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有衣过受戒

共 675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7 07:10

七有衣过受戒

若比丘,夺衣、失衣、烧衣、漂衣,若非亲里居士、居士妇,自恣请多与衣,是比丘当知足,受衣若过者,尼萨?波?提。自恣请多与衣者,非全与三衣,亦非但与一衣,谓彼持衣来施,多少恣任自取,故云自恣请。施者既尔,故受当知足。此戒缘起惟一。佛在舍卫国。时有众多比丘遇贼失衣,来到祗桓精舍。有优婆塞闻之,持好衣来施,令随意取。比丘?言:止!止!便为供养已,我等自有三衣。六群比丘语言:诸大德!三衣足者,何不取与我等,若与余人??彼便取衣与之。时少欲比丘以缘白佛,诃责结戒,以成犯条列为第七。此是遮罪。大乘为众,故不同学,随施得受。小乘犯者成罪。因缘有二:一、遇贼失衣,檀越闻施,多少任取;二、自有余长,因施过受。是中失衣任取为罪因,有长过受为罪缘。此一戒中,因不具缘,或缘不具因,斯皆无犯。何以故?谓发起之因,从难而有,所以檀越行施,多少任其自取。倘比丘无有余长之衣,着用知足,受取其物,以满三衣之数,既非分外贪求,自无违制之罪可加。是为因不具缘,无犯也。其缘不具因者,谓但有檀越施衣之缘,本无被刦失衣之因。此?檀越?将三衣布施,原不自恣请与。比丘虽有余长之衣,遇缘应受,何罪之有?是为缘不具因,无犯也。若因缘具二,?犯舍堕。如本律云:若失一衣,不应取;若失二衣,余一衣;若二重、三重、四重,应擿作;若三衣都失,应知足受衣;若过受衣,舍堕。善见律云:若比丘尼失五衣,得受二衣;若失四衣,得受一衣;若失三衣,不得受。比丘尼犯此戒,舍堕。小三众犯突吉罗。不犯者:若知足取,若减取,若居士多与,及最初未制戒前,並狂痴等病,无所觉知者,不犯。已释第七舍堕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