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篇第四之一

共 2857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6 04:39

六道篇第四之一

諸天部

述意。

夫論天報,識復豐華,服玩光新,身形輕妙。而自在天上,更是魔王,無想定中,翻爲外道。四空之頂,邪執不輕;六欲之間,迷惑殊重。不能受持般若,供養湼槃,憍慢轉增,我人逾盛。所以頭蕐萎髻,腋汗流衿,寶殿歇灮,羅衣聚膩。憑斯淨心,悉皆懴蕩,普爲四王:忉利、兜率、炎摩、化樂、他化、梵王、梵輔、灮音遍淨、廣果、那含。不煩不熱。善見善現。空處識處不用處非非想處。乃至横窮他界竪極上天。或復端坐華?動逾劫數。凝神王殿一視千年。願今自然之服不離身形。善法之堂永蒙遊觀。絶生離之病。無戰陣之勞。長謝五衰恒豐七寶。色像端?容儀煒燁。永離苦因,清昇樂果也。㑹名

問曰:云何名六??依毗曇論云:?者名到,亦名爲道。謂彼善惡業因道能運到其生?處,故名爲?。亦可依所造之業?彼生處,故名爲?。又?者,歸向之義,謂所造業能歸向於天乃至地獄也。

問曰:唯有此六?定,更有餘道耶?答曰:且據一家不增減說。若依樓炭經中亦說九道衆生共居:一菩薩道,二緣覺道,三聲聞道。帖前六道,以凡聖同居,爲欲相倣也。天者,如婆沙釋名:光明照曜,故名爲天。又天者,顛也,顛謂上顛,萬物之中唯天在上,故名顛也。又天者,顯也,顯謂髙顯。萬物之中唯天獨髙。在上顯覆。故名顯也。

問曰。何故彼?名天。答曰。於諸?中彼最勝最樂最善最妙最髙。故名天?。有說。先造作增上身語意妙行。徃彼生彼令彼相續。故名天?。有說。光明增故名天。以彼自然光恒照晝夜故。聲論者說。能照故名天,以現勝果,照了先時所修因故。復次戲樂故名天,以恒遊戲受勝樂故。

問曰:諸天形相云何?答曰:其形上立。

問曰:語言云何?答曰:皆作聖語。

又立世阿毗曇論云:天名提婆,謂行善因於此道生,故名提婆。今略論諸天報身之相,所謂諸天皆無骨肉,亦無大小便利不淨,身放灮朙,無别晝夜,報得五通,形無障礙。故正法念經云:譬如一室?五百燈,灮朙不相逼迫。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復如是,不窄不妨。又彼經云:彼夜摩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共聚在一蓮蕐鬚同坐,不妨不隘不窄,以善業故,自業力故。又智度論云:第三遍淨天,六十人坐一針頭而聽法,不相妨礙。

又正法念經云:爾時夜摩天王爲諸天說偈云: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佛故,是爲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法故, 是爲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僧故。 是爲命中命。

又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爲放逸諸天而演說法。何等爲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菩薩。二者善時鵝王菩薩。三者種種莊?孔雀王菩薩。是三大士常爲利他而演說法。或有令得聲聞菩提。或有令得緣覺菩提、無上菩提受苦。

今述諸經具明諸天?苦,光明色界、無色界苦,上界雖勝,仍有微苦。故成實論云:上二界中雖無麤苦,而有微細苦。何以知之?四禪中說有行、立、坐、臥,隨有四故,皆應有苦。又色界有眼、耳、身識,即此識中所有諸受名爲苦樂。從一威儀求一威儀,求一威儀故知有苦。又無理解,愛著已報,失時大苦。如經中說:唯得道者將命終時無憂苦色。今既是凡,寧無憂苦?論中云無苦者,以苦相微故說言無,如食少鹽故言無鹽。非是一向唯樂無苦,由上界樂行寂滅不著,不能發起麤貪恚瞋,故名無苦無樂。又無刀杖等,故言無苦,非無微苦。故湼槃經云:世間雖有上妙淸淨園林,然死屍處中則爲不淨,衆共捨之,不生愛著。色界亦爾,雖復淨妙,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捨之。若不作此觀,名不修身,故知有苦。

又法句喻經云:有四比丘坐於樹下,共相問言:一切世間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一人言:世間之苦,無過飢渇。一人言:世間之苦,無過瞋恚。一人言:天下之苦,莫過驚怖。共諍苦義,紛紜不止。佛知其言,徃到其所,問諸比丘:向論何事?即起作禮,具白所論。佛言:比丘!汝等所論,不究苦義,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飢渇寒?,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夫身者,衆苦之本,患禍之元,勞心極慮,憂畏萬端,三界蝡動更相殘害,吾我縳著,生死不息,皆由身與。欲離世苦本,當求寂滅,攝心守正,怕然無想,可得泥洹,此最爲樂。故知未得聖智,滅此三界之身,當非苦耶?問曰:色界有身,有苦可爾;無色無形,苦受何生?答曰:彼報精微,凡小不覩,無其麤礙,非無細色。廣論有無,備在别章。故智度論云:上二界死時退時,生大懊惱,甚於下界,譬如極處,墮摧碎爛。又成實論云:苦樂隨身,至於四禪;憂喜隨心,至於有頂。

問曰:生上天者,離惡積善,何故報盡,即入三塗?答曰:凡夫無始已來,惡業無窮,一日貪瞋,尚受千形,況惡既多,暫伏結生,報福既盡,昔業時熟,還墮三塗,何所致惑?故成實論云:人在色無色界,謂是湼槃。臨命盡時,見欲色中隂,即生邪見,謂無湼槃,謗無上法。當知彼中有不善業。又智度論云:非有想非無想天中死,墮阿鼻地獄中。故知三界輪轉皆苦。第三明欲界諸天苦者,謂彼天中鬬戰之時,逓相加害,身心俱苦。若割肢節,斷而復生,斬首截腰,則有死苦。如毗曇說:欲界諸天有十業道,雜不律儀。雖天不害天,而害餘?,亦有截手截足,斷而還生。若斬首則死,展轉相奪,乃至十業道皆有。又福欲盡時,五衰相現,則大憂惱。故湼槃經云: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其身體柔輭細滑,見五相時,極受大苦。如地獄苦,等無差别。如蜜和毒藥,初美後苦。故正法念經偈云:

如蜜和毒藥, 是則不可食,

天樂亦如是,退沒時大苦。

業盡懷憂惱, 捨離諸天女,退時大苦惱, 不可得。譬喻

善業欲盡時,如燈焰欲滅,

不知何所?, 心生大苦惱。

天上欲退時。 心生大苦惱。

地獄衆苦毒。十六不及

一。

一切諸焰輪。 愛力之所作。

愛鏁縳衆生。 至諸險惡道。

三界如轉輪。業繫輪不斷。

是故捨愛欲, 離欲得湼槃。

又湼槃經云。雖復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之時。還墮三惡道中。雖爲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終生於畜生道中,或爲師子、虎兕、豺狼、象馬、牛驢等。故知天報盡時,其身大苦。既有斯難,即須披誠,疏滌此業,懴令伏滅。若人造罪,受報盡已,後時修善,設生天上,由昔餘殃,天中微受。故正法念經云:若於先世有偷盗業,爾時自見諸天女等奪其所著莊?之具,奉餘天子。若於先世有?語業,諸天女等聞其所說,生顛倒解,謂其惡罵。若於先世以酒施於持戒之人,或破禁戒而自飲酒,或作麴釀,臨命終時,其心迷亂,失於正念,墮於地獄。若於先世有殺生業,夀命短促,速疾命終。若於先世有邪婬業,見諸天女皆悉捨己,共餘天子互相娛樂,是則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種缺故,業網所縳,受此業報。又帝釋復觀業果,於殿中呌喚大地獄十八隔處,殺生、偷盗、邪婬、?語業,墮此地獄,具受衆苦,從地獄出,生餓鬼中,夀命長逺;從餓鬼中死,生畜生中,互相殘害;從畜生中死,若生人中,身色憔悴,無有威德。若有餘業得生天中,身量形貌皆悉減劣,一切衆寶莊?之具光明微少,不爲天女之所愛敬。天女背叛,捨至餘天,智慧薄少,心不正直,爲餘天子之所輕笑。若諸天衆與阿脩羅鬭戰之時,爲他所殺,以餘業故。法苑珠林卷第七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