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術下第三十七短語十一

共 265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6 00:01

心術下第三十七短語十一

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飾德,萬物畢得,翼然自來,神莫知其極,昭知天下,通於四極。是故曰:無以物亂官,母以官亂心,此之謂内德。是故意氣定,然后反正。氣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義也。充不美則心不得,行不正則民不服。是故聖人若天然,無私覆也;若地然,無私載也。私者,亂天下者也。

凡物載名而來,聖人因而財之而天下治。實不傷不亂於天下而天下治。

專於意,一於心,耳目端知逺之證。能專乎?能一乎?能母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巳乎?能母問於人而自得之於已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敎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氣之極也。

一氣能變曰精,一事能變曰智。慕選者所以等事也,極變者所以應物也。慕選而不亂,極變而不煩。執一之君子,執一而不失,能君萬物。日月之與同光,天地之與同理。

聖人裁物,不爲物使。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中,治言出於口,治事加於民。故功作而民從,則百姓治矣。所以操者非刑也,所以危者非怒也。民人操,百姓治。道,其本至也。至不至,無非所人而亂。

凡在有司執制者之利,非道也。聖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殁丗不亡,與時變而不化,應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

人能正靜者,筋肕而骨強。能戴大圎者,體乎大方;鏡大淸者,視乎大明。正靜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於四極。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見於形容,可知於顔色。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不言之言,聞於雷鼓。金心之形,明於日月,察於父母。昔者明王之愛天下,故天下可附;暴王之惡天下,故天下可離。故貨之不足以爲愛,刑之不足以爲惡。貨者,愛之末也;刑者,惡之末也。

凡民之生也,必以正乎,所以失之者,必以喜樂哀怒。節怒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外敬而内靜者,必反其性。

豈無利事哉?我無利心。豈無安處哉?我無安心。心之中又有心意以先言,意然後刑,形然后思,思然后知。凡心之形,過知失生。

是故内聚以爲原。泉之不竭,表裏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堅固。能令用之,被服四固。

是故聖人一言解之,上察於天,下察於地。白心第三十八。       短語十二。建當立有,以靖爲宗,以時爲寶,以政爲儀,和則能乆。非吾儀,雖利不爲;非吾當,雖利不行;非吾道,雖利不取。上之隨天,其次隨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故其言也不廢,其事也不隨。

原始計實,夲其所生。知其象則索其形,縁其理則知其情,索其端則知其名。故苞物衆者,莫大於天地;化物多者,莫多於日月。民之所急,莫急於水火。然而天不爲一物枉其時,明君聖人亦不爲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萬物被其利,聖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是故萬物均旣誇衆矣。是以聖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正名自治之竒身,名廢名正。法備則聖人無事,不可常居也,不可廢舎也,隨變斷事也。知時以爲度,大者寛,小者局,物有所餘,有所不足。

兵之出,出於人,其人入,入於身。兵之勝,從於適;德之來,從於身。故曰:祥於鬼者義於人。兵不義,不可。強而驕者損其強,弱而驕者亟死亡。強而卑義信其強,弱而卑義免於罪。是故驕之餘卑,卑之餘驕。

道者,一人用之,不聞有餘,天下行之,不聞不足。此謂道矣,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盡行之而天下服。殊無取焉,則民反其身,不免於賊。左者,出者也;右者,入者也。出者而不傷人,入者自傷也。不日不月而事以從,不卜不筮而謹知吉凶,是謂寛乎形,徒居而致名。去善之言,爲善之事,事成而顧反,無名。能者無口,從事無事,審量出入而觀物所載,孰能法無法乎?始無始乎?終無終乎?弱無弱乎?故曰:美哉岪岪。故曰有中有中,孰能得夫中之衷乎?故曰功成者隳,名成者虧。故曰孰能棄名與功,而還與衆人同。孰能棄功與名而還反無成,無成有貴其成也,有成,貴其無成也。日極則仄,月滿則虧。極之徒仄,滿之徒虧,巨之徒滅,孰能已無已乎?効夫天地之紀,

人言善亦勿聽,人言惡亦勿聽。持而待之,空然勿兩之,淑然自淸,無以旁言爲事成。察而徴之,無聽辯,萬物歸之,美惡乃自見,

天或維之,地或載之。天莫之維,則天以墜矣;地莫之載,則地以沉矣。夫天不墜,地不沉,夫或維而載之也,夫又況於人。人有治之辟之,若夫靁鼓之動也,夫不能自揺者,夫或 之。夫或者何?若然者也。視則不見,聽則不聞,洒乎天下,滿不見其塞,集於顔色,知於肌膚,責其往來,莫知其時。薄乎其方也,韕乎其圜也,韕韕乎莫得其門。故口爲聲也,耳爲聽也,目有視也,手有指也,足有履也,事物有所比也。

當生者生,當死者死,言有西有東,各死其郷。置常立儀,能守貞乎?常事通道,能官人乎?故書其惡者,言其薄者。上聖之人,口無虚習也,手無虚指也,物至而命之耳。發於名聲,凝於體色,此其可諭者也。不發於名聲,不凝於體色,此其不可諭者也。及至於至者,敎存可也,敎亡可也。故曰:濟於舟者,和於水矣,義於人者,祥其神矣。

事有適而無適,若有適觽解不可解而后解。故善舉事者。國 莫知其解。爲善乎母提提。爲不善乎將䧟於刑。善不善取信而止矣。若左若右。正中而巳矣。縣乎日月無巳也。愕愕者不以天下爲憂。剌剌者不以萬物爲筴。孰能棄剌剌而爲愕愕乎。

難言憲術須同而出,無益言無損言近可以免。故曰:知何知乎?謀何謀乎?審而出者,彼自來。自知曰稽,知人曰濟。知茍適可爲天下周。内固之一,可爲長乆?論而用之,可以爲天下王。

天之視而精,四璧而知請,壤土而與生,能若夫風與波乎?唯其所欲適,故子而代其父曰義也,臣而代其君曰簒也。簒何能歌,武王是也。故曰:孰能去辯與巧,而還與衆人同道。故曰:思索精者明益衰,德行脩者王道狹,臥名利者寫生危。知周於六合之内者,吾知生之有爲阻也。持而滿之,乃其殆也。名滿於天下,不若其巳也。名進而身退,天之道也。滿盛之國,不可以仕仼滿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道之大如天,其廣如地,其重如石,其輕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故曰:何道之近,而莫之與能服也。棄近而就逺,何以費力也?故曰:欲愛吾身,先知吾情。君親六合,以考内身。以此知象,乃知行情。旣知行情,乃知養生。左右前後,周而復所。執儀服象,敬迎來者。今夫來者,必道其道。無遷無衍,命乃長乆,和以反中,形性相葆,一以無貳,是謂知道。將欲服之,必其端而固其所守。責其往來,莫知其時;索之於天,與之爲期,不失其期,乃能得之。故曰:吾語若大明之極。大明之明,非愛人不矛也。同則相從,反則相距也。吾察反相距,吾以故知古從之同也。管子卷第十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