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学五书序

轻识古籍

共 73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7 00:42

音学五书序

记曰:声成文谓之音。夫有文斯有音,比音而为诗,诗成然后被之乐,此皆出于天,而非人之所能为也。三代之时,其文皆本于六书,其人皆出于族党庠序,其性皆驯化于中和,而发之为音,无不协于正。然而周礼大行人之职,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所以一道德而同风俗者,又不敢略也。是以诗三百五篇,上自商颂,下逮陈灵,以十五国之远,千数百年之久,而其音未尝有异。帝舜之歌,皐陶之赓,箕子之陈,文王、周公之系,无弗同者。故三百五篇,古人之音书也。魏晋以下,去古日远,词赋日繁,而后名之曰韵。至宋周○,梁沈约,而四声之谱作。然自秦汉之文,其音已渐戾于古,至东京益甚,而休文作谱,乃不能上据雅南,旁摭骚子,以成不刋之典,而仅按班、张以下诸人之赋,曹、刘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为定本。于是今音行而古音亾,为音学之一变。下及唐代,以诗赋取士,其韵一以陆法言切韵为凖,虽有独用、同用之注,而其分部未尝改也。至宋景祐之际,微有更易。理宗末年,平水刘渊始倂一百六韵为一百七。元黄公绍作韵会,因之,以迄于今。于是宋韵行而唐韵亾,为音学之再变。世日远而传日讹,此道之亾,盖二千有余岁矣。炎武潜心有年,既得广韵之书,乃始发悟于中,而旁通其说。于是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三代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乃列古今音之变,而究其所以不同,为音论二卷,考正三代以上之音,注三百五篇,为诗本音十卷。注易,为易音三卷。辨沈氏部分之误,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综古音为十部,为古音表二卷。自是而六经之文乃可读,其他诸子之书,离合有之,而不甚远也。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子曰:吾自衞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实有望于后之作者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