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明解

轻识古籍

共 55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6 17:09

○初明解

教化人起信心时,菩萨与他人作教诫法师者,见欲受戒人,应教请二师:和尚、阿阇?。二师应问言:汝有七遮罪否?若现身有七遮罪者,师不应与受戒;若无七遮者,得与受戒。若有犯十戒者,应教懴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懴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而得增益受戒。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懴悔,罪便得灭,不同七遮。而教诫师于是法中一一好解,解此故堪为师兼制,不解则犯。问:遮道。遮道有三:一、七逆;二、十重;三、四十八轻。如是三事,皆应一一好解。不欲受者,不得逼增受之罪。发隐十戒,一本作重戒,?谓十波罗夷也。三世千佛,三世各有千佛也。佛摩顶者,佛昔以百福庄严兜罗绵手,摩捋病人,病?除愈。?来摩顶,罪岂不灭?光者,明照义,黑业消之相。华者,开敷义,结缚解之相。增益受戒者,无此好相,??不得戒,亦增长向后得戒因缘也。对首者,犹云对面懴悔,罪?消灭,犯轻故不须好相也。又此好相,不作圣心,名罪灭境。若生圣解,?堕群邪,魔入于心,莫可救疗。不得逼者,无求强与,是未堪受而受,增上受也。与者、受者,皆罪也。亦?前拣择意,言?不可拒,亦不可强也。一说对首者,相对首罪也。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