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智義第二十七

共 65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05:06

境智義第二十七

義曰:境智者,縁教之深名,心理之殊號,境稱唯二義在兩忘,智照有三言歸四絶,此其致也。智慧者,標源攝流,知歸不惑也。

釋曰:境以境界爲義,智以决了爲義。照有爲智,識空爲慧。又境智體義者,境是頑法,智是四絶,知若四忘,則會真境。今明智是境智,不可定知境爲智境,當是頑法者。若謂智定智,謂境定境,非真境頑,在智亦頑。若知不智而智,不境而境,非真智在境,亦知道以無知之知,無所不知,斯則了於一切。然則不境之境,境義在外,不智之智,智則在内。内則一切智心,外則一切境法。内外不二,境智無殊,不殊而殊,不二而二耳。智慧凡有三章,謂本智、觀智、生智也。本智寂然不動,空有雙觀,權實並照,本智之中而有二用,照空爲觀智,照有爲生智。宋法師云:道智、實智、權智,是爲三智。道智者,即起本無,謂始自生成,次能化道。實智者,即觀身守一之智,謂道即無形,應便有體,則以觀身爲教,令存於神。權智者,謂方便之力,徧於萬境,廣開法教,隨病受藥。亦云義者,宜也,曲成物宜。又三智義用者,一成我大哀者,觀於衆生,本皆非無非有,衆生倒惑,起有無見,乖本逐末,淪於苦海,所可哀。二所以化物者,衆本若不是非無非有,聖則不化,以其本非有無,所以得化。三說道正性者,以衆生本性非是有無,畢竟清淨,是真道性。罷除偏執者,以凡滯有,聖人一性,說無以治有病,若玄悟者,即知有不有,無亦非無。又三分身者,不二而二,故一身無量身,二而不二,故無量身一身也。如是既知二不二,亦導自然,宜治此也。四治常計者,物謂皆有本性,必應成道,執計我人,以爲常實。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