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堂文筆䇿問
共 280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9 03:23
學海堂文筆䇿問
問:六朝至唐,皆有長於文、長於筆之稱,如顔延之云竣得臣筆,測得臣文是也。何者爲文?何者爲筆?何以宋以後不復分别此體?
男福謹擬對日:自明人以唐宋八家爲古文,於是世之人惟知有唐宋古文之稱。竊考之唐以前所稱,似不如此也。唐人每以文與筆並舉,又毎以詩與筆並舉,是筆與詩文似有别也。由唐溯晉,則南北朝文筆之稱,多見於史,分别更顯矣。况金樓子、文心雕龍諸書,極分明哉。謹綜六朝、唐人之所謂文,所謂筆,與宋、明之說不同,而見於書史者,不分年代,?列之以明其體矣。
漢書樓䕶傳:長安號曰谷子雲筆札。
晉書蔡謨傳:文筆議論,有集行於世。
宋書傅亮傳:高祖登庸之始,文筆皆是記室參軍滕演。北征廣固,悉委長史王誕。自此後至於受命,表䇿文誥,皆亮辭也。
南史顔延之傳:宋文帝問延之諸子才能,延之日:竣得臣筆,測得臣文。
北史魏高祖紀:帝好爲文章,詩賦銘頌,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書温子昇傳:熙平初,中尉東平王匡召辭人以充御史,同時射䇿者八百餘人,子昇與盧仲宣、孫搴等二十四人爲高第。於時預選者爭相引決,匡使子昇當之,皆受屈而去。搴謂人日:朝來靡旗亂轍者,皆子昇逐北。遂補御史,時年二十二。臺中文筆,皆子昇爲之。
北史温子昇傳:張臯寫子昇文筆,傳于江外。
北齊書李廣傳:廣曾薦畢義雲於崔暹,廣卒後,義雲集其文筆十卷,託魏收爲之叙。陳書陸琰傳:其所製文筆,多不存本,後主求其遺文,撰成二卷。
劉師知傳:師知好學,有當世才,博涉書傳,工文筆。
徐伯陽傳:伯陽年十五,以文筆稱。
按文筆之分稱,此最顯然有别。
梁元帝金樓子立言篇云:古人之學者有二,今人之學者有四。夫子門徒,轉相師受,通聖人之經者謂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長卿之徒,止於辭賦,則謂之文。今之儒博窮子史,但能識其事,丕能通其理者,謂之學。至如不便爲詩如閻纂,善爲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謂之筆;吟咏風謡,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而學者率多不便屬辭,守其章句,遲於通變,質於心用,學者不能定禮樂之是非,辯經敎之宗旨,徒能揚榷前言,抵掌多識。然而挹源知流,亦足可貴。筆退則非謂成篇,進則不云取義,神其巧惠筆端而已。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宫徵靡曼,脣吻遒會,情靈揺蕩。而古之文筆,今之文筆,其源又異。至如彖繫風雅,名墨農刑。虎炳豹鬱。彬彬君子。卜談四始。李言七畧。源流已詳。今亦置而弗辨。潘安仁淸綺若是。而評者止稱情切。故知爲文之難也。曹子建陸士衡。皆文士也。觀其辭致側宻。事語堅明。意匠有序。遣言無失。雖不以儒者命家。此亦悉通其義也。徧觀文士,畧盡知之。至于謝元暉,始見貧小,然而天才命世,過足以補。尤任彦升,甲部闕如,才長筆翰,善緝流畧,遂有龍門之名,斯亦一時之盛。夫今之俗,搢紳稚齒,閭巷小生,學以浮動爲貴,用百家則多尙輕側,涉經記則不通大旨,苟取成章,貴在悅目。龍首豕足,隨時之義。牛頭馬髀,彊相附會,等張君之弧,徒觀外澤。亦如南陽之里,難就窮檢矣。
按福讀此篇,與梁昭明文選序相證無異。呈家大人。家大人甚喜,曰:此足以明六朝文筆之分,足以證昭明序經、子、史與文之分。而余平日著筆,不敢名曰文之情,益合矣。
劉勰文心雕龍總術篇: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爲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按文筆之義,此最分明。蓋文取乎沈思翰藻,吟咏哀思,故以有情辭聲韻者爲文。筆从聿,亦名不聿。聿,述也,故直言無文采者爲筆。史記:春秋筆,則筆是筆爲據事而書之證。
南史孔珪傳:高帝取爲記室參軍,與江淹對掌辭筆。
陳書岑之敬傳:之敬始以經業進,而博涉文史,雅有辭筆。
按辭亦文?。周易繫辭,漢儒皆謂繫辭爲卦爻辭,至今從之。繫辭上下篇云: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以明吉凶。又云: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以謂之爻。又云: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又云:繫辭焉以盡其言。據此諸文,則明指卦爻辭謂之繫辭。孔子之上下二篇,乃繫辭之傳,不得直謂之繫辭也。其謂之繫辭者,繫,屬也。繫辭卽屬辭,猶世所稱屬文焉爾。然則辭與文同乎?曰:否。孟子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趙岐注云:文,詩之文章,所引以興事也。辭,詩人所歌詠之辭。是文者,音韻鏗鏘,藻采振發之稱。辭特其句之近于文,而異乎直言者耳。又按:辭本是詞字,說文:詞,意内而言外也。从言从司。釋名曰:詞,嗣也,令撰善言相續嗣也。然則詞之从司,卽有繫續之意。詞爲本字,辭乃假借也。孔子十翼繫辭傳、文言皆多用偶語,而文言幾于句句用韻。繫辭雖是傳體,而韻亦非少。此文與辭區別之證,亦文辭與言語區别之證也。楚國之辭稱楚辭,皆有韻。楚辭乃詩之流,詩三百篇,乃言語有文辭之至者也。王充論衡:古之帝王建鴻德者,須鴻筆之臣,褒頌紀載,乃彰萬世。
按此筆卽記事之屬。
梁書任昉傳:昉尤長載筆,才思無窮。
按南史本傳作尤長爲筆。沈約傳云:彥昇工於筆攷。禮記史載筆:任彥昇長于碑版,亦記事之屬,故曰筆。
唐書蔣偕傳:三世踵修國史,世稱良筆。
按此筆亦記事之屬。
陳書徐陵傳:世祖高宗之世,國家有大手筆,必命陵草之。
陸瓊傳:瓊素有令名,深爲世祖所賞,及討周廸、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並敕付瓊。
按此筆謂詔制碑版文字,故唐張說善碑誌,稱燕許大手筆。
梁書劉潛傳:潛字孝儀,秘書監孝綽弟也。幼孤,兄弟相勵勤學,並工屬文。孝綽常曰:三筆,六詩,三卽孝儀,六孝威也。
按詩亦有韻者,故與筆對舉,明筆爲無韻者也。上曰工屬文,下曰筆,曰詩,蓋詩卽有韻之文,與㪚體稱筆有别。
南齊書晉安王子懋傳:文章詩筆,乃是佳事。
按此文章是有辭有韻之文,詩又有韻之文之一體,故以文章詩筆並舉。
梁書庾肩吾傳:簡文與湘東王論文曰:陽春高而不和,妙聲絕而不尋。竟不精討錙銖,覈量文質,有異巧心,終愧妍手。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鄕而歎息。詩旣若此,筆又如之。
北史蕭圓肅傳:圓肅撰時人詩筆,爲文海四十卷。
劉禹錫中山集祭韓侍郞文:子長在,筆,予長在論。持矛舉楯,卒不能困。
趙璘因話錄: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公文至高,孟長于五言,時號孟詩韓筆。
杜甫寄賈司馬嚴使君詩:賈筆論孤憤,韓詩賦幾篇。
按此皆以詩與筆並舉。
南齊書高逸傳:歡口不辨,善於著筆。按。此筆爲無藻韻之著作之名。
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温潤,箴頓挫而淸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去聲煒曄而譎誑。
按此賦賦及十體之文,不及傳志,葢史爲著作,不名爲文,凡?于傳志者,不得稱文。是以狀文之情,分文之?。晉承建安,已開其先,昭明金樓,實守其法。
家大人開學海堂于廣州,與杭州之詁經精舍相同。以文筆策問課士敎福先擬對,爰考之如右。 家大人以爲此可與書文選序後相發明也,命附刻于三集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