋。贞元初召为拾遗。不就。 长孙佐辅诗

《文献通考》长孙佐辅集一卷。 陈氏曰。唐长孙佐辅撰。按百家诗选云。德宗时人。其弟公辅为吉州剌史。徃依焉。当必有所据也。其诗号古调集。 柳子厚诗

《文献通考》柳宗元诗一卷。 陈氏曰。唐柳宗元撰。子厚诗在唐。与王摩诘韦应物相上下。颇有陶谢风气。古律绝句。緫一百四十五篇。在全集中。不便于观览。因抄出别行

《黄庭坚豫章集》䟦书柳子厚诗赠王观复。 予友先王观复。作诗有古人态度。虽气格已超俗。但未能从容中玉佩之音。左凖绳。右规矩尔。意者读书未破万卷。观古人之文章未能尽得其规摹。及所揔览笼络。但知玩其山龙黼黻成章耶。故手书栁子厚诗数篇遗之。欲知子厚如此学陶渊明。乃为能近之耳。如白乐天自云。効陶渊明数十篇。终不近也

《元遗山集》跋龙嵓书柳子厚独觉一诗。 龙嵓此卷大字学东坡。而稍有歛束。故歩仍在。末后四行二十二字。如行云流水。自有竒趣。唯其在有意无意之间。故如出两手耳

《苏东坡集》记书柳子厚诗。 元符已卯闰九月。琼士姜君来儋耳。日与予相从。庚辰三月乃归。无以赠行。书栁子厚饮酒读书二诗。以见别意。子归吾无以遣日。独此二事日相与徃还耳。二十一日书。 张籍诗

《文献通考》张籍诗集五卷。 晁氏曰。唐张籍文昌。和州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终国子司业。籍姓狷急。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一本才三卷。 陈氏曰。张洎所编钱公辅名木铎集。与他本相出入。亦有他本所无者。凡一十二卷。近世汤中季庸。以诸本校定。为张司业集八卷。且考订其为吴郡人。魏峻叔高刻之平江。续又得木铎集。凡他本所无者。皆附其末。 王建诗

《文献通考》王建集十卷。 陈氏曰。唐陜州司马王建仲和撰。建长于乐府。与张籍相上下。大历十年进士。历官昭应县丞。太和中为陜州司马。尤长宫词。在集中第十卷录出别行。 渔隠丛话。余阅王建宫词。选其佳者亦自少得。只世所脍炙者数词而已。其间杂以他人之词。如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棃园缥蒂花。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并杜牧之诗也。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薫笼坐到明。此白乐天诗也。寳仗平明金殿开。暂将纨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此王昌龄诗也。建词凡百有四篇。又逸词九篇。或云元㣲之亦有词杂于其间。余以元氏长庆集检寻却无之。或者之言误矣。旧䟦王建。太和中为陜州司马。与韩愈张籍同时。而籍相友善。工为乐府歌行。思逺格幽。初为渭南尉。与宦者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因过饮相讥戯。守澄深憾曰。吾弟所作宫词。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将奏劾建。因以诗觧之曰。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脱下御衣偏得着。进来龙马每教骑尝承宻旨还家少。独奏邉情出殿遅。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事遂寝。宫词凡百绝。天下传播。俲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也。李贺诗

《文献通考》李长吉集四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李贺长吉。郑王之孙。七岁能词章。韩愈皇甫湜闻之。过其家。使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髙轩过。二人大惊。年二十七终恊律郎。贺词尚竒诡。为诗未始先立题。所得皆警迈逺去。笔墨畦迳。当时无能傚者。乐府十数篇。云韶工合之弦管云。或说贺卒后不相悦者。尽取其所著投圊中。以故世传者不多。外集予得之梁子羙家。姚铉颇选载文粹中

《唐杜牧樊川集》太常寺奉礼郎李贺。歌诗集序。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舎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若干首。数年来东西南止。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觧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徃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䘏问。常恨想其人。咏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觧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其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譲居数日。某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竒愽。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譲。必不能当。君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辞。勉为贺叙。然其甚慙。皇诸孙贺。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聮。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㓗。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羙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莾丘陇。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鼇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苖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剌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无得有是。贺复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逺去笔墨畦迳闲。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五年。京兆杜某为其序。卢仝诗

《文献通考》卢仝集一卷。 晁氏曰。唐卢仝。范阳人。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徴諌议不起。唐史称韩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尝作月蚀诗以讥元和逆党。愈称其工。按其诗云。元和庚寅。盖五年也。宪宗遇弑。在十五年。后十岁也。岂追托庚寅岁事为诗乎。不然则史诬也。后死于甘露之祸。 陈氏曰。凢三卷其诗古怪。而女儿曲。小妇吟。有所思诸篇。辄妩媚艳冶。其第三卷号集外诗。凢十首。庆历中有韩盈者为之序。川本止前二卷。胡如埙月蚀诗书。 唐卢仝居洛城之玉川。自号玉川子。旧史无传。新史不载其事。韩愈作诗寄之。谓其宰相未许终不仕。则其人可知矣。有玉川集行于世。月蚀诗。盖宪宗元和五年所作也。新史谓其诗讥切元和逆党。洪兴祖作韩愈年谱。及胡仔渔隐丛话。皆谓新史之误。盖元和十五年。宪宗方遇弑。此诗不容先时而作也。然五臣注韩文年谱。载江子我之说曰。元和五年时。杜佑裴垍李藩权德舆为平章事。其他在朝类多贤俊。独假宦官权大重。又徃徃出于闽岭。玉川诗云。才从海窟来。便觧縁青冥。盖专讥宦官也。玉川诗固不为无意。史臣只合以讥剌宦者言之。必预指之为元和逆党。是以不免后人之议也。今攷玉川之诗。其始杂隂阳老子之说。而专指蟆精之罪。其中极言蟆精之罪。而深诘众星不救之奸。其终则不以众星之原赦为幸。而以一蟆之独诛磔为喜也。盖虾蟆以微物托于月。而为月之害。正犹宦官以微类托于君。而为君之害。东坡云。玉川子月蚀诗。谓蚀月者。月中之虾蟆。梅圣俞日蚀诗谓蚀日者。三足之乌。比因俚说以寓意。然战国䇿曰。日月雕辉于外。其贼在内。则俚说亦髙矣。子我之言正此意也。况宪宗即位之初。宦官吐突承璀。最为得志。至封国公。而诗中所谓郦定进之死。亦承璀之罪。承璀固闽人。而传中又载当时诸道岁进阉儿。闽岭最多。后皆任事。时人谓闽为宦官区薮。则子我之言。信得之矣。新史谓其讥切元和逆党。盖亦表玉川之先见。而伤其祸之卒至于此耳。不然篇首明年新天子即位五年。宋景文公。岂至误指为末年事邪。玉川集中。别有一月蚀诗云。东海出明月。清辉照毫髪。朱弦初罢弹。金兎至竒绝。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埒。颇柰虾蟆儿。吞我芳桂枝。顾我明镜洁。尔乃痕翳之。尔且无六翮。马得升天涯。方寸有白刄。无由掦清辉。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却吐天汉中。良乆素魄㣲。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辞意尤简严。因并录于此。 又序。 诗何为而作乎。其有羙剌乎。无与乎羙剌而言诗。君子所以叹后世之不古也。以盛德成功而有颂。以异政殊俗而有变风变雅。大序言之详矣。然功之成德之盛。冩之声歌。播之金石。时君世主何怒焉。政之异。俗之殊。则下之人嗟叹之。讽诵之。而上之人徃徃不乐闻之。诗之作始有不难于羙。而难于剌者矣。故诗之言六义。以比兴赋。与风雅颂兼言之。盖托物以寓意。有隐然之规。而无扦格不可堪之辞。古诗之流。惟离骚庻几乎。风雅之变也。唐文章起八代之弊。若中兴诵圣德。诗平淮雅。可谓善于羙者。茅屋歌。杜鹃行。氷柱雪车诗。则亦善于剌者也。惟玉川子月蚀诗。卓然独见于当时。而百世之下。读之者为之兴起。岂特其畦迳之绝。声韵之豪。足以耸观聴哉。恸天眼之亏。而愤蟆精之孽。诘海窟之奸。而千天皇之诛。其风剌之忠诚。盖有真得于古者矣。宋景文公修新史。独能以意逆志。而谓其讥切元和逆党。盖伤其志之不获伸。使其祸兆于元和之初。而炽于元和之末也。余尝䌷绎其诗。爱其殖风雅之根。换离骚之骨。因铢较而寸量之。其感伤变异。则十月之交。同一宏规。其排击星宿。则维天有汉同一微意。闵黔娄而斥董秦。犹所谓西人之子。粲粲衣服也。留北斗以相北极。犹所谓不憗遗一老俾守我王也。屈反顾以流涕。而玉川涕泗下焉。屈长跪以敷祍。而玉川心祷再拜焉。寄小心风之词。非后飞廉使奔属之词乎。越排闾阖之句。非倚闾阖而望予之句乎。唤臯陶一问之说。又非指苍天以为正命臯陶使聴直之说乎。昌黎予之。而东坡复予之。二公非妄许可者也。余犹病其贯穿之不易穷。而句读之猝难理。暇日因考订之。以玉川本集。及文粹为祖。不得已。则以韩集所附。及观澜文所录。参定之间。亦以已意。正其所未然者。三复以还。仅得其十之七八。因编以授之童孙且序其说。图其象。而冠之篇首。其间阙疑。以俟君子。吁。有唐宦寺之祸。基于元宗之赏力士。识者忧之。盖乆㳙㳙不息。将成江河。宪宗始初之清明。玉川盖有望焉。使此诗而获用。则元和末年之事不复见矣。至甘露之祸。而玉川亦为之不免。君子未尝不叹息于斯。嘉定庚午。庐陵福塘胡如埙伯和序。 又孙士彪题。 读胡伯和所注玉川子月蚀诗。一句一字。必详其所自出。杜子羙所谓更觉良工心独苦。岂伯和之谓耶。前軰但能诵此诗。已见赏异。况章分指别。钩玄探秘。用力如许哉。余闻伯和之父至文。好修笃学。著书满家。乡人尊之曰。孝友先生。艮斋谢公尝铭其墓。比之以河汾王氏。余窃以为伯和。可谓于至文为孝子。于玉川子为忠臣。嘉定癸酉腊。临川李氏书于长沙帅治之广咨轩。先大父氷壶先生耆书不停披。多所训释。月蚀诗盖晚年所注也。家君在义郴。尝广其传矣。尚恨家无刋本。敬锓梓以寿其后。嘉熈丁酉冬至后五日。孙乡贡进士彪题。 刘义诗

《文献通考》刘义诗一卷。 晁氏曰。唐刘义。少尝任侠杀人。后更折节读书。善歌诗。客韩愈门。作氷柱雪车二诗。出卢仝李贺右。归齐鲁不知所终。今集二十余篇。不载二诗。 陈氏曰。凢二卷。义。附见新史韩愈传。不知何处人。其氷柱雪车二诗。狂怪。诚出卢仝右。然岂风人之谓哉。杨巨源诗

《文献通考》杨巨源诗一卷。 晁氏曰。唐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第进士。为张弘靖从事。自秘书郎擢太常愽士。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鳯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巨源在元和中。诗韵不造新语。躰律务实。用功颇深。旦暮揺首㣲咏不辍。年老成疾。尝赠弘靖诗。叙其世家云。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时人称之。年满七十。丐归。时宰惜其去。以为其乡少尹不绝其禄。太和以官寿卒。 陈氏曰。凢五卷按韩退之有送杨少尹序。盖自司业为少尹。称其都少尹者。乃其乡里也。艺文志乃云。太和河中少尹误。第三卷末二十余篇。有目无诗。 武元衡诗

《文献通考》武元衡临淮集两卷。 晁氏曰。唐武元衡伯苍。河南人。建中四年进士。元和二年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劔南节度。八年复秉政。明年早朝遇盗害之。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被于管弦。尝夏夜作诗曰。夜乆喧暂息。池䑓唯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翌日遇害。旧有临淮集七卷。此其二也。议者谓唐世工诗宦逹者。唯髙适。宦逹诗工者唯元衡。陈氏曰。初用莆田李氏本传录后。以石林氏本校益六首。及李吉甫唱酬六首。川本作二卷。 张碧诗

《文献通考》张碧歌诗集一卷。 陈氏曰。唐张碧太碧撰艺文志云。贞元时人。集中有览贯休上人诗。或勦入之也。 羊士鹗诗

《文献通考》羊士鹗诗一卷。 晁氏曰。唐羊士鹗。贞元元年进士第。顺宗时为宣歙廵官。王叔文所恶。贬汀洲宁化尉。元和初李吉甫知奖。擢监察御史。掌制诰。尝出为资州剌史。 陈氏曰。窦群引士鹗为御史。共倾李吉甫。 鲍溶诗

《文献通考》鲍溶诗五卷。 晁氏曰。唐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进士。集中有别韩愽士愈诗云。不知无声泪。中感一顾厚。盖退之所尝推激也。张荐谓溶诗气力宏赡。愽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曾子固亦爱其诗。以史馆本及欧公所藏。互校得二百三十三篇。今本有一百九十二篇。余逸。 南丰曾氏曰。鲍溶诗集六卷。史馆书旧题云。鲍防集五卷。崇文緫目叙别集亦然。知制诰宋敏求为臣言此集。诗见文粹唐诗类选者。皆称鲍溶作。又防之杂感诗最显。而此集无之。知此诗非防作也。臣以文粹类选。及防杂感诗考之。敏求言皆是。又得参知政事欧阳修所藏鲍溶集。与此集同。然后知为溶集决也。史馆书五卷。緫二百篇。欧阳氏书无卷。第才百余篇。然其三十三篇。史馆书所无。今别为一卷附于后。而緫题曰。鲍溶诗集六卷。盖自先王之泽熄而诗亡。晚周以来作者。嗜文辞抒情思而已。然亦徃徃有可采者。溶诗尤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故既正其误谬。且著其大旨以传焉。 贾岛诗

《文献通考》贾长江集十卷。 晁氏曰。唐贾岛浪仙诗。共三百七十九首。唐书称岛。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后从韩愈遂去浮屠。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謪长江主簿。会昌初终。普州司仓参军。今长江祠堂中有石刻。犬中九年墨制大中。宣宗年号。与传不合。摭言又载武帝时謪去。尤差误。 陈氏曰。韩退之有送无本诗。即其人也。后返初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会昌初以普州参军卒。本传所载如此。今遂宁刋本。首载大中墨制云。比者礼部奏卿风狂。遂且飬疾关外。今却携卷轴潜至京城。遇朕㣲行。闻卿讽咏。观其志业。可谓屈人。是用显我特恩。赐卿墨制。冝从短簿。别俟殊科。与传所称飞谤不同。盖宣宗好微行。小说载岛应对忤旨。好事撰此制以实之。安有㣲行而显著训词。首称奏卿风狂。尤为好笑。当以本传。亦㨿其墓志也。唐贵进士科。故志言责授长江。如温飞卿亦谪方城尉。当时谓乡贡进士。不愽上州剌史。则簿尉固冝谓之责授。欲使今世进士得罪。而责授簿尉。则惟恐责之不早耳。 姚合诗

《文献通考》姚少监集十卷。 晁氏曰。唐姚合也。崇曽孙以诗闻。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举进士。历武功主簿。冨平万年尉。寳应中监察殿中御史。户部贠外。历金杭二州剌史。为刑户二部郎中。諌议大夫。给事中。陜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世号姚武功云。 陈氏曰。川本卷数同编次异。 李渉诗

《文献通考》李渉歌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渉。渤之弟也。早从陈许辟一再。謪官夷陵。大和中为太学愽士。自号清溪子。渤三诗附。 雍陶诗

《文献通考》雍陶诗五卷。 晁氏曰。唐雍陶国钧。大和八年进士。大中六年自国子毛诗愽士。出剌简州。唐志集十卷。今亡其半。 李绅诗

《文献通考》李绅追游昔集三卷。 晁氏曰。唐李绅公垂也。亳州人。元和元年进士。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进中书舎人。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㝡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追游昔者。盖赋诗纪其平生所游历。谓起梁汉。归諌署。升翰苑。及播越荆楚。逾岭峤。上髙安。移九江。过钟陵。守滁阳。转寿春。留洛阳。廉㑹稽。分务东周。守蜀镇梁也。开成戊午八月自为之序。 陈氏曰。皆平生历官。及迁謪所至。述怀纪游之作也。余尝书其后云。读此篇见其饰志矜能。夸荣殉势。益知子陵元亮为千古髙人。 温庭筠诗

《文献通考》温庭筠金筌集七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宰相彦愽之裔。诗赋清丽。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艶之辞。为行尘杂。由是累年不第。终国子助教。宣宗尝作诗赐宫人。句有金歩揺。遣场中对之。庭筠对以玉跳脱。上喜其敏。欲用之。而尝作诗忤时相令狐绹。终废斥云。 张祐诗

《文献通考》张祐诗一卷。 晁氏曰。唐张祐字承吉。清河人。乐髙尚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善其诗。尝赠之诗曰。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尝作淮南诗。有人生只合掦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之句。大中中。果终丹阳隐舎。人以为䜟云。 许浑诗

《文献通考》许浑丁卯集二卷。 晁氏曰。唐许浑字用晦。圉师之后大和六年进士。为当涂太平二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歴虞部员外。睦郢二州剌史。尝分司于朱方丁卯间。自编所著。因以为名。贺铸本䟦云。按浑自序集三卷五百篇。世传本两卷。三百余篇。求访二十年。得沈氏曽氏本。并取拟玄天笁集校正之。共得五百四十四篇。予近得浑集完本五百篇皆在。然止两卷。唐艺文志亦言浑集两卷。铸称三卷者误也。 陈氏曰。丁卯者。其所居地有丁卯桥。蜀本又有拾遗二卷。 薛莹诗

《文献通考》薛莹集一卷。陈氏曰。唐薛莹撰。号洞庭集。文宗时人。集中多蜀诗。其曰壬寅岁者。在前则为长庆四年。后则为中和二年。未知定何年也。 薛逢诗

《文献通考》薛逢歌诗二卷。 晁氏曰。唐薛逢陶臣。河东人。㑹昌元年进士。终秘书监持论鲠切。以谋略高自摽显。与杨收王铎同年登第。而逢文艺最优。收作相逢有诗云。谁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隄避路人。铎作相逢又有诗云。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二人皆怒。故不见齿。 赵嘏诗

《文献通考》赵嘏渭南诗三卷。 晁氏曰。唐赵嘏承祐也。㑹昌四年进士。终渭南尉。杜紫微读其早秋诗云。残星几㸃鴈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因谓之赵倚楼云。 薛许昌诗

《文献通考》薛许昌集十卷。 晁氏曰。唐薛能字大拙。汾州人。㑹昌六年登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辟太原陜虢河阳从事。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剌史。造朝迁主客度。支邢部郎中。俄剌同州。京兆尹温漳贬。命权知尹事。出帅咸化。入授工部尚书。复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军怀旧惠。馆之城中。许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乗众疑。怒逐能。据城自称留后。因屠其家。能政严察。绝私谒。癖于诗。日赋一章。晚节惑浮屠法。奉之唯谨。然资骜倨。故佻轻以忤物。及为藩镇。尤易武吏。尝命其子属櫜鞬雅拜新进士。或问其故。曰。与渠销弭灾咎云。 容斋洪氏随笔曰。能。晚唐人。诗格调不甚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荔枝诗。折杨柳十诗序可见而所作。皆无过人。又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䑓緫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纎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剌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癖。宫商不高耳。其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槩。岂能所可髣髴哉。后村刘氏曰。能自称举太过。五言云。空余气长在。天子用平人。不但自誉其诗。又自誉其材。然位历节镇。不为不用矣。卒以骄恣凌忽。偾军杀身。其材安在。妄庸如此。乃敢妄议诸葛。可谓小人之无忌惮者。 李群玉诗

《文献通考》李群玉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群玉文山。澧州人。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妍丽。才力迈徤。好吹笙。羙笔翰。亲友强赴举。一上而止。裴休廉察湖南延郡中。大中八年来京师。进诗三百篇。休复论荐。授弘文馆校书郎。集后附其进诗表。并除官制。太平广记所载黄陵庙事甚异。其绝句在焉。 陈氏曰。裴休以处士荐。集后有乞假归别业。及朝士送行诗。 郑嵎诗

《文献通考》郑嵎津阳门诗一卷。 晁氏曰。唐郑嵎字賔先。大中五年进士。津阳即华清宫之外阙。嵎。开成中过之。闻逆旅主人道承平故实。明日马上裁刻成长句。一千四百言。自有序云。 陈氏曰。或作愚者非也。愚尝为岭南节度。好着锦半臂。非此郑嵎。 李郢诗

《文献通考》李郢端公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郢。楚望也。大中十年进士。诗调清丽。居余杭踈于驰竞。为藩镇从事。兼侍御史。 陈蜕诗

《文献通考》陈蜕诗一卷。 晁氏曰。唐陈蜕。未详其行事。集有长安十五咏。自序云。蜕生长江淮间。以诗句从赋。仅十余年矣。今我后抚运。泽及四海。蜕复得为太平人。盖肃代间人也。 柳郯诗

《文献通考》柳郯诗一卷。 晁氏曰。唐柳郯集。有与李端卢纶辈相酬赠诗。大历间进士也。 断金诗集

《文献通考》断金集一卷。晁氏曰。唐李逢吉。令狐楚。自未第至贵显所唱和诗也。后逢吉卒。楚编次之。得六十余篇。裴夷直名曰。断金集。为之序。 孟逹诗

《文献通考》孟逹诗一卷。 晁氏曰。唐孟逹字叔之。平昌人。会昌五年。陈商下及第。 司空图诗

《文献通考》司空表圣集十卷。 陈氏曰。唐兵部侍郎司空图表圣撰。咸通十年进士。别有全集。此集皆诗也。其子永州刺史荷。为后记。 林寛诗

《文献通考》林寛集一卷。 陈氏曰。唐林寛撰。与李频许棠皆同时。集有送二人诗。 郑谷诗

《文献通考》云䑓编三卷。冝阳外编一卷。 晁氏曰。唐郑谷字守愚。宜阳人。光启三年擢高第。迁右拾遗。历都官郎中。乾宁四年。归冝春。卒于别墅。其集号云䑓编者。以其扈从华山下。观居所编次云。谷诗属思颇切于理。而格韵凡猥。语句浮俚。不竞不为。议者所多。然一时传讽。号郑都官。而弗名也。 欧阳氏诗话曰。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䑓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 周朴诗

《文献通考》周朴诗二卷。 唐处士周朴撰。欧公诗话曰。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鍜季錬。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髙花影重。又云。暁来山鸟閙。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文苑英华》林嵩撰周朴诗集序。 颜子圣声与日月而不尽。黔娄贫誉等江海而共存。呜呼先贫俱足。亦颜黔之流。而能于诗。惜哉不雍容金马门。踧踖宣尼户。乾符七年闽城殒贼悲夫。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䑓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鲙炙人口。鸑鷟屈轶。祥瑞皇家。迂避而贫。聋瞽不重。髙傲纵逸。林观宇宙。视冨贵如浮云。蔑珪璋如草芥。惟山僧钓叟相。与徃还。蓬门芦户。不庇风雨。稔不抗。歉不变晏如也。诗人张为尝贻先生诗曰。到处只闭户。逢君使展眉。闽之廉问杨公发李公诲。中朝重德。羽翼词人。竒君之诗。召而不徃。或曰。逹寮怜才。而子避之何也。先生曰。二公怜才。吾固不徃。苟或见之。以吾之贫。恐以摄假之牒见黦耳。亦接舆于陵未能加也。松蟠鹤翅。泥曵龟尾。一丘一壑。寛于天地。先生为诗思遅。盈月方得一聮一句。得必惊人。未暇全篇。已布人口。有僧楼浩亭人也。与先生善。捃拾先生遗文。得诗一百首。中和二年冬十月。携来访余。且惊且喜。余欲先生之文。与方干斋集毕。遂为之序。小子以词赋愽桂投。疑作枝文非所业。但直举其羙文腼作者。 韩偓诗

《文献通考》韩偓诗二卷香匳集一卷。 晁氏曰。唐韩偓致光。京兆人。龙纪元年进士。累迁諌议大夫翰林学士。昭宗幸鳯翔。进兵部侍郎承旨。朱全忠怒。贬濮州司马荣懿尉。天祐初。挈族依王审知而卒。香匳集。沈括笔谈。以为和凝所作。疑既贵。恶其侧艶。故诡称偓者。或谓括之言妄。许彦周诗话。髙秀实言元微之诗。艶丽而有骨。韩偓香匳集丽而无骨。李端叔意喜韩偓诗。诵其序云。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羙动七情。秀实云劝不得也。 石林叶氏曰。偓在闽所为诗。皆手自冩成卷。嘉祐间裔孙奕。出其数卷示人。厐颕公为漕。取奏之。因得官。时文气格不甚髙。吾家仅有其诗百余篇。世传别本。有名香匳集。唐书艺文志。亦载其辞。皆闺房不雅驯。或谓江南韩熈载所为。误以为偓。若然何为录于唐志乎。熈载固当有之。然吾所藏偓诗中。亦有一二篇绝相类。岂其流落亡聊中姑以为戯。然不可以为训矣。又曰。韩偓传自贬濮州司马。后载其事。即不甚详。其再召为学士。在天祐二年。吾家所藏偓诗。虽不多。然自贬后。皆以甲子历历自记其所在。有乙丑年在袁州。得人贺复除戎漕依旧承旨诗。即天祐二年也。昭宗前一年已弑。盖哀帝之命也。末句云。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固不徃矣。其后又有丁夘年正月间。再除戎漕。依前充职。诗末句云。岂独鸱夷觧归去。五湖鱼艇且餔糟。天祐四年也是。尝两召皆辞。唐史止书其一。是岁四月全忠簒。其召命自哀帝之世。自后复召则癸酉也。南安县之作。即梁之乾化二年。时全忠亦已被弑。明年梁亡。其两召不行。非特避祸。盖终身不食梁禄。其大节与司空表圣略相等。惜乎唐史不能少发明之也。 张蠙诗

《文献通考》张蠙诗一卷晁氏曰。伪蜀张蠙字象文。清河人。唐乾宁中进士。为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建开国拜膳部贠外郎。后为金堂令。王衍与徐后游大慈寺。见壁间书。墙头细雨垂纎草。水面回风聚落花。爱之。问知蠙句。给札令以诗进。蠙以二百首献衍。颇重之。将召为知制诰。宋光嗣以其轻傲。止赐白金而已。蠙生而颕秀。㓜能为诗。作登单于䑓。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之句。为世所称。 王贞白诗

《文献通考》灵溪集七卷。 陈氏曰。唐校书郎。上饶王贞白有道撰。乾宁二年进士。其集有自序。永丰人。有藏之者。洪景卢得而刻之。诗虽多。在一时侪辈未为工也。 卢延让诗

《文献通考》卢延让诗一卷。晁氏曰。伪蜀卢延让子善也。范阳人。唐光化九年进士。朗陵雷满辟满败归王建。及僣号。授水部员外郎。累迁给事中。卒官终刑部侍郎。延让师薛能。诗不尚竒巧。人多诮其浅俗。独呉融以其不蹈袭。大竒之。 牛峤诗《文献通考》牛峤歌诗三卷。 晁氏曰。伪蜀牛峤字延峰。陇西人。唐相僧孺之后。愽学有文。以歌诗著名。乾符五年进士。历拾遗补阙尚书郎。王建镇西川辟判官。及开国拜给事中卒。集本三十卷。自序云。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輙効之。 周贺诗

《文献通考》周贺集一卷。 陈氏曰。唐周贺撰。尝为僧。名清塞。后反初。故别本又号清塞集。 晁氏曰。清塞。字南卿。诗格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寳历中姚合为杭。因携书投谒。合闻其诵哭僧诗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犬爱之。因加以冠巾。为周贺云。 李洞诗

《文献通考》李洞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洞字才江。诸王之孙。慕贾岛为诗。铜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多诮其僻澁。不贵其竒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 陈氏曰。与张乔同。时称余杭明经。潘熈载编。 曹唐诗

《文献通考》曹唐诗一卷。 晁氏曰。唐曹唐字尧賔。桂州人。初为道士。感通中为府从事卒。作游仙诗百编。或靳之曰。尧賔尝作鬼诗。唐曰何也。井底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非鬼诗而何。唐乃大哂。今集中不见。然他诗及神仙者尚多。 陈氏曰。唐有大小游仙诗。 任藩诗

《文献通考》任藩集一卷。陈氏曰。唐任藩撰。或作翻客居天台。有宿帢帻山绝句。为人所称。今城中巾子山也。 后村刘氏曰。唐任藩诗存者五言十首而已。然多佳句。众鸟巳归树。旅人犹过山。赠僧云。半顶髪根白。一生心地清。居然可爱。今人动千百首而无一可传者。 方千诗

《文献通考》方千诗集一卷。 晁氏曰。唐方千字雄飞。歙人。唐末举进士不第。隐镜湖上。徐凝有诗名。一见于噐之。授以诗律。其貌寝陋。又兎阙而喜凌侮。尝谒廉帅。误三拜。人号方三拜。将荐于朝而卒。门人谥玄英先生。其甥杨弇。与孙郃编次遗诗。王賛为序。郃又为玄英先生传附。 王德舆诗

《文献通考》王德舆诗一卷。 晁氏曰。唐王德舆集。有次韵和郑畋诗。知其懿僖间人也。 沈彬诗

《文献通考》沈彬集一卷。 晁氏曰。南唐沈彬。保大中以尚书郎致仕。居髙安。集中有与韦庄杜光庭贯休诗。唐末三人皆在蜀。疑其同时避乱。尝入蜀云。上李升山水图诗在马。 熊皦诗

《文献通考》熊皦屠龙集五卷。 晁氏曰。晋熊皦。后唐清泰二年进士。为延安刘景岩从事。天福中说景岩归朝。擢右司諌。坐累黜上津。今集有陶榖序。陈沆赏皦早梅云。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曰太妃容德于是乎在。 陈氏曰。集中多下第诗。盖老于场屋者。 杜荀鹤诗

《文献通考》杜荀鹤唐风集十卷。 晁氏曰。唐杜荀鹤。池州人。大顺二年进士。善为词句切理。宣州田頵重之。尝以牋问。至梁祖荐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恃势侮易搢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病卒。有顾云序荀鹤。自号九华山人。 陈录作三卷。 幕府燕谈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为唐第一。云。早被婵姢误。欲粧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髙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聮中。正谓风暖日髙之句。咏史诗

《杨龟山集》谢君咏史诗序。 君子种学绩文。稽诸前言徃行。叅以古今之变。非徒侈闻见而已。将以畜德而广业也。昔在尧舜之为君。禹稷臯陶之为臣。相与都俞庙堂之上。共熈帝载。亦惟稽古耳。况其下者乎。然自汉魏而来。更五代之季。述史者皆有善善恶恶之意。然而论不诡于圣人者无几矣。士之欲稽古者。将安取正乎。杨子曰。好书而不要之仲尼书肆也。信哉是言。古之人。度在身。操之以验物则审矣。镜在心。故物来而明之。妍媸无逃焉。夫不知明善以诚身。而欲以一言订古人之是非。未有能者也。娄川居士谢君。一日走仆致书踵吾门。以其书著咏史诗。合二编。属予为序。予闻谢君积十年之勤。穷探愽取而成此诗。其用力多矣。夫自溷于闾阎阡陌之中。与编户齐民为伍。乃独超然逺览。究知前世兴衰治乱。贤人哲士之终始。与世之老师宿儒并驱争先。岂易得哉。故予喜其为人而乐为之道也。其诗词遒丽可观。与夫是非褒贬。览者当自有得也。

《黄文献公集》徐氏咏史诗后序。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盖古昔盛时之为诗。荐于郊庙。则有以见其盛德。于朝廷。则有以知其政之废兴。施于邦国乡人。则出于上而被于下者。又有以为教。及其衰也。先王之政教号令虽不行。而流风遗俗有未尽泯。是以风雅之变。徃徃陈古以剌今。至于王泽竭尽而无余。其诗始不足以使人创艾而兴起。故曰诗亡。圣人不得已。因鲁史作春秋。褒善贬恶以示劝戒。是则诗已亡。而其可使人创艾兴起者頼春秋而犹存也。后之君子有作。其文则史。其义则于春秋无取焉。仁人志士。览其事而有槩于心。莫不为之发愤壹欝嗟叹而咏歌之。然或因一人。或因一事以为言。若王仲宣曹子建之于三良。张景阳之于二踈。谢宣逺之于张子房。虞子阳之于霍将军是已。惟左太冲所赋。颇及战国秦汉事。未有穷捜极讨。上下古今。备究其得失而无遗者。唐之诗人。间有兴怀陈迹。章聮句续至。于累百而止。顾其言多卑近。徙以资儿童之口耳。于名教何预乎。兰溪徐公。夙有闻家庭所传。先儒道德性命之说。而尤精于史学。凡司马氏资治通鉴所纪君臣事实。可以寓褒贬而存劝戒者。人为一诗緫若干首。犬义炳然。一本乎圣经之旨。诚有功于名教者也。春秋作于诗之既亡。而诗之能使人创艾兴起者。乃复见于春秋绝笔。千百年之后。岂非先民性情之正有不亡者存。诗与春秋。固可迭相为用乎。公殁已乆。仲子津始出其诗来。许先生谦。张君枢为序。以传不鄙。谓某盍为后序。某窃观先师朱子感兴之作。絜提前史之要领。为言至约而有关于名教甚大。朱子尝谓学不可徒慱。亦不可径约。今也学者不由公之慱。何以入朱子之约乎。是用志诸末简。以谂于同志。其亦以为然否。公讳銞。字秉国。其父兄师友源流之懿见于前序者。此不具

《卫宗武秋声集》题柯提干咏史诗。 诗自苏李而降。为曹刘。为颜谢。颜谢已失之纎丽矣。嗣是㠯下。浸不古若。孔圣删诗。存者三百五篇。岂特以其辞章之羙。而为声歌之饰哉。礼义所止。风化所关。诵之者有所感发。则油然易直子谅之心生。涣然鄙悖之气释。繇其美剌。审其得失。则为国者知所以恐惧修省。故曰可以兴。可以观。后之为诗者。研一韵以为工。衒一语以为巧。华靡相先。浮夸取胜。徒务窃区区之名。而无补于世教。前代论者。以深心主卉木。逺致极风云讥之。而谓之滛辞破典。可以其说为非欤。若夫即前史纪述古人出处云为。而核其邪正是非臧否。或因已著之详。或究未发之蕴。而歛之章句。严笔削于只字。剪繁芜于片辞。表善伐恶而情靡隐遁。言足劝惩。则岂不愈于雕锼物象。娱弄光景者哉。全愚柯君出示咏史百绝。其间去取固虽有当否。而言议要不乖乎正。毫端予夺。清风激扬。可使德人节士。益自奋厉。而顽懦之夫以廉以立。是岂泛泛之吟。可同日语邪。窃闻续笔四倍其加多。胡曽当辟易下风矣。恨未及隽。水焉此编。披玩已乆。叹尚之余。爰书此以。复归之

《葛胜仲丹阳集》䟦胡待制咏史诗。 阅史者病文字闳阔。不能慱记。闵爽之士则能记矣。又未必能习复品藻以禆。 史阙而示劝戒。故士以史学著称者几希。新安胡公汝明。目其先君子以淹贯众史闻搢绅。故公目濡耳染。有殚见洽闻之誉。所论著甚冨。间以余意。为咏史三百篇。而所存者什四。数千载间臣主行事。出新意以泾渭之。逈超众儒议论之表。信一代之佳笔也。昔之风人固多咏史。若谢宣逺之赋子房。左太冲之述荆轲。曹子建之赋三良。卢谌之赋蔺相如。皆辞费而意穷。至若立已意以称贬势。若倾五河而不出二十八字。非老于文学者能之乎。公自御史府南榻出帅方靣。推移数道。谙练兵法。遭时艰危。懔然有班超传介子之志。而间外之寄。未颛其用。故小诗中。每致意焉。绍兴甲寅。偶同寓寳溪。蒙示诗编。俾题其末。既熟观而归其书胡氏。 罗隐诗

《文献通考》罗江东集十卷。 陈氏曰。唐罗隐昭諌撰。 刘沧诗

《文献通考》刘沧诗一卷。晁氏曰。唐刘沧字蕴灵。大中八年进士。诗颇清丽。句法绝类赵嘏。 曹松诗

《文献通考》曹松集一卷。 晁氏曰。唐曹。松梦徴也。舒州人。学贾岛为诗天复元年。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同登第。年皆七十余。号五老牓。时以新平内难。闻放进士喜。特勑授校书郎而卒。 陈氏曰。别本与印本互有详畧。但别本大逺仙十三首。乃曹唐诗也。 罗虬诗

《文献通考》罗虬氏红儿诗一卷。 晁氏曰。唐罗虬撰。皇朝方性天注虬词藻冨赡。与其族人隐邺齐名。时号三罗。从鄜州李孝恭。籍中有杜红儿者善歌。常为副使者属意。副使聘邻道。虬请红儿歌赠之以彩。孝恭不令受。虬怒。拂衣起。诘旦手刄之。既而追其冤。作绝句诗百篇。借古人以比其艶。盛行于世。 唐彦谦诗

《文献通考》唐彦谦鹿门诗一卷。 晁氏曰。唐唐彦谦。字茂邺。并州人。咸通末进士。中和王仲荣表河中从事。历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剌史。仲荣遇害。贬汉中掾。兴元杨守亮留署判官。迁副使阆壁剌史卒。彦谦才高负气。无所摧屈。慱学多艺。尤能七言诗。师温庭筠。故格体类之。世称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盖彦谦句也。自号鹿门先生。有薛廷珪序。后村刘氏曰。杨刘诸人师李义山可也。又师唐彦谦。唐诗虽雕斵对偶。然求如一杯三尺之聮。惜不多见。五言叙乱离云。不见泥函谷。俄惊火建章。剪茅行殿湿。伐柏旧陵香。语犹浑成。未甚破碎。若西崐酬唱集。对偶字靣虽工。而佳句可录者殊少。冝为欧公所厌也。永乐大典卷之九百六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