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宫法语卷下

共 110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2-06 02:26

云宫法语卷下

绩水虚夷子静安汪可孙纂

明善品第四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大学曰:正心者,身有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修身在正其心。盂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唯心之谓欤。又曰:我四十不动心。又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又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斗经释曰:人之运心于外,则神游而逝。定心于内,则神安以和。一切善恶亦存乎心。心者神明之府,行藏动息善恶之事,欲萌悉知之,人之妄心可不息乎。又曰:人之元辰,外寄于目,内藏于心,目则外视于万物,心则内驰于万机,心目所驰,神亦奔竞,故谓之元辰。释马驰事而不息,人能收心复照,存玄灵于一已,则却走马以粪。

楞严经曰:如来常说,诸法唯心所造,一切因果,因心成体。张无尽曰:了此妄心,即是清净佛性虚静心。戒曰: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以其越古今而不坏。故曰:真如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不趋乎善,则趋乎恶。

清静经曰:既有妄心,则惊其神;既惊其神,则著万物;既著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则是烦恼。定观经曰:觉心起即灭,灭即除,惟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已上言心

横渠曰:心统性情。又曰:虚灵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无少欠阙便是性,随感而动便是情。义曰:由太虚有气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灵底是心,实处是性。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伊尹曰:习与性成。祖伊曰:不虞天性。盂子道性善。中庸曰:天命之谓性。有天命须是有此气,方能承当得此理。无此气则此理如何顿放?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近思录言:心一也,有指体而言,寂然不动;有指用而言,感而遂通。朱子曰:静而常觉,动而常正。心之妙也,寂而感,感而寂。孔子言性近习逺。盂子言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事天。盂子曰: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賔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命也,有性也,君子不谓命。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又曰: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形于一谓之性。内观经曰:自一禀形谓之性。朱子曰:性是太极,浑然之体,初不可以名字言。

已上言心性

前诸条目,儒家言存心养性,道释言明心见性。儒以实理为性,见之行事者也。道释以自然无为为性者也。愚谓道释之言性,乃未发之中;儒者之言性,发而皆中节之谓。见性之谓道,犹见性之谓见佛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