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义第二十三

轻识古籍

共 618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4 19:19

三界义第二十三

义曰:三界者,既摽色欲,明优劣之阶差,亦论因果,辩升沈之品次,若超然出离,则遥诣道场,犹躭惑深,则永乖常乐,此其致也。

释曰:一欲界者,以染欲为义,内心欲重,从以为名。二色界者,以质碍为义,外色显著,从以为名。三无色界者,无下界色,从无为名也。通名界者,以墟域为义,谓各有虚域也;亦以界别为义,谓业果各殊也;亦名为有,谓有众生也。按灵寳本元经:三十二天以上之四天为种民,二十八天分为三界,前六天为欲界,次十八天为色界,后有四天为无色界也。所以置三界者,然可见知法不出三者:一者豁尔虚空,二者质碍形色,三者縁虑心体。就此三法,故成三界。又为三界凡四种者:一者应化三界,此则无所不在,或在一天之内,各各皆有,或在一尘之内,亦复皆有,变化通方,不可定也,以三十二天是应住境化也。二者轮回于三界,漂浪而忘反,流转于五通,长沦而弗悟是也,此论报得也。三者流来三界,谓从氤氲之气起,三界通执,渐渐流来,形染六情之时,四心五根始具。但初来之时,实未于三界,由返出之时,还用此中染累,得此中报,故分为三界也。四者返出三界者,经云:复我清虚,反我两半,此论修得永断也。若论回三界,乃论报得。然就报得往论,一纯恶业,得三从报。二善恶杂业,得人中报。三纯善业,得十八天报,此十八天犹有动坏。四者不动业,得十九天以上至三十二天报也。作若有若无,观则生第四天,于此天中,气观转妙,增修四等,稍除余习,生四民天,洞入道境,随气升除,灾所不及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