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文集卷之一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38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8 11:23

亭林文集卷之一

北嶽辨

古之帝王。其立五嶽之祭。不必皆於山之巔。其祭四瀆。不必皆於其水之源也。東嶽泰山於博。中嶽泰室於嵩髙。南嶽?山於?。西嶽華山於華陰。北嶽恒山於上曲陽。皆於其山下之邑。然四嶽不疑。而北嶽疑之者。恒山之綿亘幾三百里。而曲陽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此馬文升所以有改祀之請也。河之入中國也,自積石而祠之臨晉。江出於岷山,而祠之江都,濟出於王屋而祠之臨邑。先王制禮,因地之宜而弗變也。考之虞書,十有一月朔,廵狩至於北嶽。周禮,幷州,其山鎭曰恒。爾雅:恒山爲北嶽。注:竝指爲上曲陽。三代以上,雖無其迹,而史記云: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於眞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爲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邦。漢書云:常山之祠於上曲陽。應劭風俗通云:廟在中山上曲陽縣。後漢書:章帝元和三年春二月戊辰,幸中山,遣使者祠北嶽於上曲陽。郡國志:中山國上曲陽,故屬常山,恒山在西北,則其來舊矣。水經注乃謂此爲恒山下廟,漢末喪亂,山道不通,而祭之於此。則不知班氏已先言之,乃孝宣之詔太常,非漢末也。魏書:明元帝泰常四年秋八月辛未,東廵,遣使祭恒嶽。太武帝太延元年冬十一月丙子,幸鄴。十二月癸卯,遣使者以太牢祀北嶽太平眞君。四年春正月庚午,至中山。二月丙子,車駕至於恒山之陽,詔有司刋石勒銘。十一年冬十一月,南征,逕恒山,祀以太牢。文成帝和平元年春正月,幸中山,過恒嶽,禮其神而反。明年,南廵,過石門,遣使者用玉璧牲牢禮恒嶽。夫魏都平城,在恒山之北,而必南祭於曲陽,遵古先之命,祀而不變者,猶之周都豐鎬,漢都長安,而東祭於華山,仍謂之西嶽也。故呉寛以爲帝王之都邑無常,而五嶽有定。歷代之制,改都而不改嶽,太史公所謂秦稱帝都咸陽,而五嶽四瀆皆幷在東方者也。隋書:大業四年秋八月辛酉,帝親祠恒嶽。唐書:定州曲陽縣,元和十五年更恒嶽曰鎭嶽,有嶽祠。又言張嘉貞爲定州刺史,於恒嶽廟中立頌,予嘗親至其廟,則嘉貞碑故在。又有唐鄭子春、韋虚心、李荃、劉端碑文凡四,范希朝、李克用題名各一,而碑隂及兩旁刻大歷、貞元、元和、長慶、寶歷、太和、開成、會昌、大中、天祐年號,某月某日祭,初獻、亞獻、終獻某官姓名,凡百數十行。宋初,廟爲?丹所焚,淳化二年重建。而唐之碑刻未嘗毁。至宋之醮文碑記尤多,不勝録也。自唐以上,徵於史者如彼,自唐以下,得於碑者如此。於是知北嶽之祭於上曲陽也,自古然矣。古之帝王望於山川,不登其巔也。望而祭之,故五嶽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覲諸侯,考正風俗,是亦必於大山之陽,平易廣衍之地,而不在險逺曠絶之區也明甚。且一歳之中,廵狩四嶽,南至湘中,北至代北,其勢有所不能,故爾雅諸書竝以霍山爲南嶽,而漢人亦祭於?。禹會諸侯於塗山,塗山近?之地也。水經注曰:上曲陽故城,本嶽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廵狩常山,歳十一月至於北嶽,侯伯皆有湯沐邑,以自齋潔。周衰,廵狩禮廢,邑郭仍存。秦以立縣,縣在山曲之陽,是曰曲陽有下,故此爲上矣。而文升乃謂宋失雲中,始祭恒山於此,豈不謬哉。五鎭惟醫無閭最逺,自唐於柳城郡東置祠遙禮,而宋則附祭於北嶽之祠,然則宋人之遙祭者,北鎭也,非北嶽也。世之儒者,唐宋之事且不能知也,而况與言三代之初乎?先是,倪岳爲禮部尚書,已不從文升議,而萬歷中,沈鯉駮大同撫臣胡來貢之請,又申言之,皆據經史之文,而未至其地。予故先至曲陽,後登渾源,而書所見,以吿後之人,無惑乎俗書之所傳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