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卷第十九

共 2587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6 23:37

夢溪筆談卷第十九

沈 括 存中。

噐用

禮書所載黄彛,乃畫人目爲飾,謂之黄目。予逰?中得古銅黄彛,殊不然。其刻畫甚繁,大體似繆篆,又如欄盾間所畫回波曲水之文,中間有二目,如大彈丸突起,煌煌然,所謂黄目也。視其文,髣髴有牙角口吻之象。或謂黄目乃自是一物。又予昔年在姑熟王敦城下,土中得一銅鉦,刻其底曰諸葛士全茖鳴鉦。茖即古落字也。此部落之落,士全,部将名。其鉦中間鑄一物,有角羊頭,其身亦如篆文,如今時術士所畫。符傍有兩字,乃大篆飛㢘字,篆文亦古怪,則鉦間所圖,盖飛廉也。飛廉,神獸之名。淮南轉運使韓持正亦有一鉦,所圖飛㢘及篆字與此亦同。以此驗之,則黄目疑亦是一物。飛廉之類,其形状如字非字,如畫非畫,恐古人别有深理大底。先王之噐,皆不苟爲。昔夏后鑄?,以知神姦,殆亦此類。恨未能深究其理,必有所謂。或曰:禮圖罇彛皆以木爲之,未聞用銅者,此亦未可質。如今人得古銅罇者極多,安得言無?如禮圖甕以瓦爲之,左傳?有瑶甕,律以竹爲之,晉時舜祠下乃?得玉律,此亦無常法。如蒲糓璧,禮圖悉作草稼之?。今世人?古冡得蒲璧,乃刻文蓬蓬如蒲花敷時,糓璧如粟粒耳,則禮圖亦未可爲據。

禮書言罍畫雲罍之?,然莫知雷作何状。今祭噐中畫雷,有作鬼神伐鼔之象,此甚不經。子嘗得一古銅罍,環其腹,皆有畫,正如人間屋梁所畫曲水,細觀之,乃是雲雷相間爲飾。如 者,古雲字也。?,雲氣之形。如者,雷字也。古文 爲雷?回旋之聲。其銅罍之飾,皆一 一 相間,乃所謂雲雷之象也。今漢書罍字作,盖古人以此飾罍,後世字失傳耳。

唐人詩多有言呉鈎者。呉鈎,刀名也,刃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

古法以牛革爲矢服,卧則以爲枕,取其中虗附地枕之,數里内有人馬聲,則皆聞之,盖虗能納聲也。

鄆州?地得一銅弩,機甚大,製作極工,其側有刻文曰:臂師虞士,耳師張柔。史傳無此色目人,不知何代物也。

熈寕中,李定獻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鐙,以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歩,能洞重札,謂之神臂弓,最爲利噐。李定本党項羌首,自投歸朝廷,官至防團而死。諸子皆以驍勇雄於西邉。

古劍有沉盧魚腸之名。沉音湛,沉盧謂其湛湛然黒色也。古人以劑鋼爲刃,柔鉄爲莖榦,不爾則多㫁折。劍之鋼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故不可純用劑鋼。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裭去脇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

濟州金鄉縣?一古塜,乃漢大司徒朱鮪墓,石壁皆刻人物祭噐樂架之?。人之衣冠多品,有如今之幞頭者,巾額皆方,悉如今制,但無脚耳。婦人亦有如今之?肩冠者,如近年所服角冠,兩翼抱面下?及肩畧,無小異,人情不相逺,千餘年前,冠服巳嘗如此。其祭噐亦有類今之食噐者。

古人鑄鑑,鑑大則平,鑑小則凸。凡鑑窪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鑑不能全觀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鑑雖小而能全納人面。仍復量鑑之小大,増損髙下,常令人面與鑑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比得古鑑,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長安故宫闕前有唐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擊響石而甚大,可長八九尺,形如?肺,亦有欵志,但漫剥不可讀。按秋官大司宼以肺石逹窮民,原其義,乃伸?者擊之,立其下,然後士聴其辭,如今之撾登聞鼔也。所以肺形者,便於?。又肺主聲,聲所以逹其?也。

熈寕中常?地得大錢三十餘千文,皆順天得一。當時在庭,皆疑古無得一年號,莫知何代物。予按唐書,史思明僣號鑄順天得一錢。順天乃其偽年號,得一特以名鑄錢耳,非年號也。

世有透光鑑,鑑皆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鑑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璧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鑑面隠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予觀之,理誠如是。然予家有三鑑,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様,文畫銘字無纎異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様光透,其他鑑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術。予頃年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機,其望山甚長,望山之側爲小,短,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鏃端,以望山之度擬之,准其髙下,正用筭家勾股法也。太甲曰:徃省括于度則釋疑,此乃度也。漢陳王寵善弩射,十?十中,中皆同處。其法以天覆地載,參連爲竒,三微三小,三微爲經,三小爲緯,要在機牙,其言隠晦,難暁,大意天覆地載,前後手勢耳。三連爲竒,謂以度視鏃,以鏃視的,參連如衡,此正是勾股度髙深之術也。三經三緯,則設之於堋,以誌其髙下左右耳。予嘗設三經三緯,以鏃注之,?矢亦十得七八,設度于機,定加宻矣。予於?中得一銅匜,其背有刻文二十字,曰:律人衡蘭注水,匜容一升,始建國元年一月癸夘造。皆小篆。律人當是官名,王莾傳中不載。青堂羌善鍜甲,鐵色青黑,塋徹,可鍳毛髪,以麝皮爲綇旅之,柔薄而韌。鎮戎軍有一鉄甲,匵藏之,相傳以爲寳噐。韓魏公帥涇原,曽取試之,去之五十歩,強弩射之不能入。嘗有一矢貫朴,乃是中其鑚空,爲鑚空所刮,鐡皆反卷,其堅如此。凡鍜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今鍜之,比元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筯頭許不鍜,隠然如瘊子?,以驗未鍜時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謂之瘊子甲,今人多於甲札之背隠起,僞爲瘊子。雖置瘊子。但元非精鋼。或以火鍜爲之。皆無?於用。徒爲外飾而巳。朝士黄秉少居長安。逰驪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 刻爲鳯首。巳皆破缺。然製作精巧。後人不能爲也。鄭愚津陽門詩曰。破簮碎鈿不足拾,金溝淺溜和纓緌。非虗語也。予又嘗過金陵,人有?六朝陵?,得古物甚多。予曽見一玉臂, 兩頭施轉關,可以屈伸,合之令圓,僅於無縫,爲九龍繞之,功侔鬼神。世多謂前古民醇,工作率多鹵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則百工不苟。後世風俗雖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屋上覆橑,古人謂之綺井,亦曰藻井,又謂之覆海。今令文中謂之闘八,呉人謂之罳頂,唯宫室祠觀爲之。

今人地中得古印章,多是軍中官。古之佩章,罷免遷死,皆上印綬,得以印綬葬者極稀,土中所得,多是沒於行陣者。

大駕玉輅,唐髙宗時造,至今進 御。自唐至今,凡三至太山登封,其他廵幸莫記其數,至今完壮,乗之安若山岳,以措柸水其上而不揺。慶暦中,嘗别造玉輅,極天下良工爲之,乗之揺不安,竟廢不用。元豐中,復造一輅,尢極工巧,未經進 御,方陳于大庭,車屋適壊,遂壓而碎,只用唐輅,其穏利堅乆,歴世不能窺其法。世傳有神物護之,若行諸輅之後,則隠然有聲。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