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第五十一

轻识古籍

共 156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2-04 14:28

忠孝第五十一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夫所谓眀君者,能畜其臣者也。所谓贤臣者,能眀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今尧自以为眀,而不能以畜舜,舜自以为贤,而不能以戴尧,汤、武自以为义,而弑其君长。此眀君且常与,而贤臣且常取也。故至今为人子者,有取其父之家,为人臣者,有取其君之国者矣。父而譲子,君而譲臣,此非所以定位一教之道也。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舎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记曰:舜见瞽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臣主,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 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今舜以贤取君之国,而汤、武以义放弑其君,此皆以贤而危主者也,而天下贤之。古之烈士,进不臣君,退不为家,是进则非其君,退则非其亲者也。且夫进不臣君,退不为家,乱世绝嗣之道也。是故贤尧、舜、汤、武而是烈士,天下之乱术也。瞽瞍为舜父而舜放之,象为舜弟而杀之。放父杀弟,不可谓仁;妻帝二女而取天下,不可谓义;仁义无有,不可谓明。诗云:普天之下,莫非主土;率土之濵,莫非王臣。信若诗之言也,是舜出则臣其君,入则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故烈士内不为家,乱世绝嗣,而外矫于君,朽骨烂肉,施于土地,流于川谷,不避蹈水火,使天下从而效之,是天下徧死而愿天也。此皆释世而不治是也。世之所为烈士者虽众,独行取异于人,为恬淡之学,而理恍惚之言。臣以为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言出于无法,数出于无用者,天下谓之察。臣以为人生必事君养亲,事君养亲不可以恬淡之人,必以言论忠信法术,言论忠信法术,不可以恍惚。恍惚之言,恬淡之学,天下之惑术也。孝子之事父也,非竞取父之家也;忠臣之事君也,非竞取君之国也。夫为人子而常誉他人之亲曰:某子之亲,夜寝早起,强力生财,以飬子孙臣妾,是诽谤其亲者也。为人臣,常誉先王之德厚而愿之,诽谤其君者也。非其亲者,知谓不孝,而非其君者,天下此贤之,此所以乱也。故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髙,尽力守法,専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古者黔首悗宻惷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詷智慧,欲自用,不听上,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而世皆曰:许由譲天下赏,不足以劝;盗跖犯刑赴难,不足以禁。臣曰:未有天下而无以天下为者,许由是也;已有天下而无以天下为者,尧、舜是也;毁㢘求财,犯刑趋利,忘身之死者,盗跖是也。此二者殆物也,治国用民之道也。不以此二者为量,治也者,治常者也。道也者,道常者也。殆物妙言,治之害也。天下太平,士不可以赏劝也;天下太平之士不可以为刑禁也。然为太上士不设赏,为太下士不设刑,则治国用民之道失矣。

故世人多不言国法而言从横。诸矦言从者曰:从成必覇。而言横者曰:横成必王。山东之言从横,未尝一日而止也。然而功名不成,覇主不立者,虚言非所以成治也。王者独行谓之王,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止,五覇不待从横,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