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施閣文甲集卷第七
共 2300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2-09 01:52
卷施閣文甲集卷第七
陽湖洪亮吉著
上石經館總裁書
亮吉頓首肅唘閣師石經總裁執事昨奉諭㫖辦理石經幷諭以蔣衡所寫進十三經爲㡳本。鴻都門側,建立百碑;務本坊南,書從一體。雲臺辨難之㫖,定自禁中;開元御製之篇,冠于碑首。士生今日,千載一時。又欣值執事以上袞之尊嚴,領羣經之問答,總司袐籍,董率羣賢。此則鸞臺鳳閣,別標監領之名;虎觀麟洲,雅重諸儒之?。本日復?亮吉等四人預司其事。老?之守柱下,子政之居閣中,自問何人,敢同前哲。承命之下,欣悚交并。伏以聖朝舉事,度越百王,況石刻流傳,將貽萬古。是必博稽羣籍,參以昔賢,訂蜀宋之叢殘,校漢唐之昔誤。其體則括一字、二字、三字,爰定厥中;其字則準大經、中經、小經,俾分其任。子思子之言曰:以俟聖人而不惑。張伯松之言曰:懸諸日月而不刋。迨今日執事及諸君子之任乎?若亮吉者,與天禄石渠之?,巳愧非才;掌三皇五帝之書,尤慙無任。竊見兩年之限,校讎旣有程期,而旬日之間,義例仍難畫一。此則屢承垂詢之餘,私心有不能巳者也。又自計于石經一事,不爲無緣,早從江左之使車,壯入咸秦之節署,于學士則贊成其事,于侍郞則助校其訛,賃先儒之廡,摩京兆之叢碑,從好古之家,識熹平之殘字。南仲篆書,搜于覈學;光堯御筆,拓自錢塘。毎有遺文,悉歸瀏覽。又況書編隷釋,仿自先臣,閣建蓬萊,不無家學。今復忝預掌書之任,厠身祕閣之中,雖識大識小,事有不同,而盡美盡善,期于無負。輒不自量,謹?上二十四條,各約舉一二事。尚祈執事于機務之暇,察其愚昧之誠,不棄芻蕘,賜之采擇。雖義難徧及,而餘庶?推。倘可施行,乞頒本館。
一、經注參錯宜正也。易序卦履者禮也四字,旣誤以經而作注。儀禮下言爲世父母二十一字,又誤以注而作經;左傳上天降災四十二字,又并非注而誤作經之?,一前後倒置,宜正也。穀梁僖二十年釋宋公三字,當在外釋不志之上,尚書武成王若曰十二字,又誤移大告武成之下,
一脫文,宜補也。大易童䝉求我中乃脫來,論語賜也賢乎下應增我
一。又有因數字之脫而上下不貫者,宜補也。左傳桓十三年淇水二字全脫,而亂次以濟之義不明,可以證釋文者,酈元之注也。論語子貢章樂道二字脫一,而富而好禮之文不配,可以證孔傳者,皇侃義疏也,
一衍文,宜去也。易傳坤至柔上衍文言曰三字。禮雜記君之母與妻上,復衍君之二字之一。又有因一句之衍而文義不續者,宜削也。易傳衍變則通三字,而德明之本尚可並行。禮記衍舞斯慍三字,而貢父之編,遂生異議。
一因一字之別,而本義全乖者,宜改也。儀禮司射實觶之實誤爲賓,而洗升之文難喻。左傳旦辟左右之旦誤爲且,而厥夢之符不彰。
一。前後宜畫一也。易包字凡十見,而苞桑之苞獨从草。孟子饑字凡六見,而無饑之饑獨作幾。句踐之句並从口,而間亦作厶。盤桓之磐本作般,而又或加石。
一偏旁,宜急削也。暮从二日,憾有兩心,添木爲榭,加草于臧卽且之側从虫,胡連之旁置玉。此?殊多,亦難畢數。他若本之爲夲,㬥之作暴,磷莞之在魯論,餂莩之留孟子,更爲別字之尤,又屬全文,當改。
一字有誤。自魏晉以前者,儀禮則祧初从濯風,詩則祊本爲?,大易陰凝叔重,尚知其俗,春秋袀服當陽,巳改爲均。
一字有誤自唐宋以前者,?訛爲蕆,幸有賈逵之注可證。說文㦁誤爲漣,倘非鴻烈之編,誰明古義。此上二端,並宜裁定。
一,字雖非俗,而亦當定从本字者,如論語後彫之當作凋,左傳絺樊之當作郗是也。
一同一俗字,當酌去其巳甚者。拖、扡皆論語袘紳之别字,與其从拖,不若从陸氏之扡爲得。濱、濵皆頻之或文,與其作濵,不若从廣雅之濵爲是。
一經不可改从注也。禮記大學篇:此之謂自謙。鄭康成謙讀作慊,而近刻即改爲慊。周禮九嬪賛王,杜子春王讀爲玉,而各本依改爲玉。
一,此經有可以彼經改者,同一引書,則大學篇一个臣之?,移从公羊傳作一介爲是。
一,此經有必不可以彼經改者,各存古字,則公羊傳鄭伯臤之字,今改从左傳木作伯堅爲非。
一,有因上下文而誤者,亦當改正也。左傳僖卄八年齊侯二字,以上文而誤重。論語子路章輕裘二字,因下章而竄改。
一,前代之制宜改也。秦幷天下,辠乃从非。漢戒羣臣,對初離口,著火德之符,改从水之洛爲雒,表金刀之䜟,易處者之留爲劉。以迄新莽曡文之誤,開元頗字之訛,字苑出而影始从彡,草書行而修訛从羽。紲之作絏,城之作圻,匡之作匡,桓之作桓之?,旣事隔于數朝,悉當从乎釐正。
一漢石經有急宜从者,子游之爲子斿,石碏之爲石踖,大易先心之文,尚書微言之字,此?亦多畧標一二
一。唐石經有宜酌从者,尚書視乃烈祖之烈作厥,左傳其氣燄以取之之燄作炎風,詩襛矣不誤从禾,論語德衰下仍加也。至其失者,則于干不辨,專尃不明,此?殊多,亦難枚舉。
一兩。宋石經有可从有不可从者,南仲號工篆籀之文,乃以豐而配禮。光堯始準宣和之詔,復易陂而作頗。
一唐宋石經外,刋本宜搜羅也。夫毛居正之正誤,藉讎監本之訛,晁公武之遺書,足校石經之失。呉興沈氏之刻,相臺岳氏之編,本留淳化,與閩本以兼行。堂號永懷,較汲古而稍善。此則並可博搜,以襄盛舉。
一字當以說文爲本,而從否亦當斟酌者。字書無覿字,則覿當从繫傳本作儥;舊文無哂字,則哂當从淳化本作矤。以及份份之在論語,墫墫之在風、詩,此急宜从者也。至若文馬之爲媽馬,戚施之作??,不妨存此異文,可不改从古字。又況菿之誤?,麗之从䕻,均後所誤加,不堪依據。
一本當以釋文爲據,而錄取亦當鑒別者,如論語襁負之作繦負,易鞶?之爲鞶?,以隋唐之大儒,反有愧宋元之監本。又況尚書一册,宋人之補釋爲多,周易二經,近刻之脫文不少,能無待精識之去留與碩儒之裁決哉?此上凡卄四條,未知有當與否,幸有以敎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