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敘道統而不及周公顔子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34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8 03:12

孟子敘道統而不及周公顔子

古之聖賢,有遺言而無遺意。得聖賢之意,則可以知聖賢之言;知聖賢之言,則可以明道統之説。夫其有詳有畧也,而非有去取也;有先有後也,而非有抵牾也。論其人焉,論其世焉,合其異焉,㑹其同焉,此所謂意也。苟狥其辭,執其一,以求其紛紜異同之論,則聖賢之言將有所不達。故以言觀言,則有遺言;以意觀言,則無遺意。雖然,亦謂之無遺言可也。愚于是知周公、顔子無異道,而孔子、孟子無異説矣。今夫斯道之流行,其用在天下,其傳在聖賢。由堯、舜以至于孟軻,中更數千載,可指而數者,如斯而已矣,則已若比肩矣。其不與者,聖賢不得而與也;其與焉者,聖賢不得而廢也。堯不得以與丹朱,而瞽瞍不得奪諸舜者,葢謂此也。聖賢之論,至孔子而定。繼孔子者,孟子也,孔孟親有之而親見之者也。後之學者當據之以爲定,而豈可因之以爲疑哉?當文王之時,周公以元聖而受緝熙之傳,制禮作樂,有身致太平之功,達而在上,使聖人之道大行于天下者,周公其人也。是以東周之夢爲之惓惓,而易、詩、書、春秋、禮、樂之删述,葢自以爲得繼于周公,而忻慕之者亦至矣,夫何孟子獨得而不與之?當孔子之時,顔子以大賢之才而承博約之訓,墮體黜聰,示不違如愚之敎,窮而在下,使聖賢之道大明于天下者,顔子其人也。是以孔子喪予之嘆,痛惜尤深,而殆庶之稱葢!真以其得聞乎斯道而許與之者亦深矣,夫何孟子獨得而輕廢之?嗚呼!此孟子所以爲與之者也。太公望、散宜生可以爲見知,則周公不居其下矣。孟子以此自任,則顔子不在其後矣。純佑作德,而修和之所由賴;敬怠義欲,而戒書之所由作。吕、散謂之見知,非過也,然而虎踞鷹揚,視夫欣欣休休之氣象何如也?其不敘周公者,夫亦以文王言之,則周公之所師卽?敬止之家學,其視文王若一人焉。父子一道,舉乎此,可以該乎彼矣。易作于羲、文、周、孔,而班固曰:易更三聖。至于談之與遷,同稱太史;彪之與固,同號班書。葢昔人之恒辭也。苟執其辭焉,則武王何以不舉乎?他日稱三王,而繼之以思兼,孟子之意可知也。性善時中之論,義利王伯之辨,孟子之自任以道,非僣也。然而泰山巖巖,視夫和風慶雲之氣象何如也。其不敘顔子者,夫亦以在我者言之。則孟子之私淑葢,自附于及門,其視顔子猶儕軰焉。彼此一道,方自論。則不暇于及人矣。周有亂臣十人,而君奭曰惟兹四人。至于序大孝則稱曽子,論好學則獨予顔淵,葢昔人之專辭也。苟執其辭焉,則曽子、子思又何以不舉乎。他日論禹稷而歸之于同道,孟子之意可知也。雖然,周公無敵矣,論顔子者往往有異説焉,則以其年之不永,遺言之不見,造詣之未極也。殊不知䕫、益、稷、臯,初無文字,而禹、湯、文、武分量亦有不同者。先儒謂顔子發聖人之藴,而優于湯武,此定論也。事有當于吾心,則自吾可以起千古之議論,而况古人之已發者哉。世之人惟不敢以顔子自處,故不敢以聖人處顏子云耳。厥後宋儒周子黙契道統,得不傳之正,而世猶以中庸序、明道墓表不及爲疑,意亦類此。大抵古人之言多濶畧,而後世之辭多謹嚴。以此之心求彼之説,其相戾者固多,而論説之紛紜亦無怪也。嗚呼!道統之傳,自孟子之後,得宋儒而愈白,自宋儒之沒而愈晦矣。章縫之士,耳剽目采,孰不曰周孔,孰不曰顔、孟?言之日似,行之日逺,斯道之眞亡滅壞爛,幾于不振,此則有志者之所深恥也,主張斯文者。所以爲深憂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