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隂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0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07:59

太隂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黃帝問曰:太隂陽明爲表裏,脾胃脉也,生病而異者,何也?歧伯對曰:隂陽異位,更虚更實,更逆更從,或從内,或從外,所從不同,故病異名也。

帝曰:願聞其異狀也?歧伯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隂者地氣也,主内。故陽道實,隂道虚。故犯賊風虚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隂受之。陽受之則入六府,隂受之則入五藏。入六府則身熱不時卧,上爲喘呼;入五藏則䐜滿閉塞,下爲飱泄,乆爲腸澼。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故陽受風氣,隂受濕氣。故隂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故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隂病者下行極而上,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歧伯曰:四支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爲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榖氣,氣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時何也?歧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

帝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而能爲之行其津液,何也?歧伯曰:足太隂者三隂也,其脉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隂爲之行氣於三隂。陽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爲之行氣於三陽。藏府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爲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榖氣,日以益衰,隂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