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十篇注释序

共 100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2-07 15:08

曾子十篇注释序

元谨案:百世学者,皆取法孔子矣。然去孔子渐远者,其言亦渐异。子思、孟子近孔子而言不异,犹非亲受业于孔子者也。然则七十子亲受业于孔子,其言之无异于孔子而独存者,惟曾子十篇乎?曾子修身愼行,忠实不欺,而大端本乎孝。孔子以曾子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今读事父母以上四篇,实与孝经相表里焉。患之小者,豪发必谨,节之大者,死生不夺。穷极礼经之变,直通天律之本,莫非传习圣业,与年竝进,而非敢恃机悟也。且其学与颜、闵、游、夏诸贤同习,所传于孔子者,亦绝无所谓独得道统之事也。窃以曾子所学较后儒为博,而其行较后儒为庸。颜子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然则鲁哀公年闲,齐鲁学术可以槩见,后世学者当知所取法矣。元不敏于曾子之学,身体力行。未能万一。惟孰复曾子之书,以为当与论语同,不宜与记书杂录竝行。爰顺攷十篇之文,注而释之,以就正有道。窃谓从事孔子之学者,当自曾子始。又案:汉志载曾子十八篇,此先秦古书,为第一本。隋志据阮孝绪七录,称曾子二卷,连目录三卷,为六朝以前旧本,或十八篇,或十篇,无明文,此第二本。新、旧唐书皆作二卷,较隋志亡目录一卷,其篇数亦不可攷,为第三本。鼌氏公武据唐本十篇,文盖与大戴记同。有题绍述本者,绍述,即樊宗师字,此昭德所据唐本为第四本。昭德之从父詹事公病其文字回舛,以家藏曾子与温公所藏大戴礼参校是正,并卢辨注。此宋人以单行曾子及大戴合校本为第五本。杨氏?即十篇之文而注之,此宋人新注为第六本。今第一篇为立事,而高氏、王氏所见首篇皆作修身,与今书不同,此第七本。崇文总目、通志略、文献通攷、山堂攷索、宋史艺文志等书皆载曾子二卷,盖同为一书,此第八本。周逷曾子音训十篇,此第九本。以上九本,惜皆失传,无从参校。今之所据,惟大戴记中十篇耳。其自汪晫以下九家,杂采他书,割裂原文而为之,今附录于后,不足数也。近时为大戴之学者,有仁和卢召弓学士文弨校、卢雅雨运司。见曾刻本,有休寕戴东原吉士震校刻 武英殿聚珍板本,有曲阜孔㧑约检讨广森补注本,有高邮王怀祖给事念孙、江都汪容甫㧞贡中在朱竹君学使筠署中同校本,有归安丁小雅教授?本。元今所注曾子,仍据北周卢仆射之书,博攷群书,正其文字,参以诸家之说,择善而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称名以别之。至于文字异同及训义所本,皆释之以明从违之意。又尝博访友人,商?疑义,说之善者,择而载之。时嘉庆三年,叙录于浙江使院。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