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傳卷第十五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344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3-12-07 04:37

春秋傳卷第十五

丈公下

九年春,毛伯來求金。

毛伯,天子大夫,何以不稱使?當䘮未君也。踰年即位矣,何以言未君?古者諒隂三年,百官緫己以聽於冡宰。夫百官緫已以聽,則是冡宰獨專國政之時,託於王命以號令天下,夫豈不可?而不稱使,春秋之旨微矣。非特謹天下之通䘮,所以示後丗大臣當國秉政,不可擅權之法戒也。跋扈之臣,假仗主威,脅制中外,凢有所行,動以詔書從事,蓋未有以春秋此義折之耳。夫人姜氏如齊。

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辛丑,葬襄王。

?人殺其大夫先都。

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齊。

夫人與君敵體,同主宗廟之事,岀必告行,反必告至,則書于䇿。然適他國者,或曰享,或曰㑹,或曰如,衆矣,未有致之者,則其行非禮,以不致見其罪也。出姜如齊,以寧父母,於禮得行矣。其致者,非特以告廟書耳。夫人初歸,豈其不告?爲文公越禮,故削而不書,示誅意之法矣。今此書至者,又以見小君之重也。夫承祭祀以爲宗廟主,一國之母儀,而可以揺動乎?岀姜至是,蓋不安於魯,故至而特書,以示防微杜漸之意,其爲丗慮深矣。

?人殺其大夫士縠,及箕鄭父

殺先都。士縠,國也。其稱人以殺者,國亂無政,衆人擅殺之稱也。何以知其非討賊之詞?書殺其大夫,則知之矣。三大夫皆強家也,求專?不得,挾私怨以作亂,而使賊殺其中軍佐,則固有罪矣,曷爲不去其官?當是時,?靈公初立,主㓜不君,政在趙盾。而中軍佐者,盾之黨也。若獄有所歸,則此三人者獨無可議從末減乎?而皆殺之,是大夫專生殺,而政不自人主出也,故不稱國討,不去其官,而箕鄭父書及,示後丗司賞罰者必本忠恕,無有黨偏之意,其義精矣。

楚人伐鄭,公子遂㑹

?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按左氏,范山言於楚子曰:?君少,不在諸侯,北方可圖也。楚子師于狼淵以伐鄭,則是貪得無故,慿陵諸夏之兵也,故楚子親將,貶而稱人。?、宋、衛則趙盾、華孔,皆國卿也,何以貶而稱人?救而不及楚師,欲以懲不格也。?主夏盟,不在諸侯,以啓戎心,誰之過乎?故書救而稱人,以罪趙盾之不能折衝消患,爲夷狄之所窺也。夏,狄侵齊。秋,八月,曹伯襄卒。九月癸酉,地震。冬,楚子使椒來聘。

楚僭稱王,春秋之始,獨以號舉,夷狄之也。中間來聘,改而書人,漸進之矣。至是其君書爵,其臣書名,而稱使,遂與諸侯比者,是以中國之禮待之也。所謂謹華、夷之辨,内諸夏而外四夷,義安在乎?曰:吴、楚聖賢之後,見周之弱,王靈不及,僭擬名號,此以夏而變於夷者也,聖人重絕之。夫春秋立法謹嚴,而宅心忠恕,嚴於立法,故僭號稱王,則深加貶黜,比之夷狄,以正君臣之義,恕以宅心,故内雖不使與中國同,外亦不使與夷狄等,思善悔過,向慕中國,則進之而不拒,此愼用刑重。絕人之意也。噫,春秋之所以爲春秋,非聖人莫能修之者乎?

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禭。

秦人歸禭而曰僖公、成風者,非兼禭也,亦猶平王來賵仲子,而謂之惠公仲子爾。仲子,惠公之妾也。然則風氏亦莊公之妾曷?不書曰來歸莊公、成風之檖乎?曰:寵愛仲子,以妾爲妻者,惠公也,故書惠公仲子,所以正後丗之爲人夫者,當明夫道不可亂嫡妾之分以卑其身。尊崇風氏,立爲夫人者,僖公也,故書僖公成風,所以正後丗之爲人子者,當明子道,不可行僭亂之禮以賤其父,聖人垂誡之義明矣。葬曹共公。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夏,秦伐?。說者謂秦伐?以戎狄書,蓋闕丈者,據左氏少梁北徴之師,兩國相攻,無他得失言之也。然?取少梁,事不經見,固未可據。秦以狄書者,程氏以謂?舎嫡嗣而外求君,罪也,旣而悔之,正矣。秦不顧義理是非,惟以報復爲事,則夷狄之道也,以此狄秦,義固然矣。或者猶有深許?人悔過能改,終不遂非之意,故重貶秦伯,以見乎楚殺其大夫冝申。

按:左氏冝申與仲歸謀弑穆王而誅,則是討弑君之賊也,曷爲稱國以殺,又書其官,而不曰楚人殺冝申乎?曰穆王者,即楚丗子商臣也,而春秋之義微矣。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及蘇子盟于女栗。

冬,狄侵宋,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楚滅江、六,平陳與鄭,於是乎爲伐宋之舉,次于厥貉。凢,伐而丈者,其次爲善,次而伐者,其次爲貶。齊師次陘,修文告以威敵,善之也,故上書伐楚以著其美。楚次厥貉,藏禍心以慿夏,貶之也,故下書伐麇以著其罪。當是時,陳、鄭、宋皆從楚矣,獨書蔡侯,何哉?鄭失三大夫,俟救而不及,陳獲公子茷而懼,宋方有狄難,蓋有不得巳者,非所欲也。蔡無四竟之虞,則是得巳不巳,志在從夷狄矣,故削三國,書蔡侯,見其棄諸夏之惡也。十有一年春,楚子伐麇。夏,叔彭生㑹?、郤缺于承匡。秋,曹伯來朝。公子遂如宋。狄侵齊。

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

左氏稱此長狄也,而劉敞以爲非。夫春秋正名之書,其稱狄也,或曰狄,或曰白狄,或曰赤狄。其稱戎也,或曰戎,或曰山戎,或曰姜戎,或曰陸渾之戎。不别其種?書之于䇿,後亦無所攷矣。十有二年

春王正月,郕伯來奔。杞伯來朝。

二月庚子,子叔姫卒。夏,楚人圍巢。秋,滕子來朝。秦伯使術來聘。

冬十有二月戊午,?人、秦人戰于河曲。

秦伯親將?,上卿趙盾禦之。其稱人何?爲令狐之役故也。秦納不正,遂非積忿,?不謝秦,濳師禦之,是以暴兵連禍,至此極也。凢戰皆以主人及客者,處已之道,寡怨之方。王者之事,其不書?及,何也?前年秦師來伐?,不言戰者,?巳服矣,故狄秦而免?。今又爲此役,則秦曲甚矣,故不以?爲主,惟動大衆,從秦師,不奉詞令以止之也,故貶而稱人,此輕重之權衡也。

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邾子蘧蒢卒。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丗室屋壞。

丗室,魯公之廟也。周公稱太廟,魯公稱丗室,羣公稱宮。書丗室屋壞,譏乆不修也。何以知乆乎?自正月不雨,則無壞道也。不雨凢七月,而先君之廟壞,不恭甚矣。凢此皆志文公怠慢,不謹事宗廟,以致魯國衰削之由,垂戒切矣。

冬,公如?。衛侯㑹公于沓。狄侵衛。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侯盟。公還自?。鄭伯㑹公于棐。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

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帥師伐邾。

夏五月乙亥,齊侯潘卒。

六月,公㑹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趙盾。癸酉,同盟于新城。

同盟于新城,同外楚也。其曰同者,志諸侯同欲,非強之也。而宋公、陳侯、鄭伯在焉,則知楚次厥貉,三國雖從,誠有弗獲巳者。削而不書,蓋恕之也。蔡不與盟,果有背華即夷之實矣。夷、攷?楚行事,未有以大相逺也,而春秋與奪如此者,荆楚僭王,若與同好,陵蔑中華,是將代宗周爲共主,君臣之義滅矣,可不謹乎?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者,惡氣所生,闇亂不明之貌也。入于北斗者,斗有環域,天之三辰,綱紀星也。宋,先代之後,齊?,天子方伯,中國紀綱。彗者,所以除舊布新也。禎祥妖孽,隨其所感,先事而著。後三年,宋弑昭公;又二年,齊弑懿公;又二年,?弑靈公。此三君者,皆違道失德,而死于亂。符叔服之言,天之示人顯矣,史之有占明矣。公至自㑹。

?人納捷菑于邾,弗克納。

邾,文公元妃齊姜,生定公,二妃?姫生捷菑。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乗,納捷菑于邾。邾人辭曰:齊出貜且長。宣子曰:非吾力不能納也,義實不爾克也。引師而去之。故君子善之,而書曰弗克納也。在易:同人之九四曰:乗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乗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其趙盾之謂矣。聖人以改過爲大。過而不改,將丈過以遂非,則有怙終之刑。過而能悔,不貳過以逺罪,則有遷善之美。其曰弗克納,見私欲不行,可以爲難矣。然則何以稱人大夫而置諸侯?非也。聞義能徙,故爲之諱。内以諱爲貶,外以諱爲善。

九月甲申,公孫敖卒于

齊。

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舎

州吁。弑君則以國氏,商人獨稱公子,何也?以國氏者,累及乎上,稱公子者,誅止其身。夫州吁寵愛,有匹嫡奪正之漸,莊公養成其惡而莫之禁,至於弑逆,則有以致之也,故曰以國氏者,累及乎上。按左氏,魯叔姫妃齊昭公,生舎,叔姫無寵,舎無威,商人心知其孤危寡特,可以取而代也,於是驟施於國而多聚士。然則商人弑逆,出於其身之所爲,而非昭公有以致之也。故曰稱公子者,誅止其身,舎未踰年而成之爲君者。穀梁子曰:成舎之爲君,所以重商人之弑也。宋子哀來奔。

宋昭公無道,髙哀爲蕭封人以爲卿,不義宋公而出,遂來奔。書曰子哀,貴之也。易曰: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宋子哀有焉。昔微子去紂,列於三仁之首,子哀不立於危亂之邦,而春秋書字,謂能貴愛其身以存道也。若偷生僻禍,而去國出奔,亦何取之有?

冬,單伯如齊,齊人執單伯。

齊君舎,魯之甥也。商人弑舎,固忌魯矣。魯使單伯如齊,齊人意欲辱魯,故執單伯,并執子叔姬而誣之以罪,不稱行人,公羊所謂以已執之者也。齊人執子叔姬,

子叔姫者,齊君舎之母也。弑其君,執其母,皆商人所爲,而以爲齊人執之,何也?商人弑君之罪巳顯,而齊人黨賊之惡未彰,商人驟施於國而多聚士,是以財誘齊國之人而濟其惡也。齊人懷商人之私惠,忘君父之大倫,弑其君而不能討,執其母而莫之救,則是舉國之人皆有不赦之罪也。假有人焉,正色而立於朝,誰敢致難其君與執其母而不之顧乎?故聖人書曰:齊人執子叔姬。所以窮逆賊之黨與而治之也,其討罪之旨嚴矣。故曰。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十有五年,春,季孫行父如?。

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司馬,主兵之官。稱華孫者,自督弑殤公,諸侯受賂,失賊不討,使秉宋政。及其後丗繼掌兵權,春秋之所禁者,故傳載其承命亞旅之詞,而經書曰宋司馬華孫來盟。其曰華孫,猶季孫、叔孫、仲叔、臧孫之?。不書名者,義不繫於名也。不稱使,以是專行爲無君矣。孟子曰:所謂故國,非謂其有喬木、有丗臣之謂也。春秋此義,其欲後丗以賢者之?、功臣之胄爲丗臣,然後委之以政乎?夏,曹伯來朝。

齊人歸公孫敖之䘮。公孫敖,慶父之後,行又醜矣,出奔他國。其卒與䘮歸皆書于䇿者,許翰以謂文伯、惠叔二子之哀,誠無巳也,故魯人從其請。國史記其事,仲尼因而不革者,以敖著教也。易曰:有子,考無咎。周公命蔡仲曰尓,尚蓋前人之愆。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皷。用牲于社。單伯至自齊。

單伯,天子之命大夫也,故逆王姬。㑹伐宋,使于齊,皆書其字。致而不名,與意如舎異者,無所書而不尊王命,謹臣禮也。

?郤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秋,齊人侵我西鄙。季孫行父如?。

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

盟于扈者,?侯、宋公、衛、蔡、陳、鄭、曹、許八國之君也。何以不序?略之也。春秋於夷狄,君臣同詞,而不分爵號,說者以爲略之也。八國曷爲略之?等於夷狄乎?齊人弑君,不能致討,受賂而退,奚以賢於狄矣?不曰?人㑹諸侯盟于扈,而曰諸侯盟者,分惡於諸侯也。田?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請討之。弑君之賊,夫人之所得討也,而況於諸侯乎?況於鄰國乎?略諸侯而不序,以其欲討齊罪而後不能也,況於鄰壤初不與盟㑹者乎?魯君之罪,亦可知矣。

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

不言齊子叔姬來歸,而曰齊人來歸子叔姫者,見子叔姫無罪,齊人自絕而歸之爾。春秋深罪齊人以商人爲君,而不知其惡,故其執其歸與弑其君商人,皆稱齊人,深責之也。

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十有六年

春,季孫行父㑹齊侯于陽穀,齊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視朔,

天子班朔于諸侯,諸侯每月奉以告廟,出視朝政。文公四不視朔,公羊子以爲有疾也。不言疾,自是公無疾不視朔也。此見聖人所書之意,若後復視朔者,必於此書公有疾,與昭公如?之事比矣。文公厭政,備見於經。閏不告,朔不視,無雨不閔,㑹同不與,廟壞不修,作主不時,事神治民之怠也,則其心放而不知求乆矣。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于郪丘。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毀泉臺,

先祖爲之,非矣。然臺之存毀,非安危治亂之所係也,雖勿居可也,而必毀之,是暴揚其失,有輕先祖之心。此履霜之漸,弑父與君之萌,春秋之所謹也。故書

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楚大饑,戎與麇、濮交伐之,而庸人幸其弱,帥羣蠻以叛楚,此取滅之道也。楚人謀徙於阪髙,蔿賈曰:不可。我能往,㓂亦能往,不如伐庸。亦見其謀國之善矣。故列書三國,而楚不稱師,減楚之罪詞也。

冬,

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此襄夫人使甸殺之也,而書宋人者,昭公無道,國人之所欲弑也。君無道而弑之,可乎?諸侯殺其大夫,雖當於罪,若不歸諸司㓂,猶有專殺之嫌,以爲不臣矣。泥於北面歸戴,奉之以爲君也,故曰:人臣無將,將而必誅。昭公無道,聖人以弑君之罪歸宋人者,以明三綱人道之大倫,君臣之義不可廢也。然則有土之君,可以肆於民上而無誅乎?諸侯無道,天子方伯在焉,臣子國人其何居?死於其職,而明於去就從違之義,斯可矣。蕩意諸亦死職。春秋削之,不得班於孔父、仇牧、荀息,何也?三子閑其君而見殺,春秋之所取也。意諸知國人將弑其君而不能止,知昭公之將見殺而不能正,坐待其及而死之,所謂匹夫匹婦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奚得與死於其職者比乎?聖人所以獨取髙、哀之去,而書字以褒之也。十有七年,

春,?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

列國之卿,其君所與共天位、治天職者,宋有弑君之亂,欲行天討而伐宋,乃其職也。復不能討而成其亂,是不足爲國卿,失其職矣,故皆貶而稱人。大夫帥師稱名氏,賤者窮諸人,其稱人,賤之也。田常弑簡公,孔子請討,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聲姜。齊侯伐我西鄙。

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于榖。諸侯㑹于扈。宋昭公雖爲無道人臣,將而必誅。春秋正宋人爲弑君之罪,所以明人道之大倫也,故大夫無沐浴之請,則貶而稱人;諸侯無討賊之功,則略而不序。不然,是廢君臣之義,人欲肆而天理滅矣。故曰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秋,公至自穀。冬,公子遂如齊。十有八年

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臺下。秦伯罃卒。

夏五月戊戍,齊人弑其君商人。

按左氏,齊懿公即位,刖邴歜之父,而使歜僕;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乗。二人者實弑懿公。然則於法冝書曰盜,而特變其詞以爲齊人,何也?亂臣賊子之動於惡,必有利其所爲而與之者。人人不利其所爲而莫之與,則孤危獨立,無以濟其惡,簒弑之謀熄矣。惟利其所爲而與之者衆,是以能濟其惡,天下胥爲禽獸而莫之遏。公子商人驟施於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而貸於公有司,是以財誘齊國之人也。齊人貪公子一時之私施,不顧君臣萬丗之大倫,弑其國君,則靦面以爲之臣,而不能討;執其君母,則拱手以聽其所爲而不能救。故於懿公見殺,特不書盗,反以弑君之罪歸諸齊人,以誅亂賊之黨,弭篡弑之漸,所謂拔本塞源,懲禍亂之所由也。故曰: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使舉上客,將稱元帥,此春秋立丈之常體也。其有變文,書介副者,欲以起問者見事情也。子赤,夫人之子,今卒于弑,不著其實,是爲國諱惡,無以傳信於將來,而春秋之大義隱矣。故上書大夫並使,下書夫人歸于齊,中曰子卒,則見禍亂邪謀發於奉使之日。而公子遂弑立,其君之罪著矣。冬,十月,子卒。

諸侯在䘮稱子,繼丗不忍當也。旣葬不名,終人子之事也。踰年稱君,縁民臣之心也。子卒何以不日?遇弑不忍言也。旣葬而不名,不名而遇弑者不日,以見其弑,子赤是也。踰年而稱君,稱君而遇弑者不地,以見其弑,閔公是也。何以知其賊乎?上書大夫並使,下書子卒,夫人歸,則知罪之在公子遂矣。孫于邾出奔莒,則知罪之在夫人與慶父矣。繼丗之恩,終事之重,情丈之節,隱惡之禮,記事之信,誅亂臣、討賊子之義,亦備矣。夫人姜氏歸于齊,

書夫人,則知其正,書姜氏則知其非,見絕於先君,書歸于齊,則知其無罪,異於孫于邾者。而魯國臣子殺嫡立庶,敬嬴、宣公不能事主君,存適母,其罪不書而並見矣。季孫行父如齊,莒弑其君庶其。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