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索隱後序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3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00:39

史記索隱後序

夫太史公紀事,上始軒轅,下訖天漢,雖愽采古文及傳記諸子,其間殘缺蓋多,或訪搜異聞以成其說,然其人好奇而詞省,故事覈而文徵,是以後之學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書,成於後漢。彪既依遷而述,所以條流更明,且又兼采衆賢,羣理畢備,故其旨冨,其詞文,是以近代諸儒共所鑽仰。其訓詁蓋亦多門,蔡謨集解之時已有二十四家之說,所以於文無所滯,於理無所遺。而太史公之書,既上序軒黄,中述戰國,或得之於名山壞宅,或取之以舊俗風謡,故其殘文斷句難究詳矣。

然古今爲註解者絶省,音義亦希。始後漢延篤乃有音義一卷,又别有音隱五卷,不記作者何人,近代鮮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廣作音義一十卷,唯記諸本異同,於義少有解釋。又中兵郎裴駰,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註本,合爲八十卷,見行於代。仍云亦有音義,前代久已散亡。南齊輕車録事鄒誕生亦撰音義三巻,音則尚奇,義則罕說。隋祕書監柳顧言尤善此史。劉伯莊云,其先人曾從彼公受業,或音解隨而記録,凡三十卷。隋季䘮亂,遂失此書。伯莊以貞觀之初,奉勑於弘文館講授,遂采鄒徐二說,兼記憶柳公音旨,遂作音義二十卷。音乃周備,義則更略,惜哉!古史微文遂由數賢祕寳,故其學殆絶。

前朝吏部侍郎許子儒亦作註義,不覩其書。崇文館學士張嘉會獨善此書,而無註義。貞少從張學,晚更研尋,初以殘缺處多,兼鄙禇少孫誣謬,因憤發而補史記,遂兼註之,然其功殆半。乃自唯曰:“千載古,良史難更然。”因退撰音義,重作賛述,蓋欲以剖盤根之錯節,遵北轅於司南也。凡爲三十卷,號曰史記索隱云。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