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庸叢說卷下

轻识古籍-繁体

共 5861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3-12-07 15:38

讀中庸叢說卷下

東陽許謙

二十章

金先生謂此章當作六節看。章首至不可以不知天爲一節,逹道逹德至天下國家矣爲二節,九經爲三節,凡事豫至不誠乎身爲四節,言誠爲五節,博斈以下爲六節。此章朱子以爲皆孔子之言。金先生謂聖人之言簡,自仁者人也,皆子思之言。雜引夫子之言,反覆推明之。

第一節,文武之政,全体大用,雖無不㪯,而其要在乎得人。擇人之道則在脩身,脩身須是以仁,仁道雖大,只是親親爲要。敏樹是樹藝之樹,是活字。

脩道以仁之仁,是仁之全包四德者,

仁者人也。此是自古來第一箇訓字,言混成而意深,宻深体味之,則具人之形,必須盡乎仁。其所以盡仁,則不過盡人道而已。朱子所謂天地生物之心,人得以生者,元者善之長,人具此生理,自然有惻怛慈愛之意,皆是就源頭指出示人,與他處解仁字不同,宜子細看,

有仁便有義,如隂陽對待親親,自父母至于宗族,其厚薄自有人情不能已者。賢之高下,其尊之之心有不容不重輕者,則所謂殺等,皆是自然而然。此見聖人制礼,只是因人情而節文之而已。君子以下四不可以不,意頗不同。君子不可以不脩身,君子通上下言之。君子須用脩身,此不可以不字乃平正說。脩身不可以不事親,言事親是脩身大節。人而不盡孝,何脩身之有?於衆目舉其要也。此不可以不字,專指一事而言。事親不可以不知人,言事親又當知人,此不可以不字是兼言之。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言欲知人須當知天,此不可以不字,亦正說第二節。天下之人,生與我同?,皆在五倫之中,惟朋友一倫,所包最廣,除却君臣父子、夫婦長幼外,皆入朋友之倫。故大斈言與國人交止於信。此朋友之交,是提起道合之人說。盖中庸是脩德之事,教君子之書也。交字不可輕讀過。

子曰二字非衍文。上知仁勇兩節,子思之自言,此引孔子之言以足其意,與孟子其事則齊桓、晋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文法同。

知斯三者,章句以爲三近,此處似指三逹德,不必獨指三近第三節來。百工,是招徠諸工人在國。夫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爲備,况朝廷乎!語録謂百工聚則事事皆有,豈不足以足財用乎?如織紝可以足布帛,工匠可以足噐皿之?,則財字不獨如材字意,亦兼貨財而言之。章句所謂通功易事,農末相資,却是言舉天下之財用足也。盖下民皆視上之所爲而化。舜命垂共工,列在九官,周工人皆属冬官。漢以來將作大匠亞於九卿,則古人未甞,以工事爲輕。凡此藝之工巧者,旣表而用之,又有餼稟以養之,則天下之習此藝者,莫不勉爲工巧,而天下器用无不足齊,明,所以齊其心。盛服所以齊其身,非礼不動,揔一身而言,視聽言之?皆在其中。

聽讒言則知人之道不明,而賢者不安。好色貨則必不能尚德,而與賢者自相背馳。故去此三者,而後能貴有德者。尊其位。爵,位也。此未言任以事,盖宗族且主於養,若有才德,則自隨所宜用之,却在上下文賢與大臣士條内。

語録勸親親也,似多一親字。勸者,所以致吾親愛之心而慰恱其意。前言敬大臣則不眩,是專任意,後言官盛任使,是優崇意,其義不可一塗取。

任使,謂足以任其使令。

時使,則得以乗天時、盡地利。而所收者廣。歛之又薄。則民皆殷富而愈力矣。

第四節逹道逹德九經。行之皆在乎誠。故此節專提撕不可不誠之意。誠則出言制行。應事行道。無所不可。下文惟至於誠身而止。然誠身又在免明善。明善即格物致知。誠身即意誠、心正身脩也。言素有誠,則臨時句句著實,無虚妄;不誠則說不去,如顚躓然。事素有誠,則臨事平行將去,雖事變之來,亦無所礙,不誠便有困屈。行素有誠,則所行皆無疚病,雖處夷狄患難,莫不從容,不誠則將枉道矣。道則通包上三者,有誠則應物必當出之無窮。語録道前定不窮一句,連上三句都包在裏,是有箇妙用,千変萬化而不窮之謂。事到面前,都理㑹得,都處置得。自章首皆言上之率下,至此言在下位,却主下事上說。盖脩道之教,無所不該,不可執一。論

經四道字,謂有其法也。

第五節,上二節皆言所以行之者一,然未分曉說出。誠字,至此方明言之。誠者天之道,言天自然眞實而無妄。誠之者人之道,言又當体天道以至於誠。聖人與天同誠,故不思不勉而中道,斈者未能,故必擇善固執以至乎誠。

誠者天道,誠之者人道。二者字,若問辭,與二也字相應。誠者,不勉而中。誠之者,擇善固執。二者字指人而言,是說盡誠之人與未至乎誠之人。

誠固是眞實無妄,然有指理而言者,有指心而言者。誠者天之道,此指理而言;誠之者,此指心而言。下誠者字,雖以聖人之心而言,然聖人之心即天也。

誠者先仁後知,以成德言。誠之者,先知後仁,以進德之序言。第六節言誠之之目。至於変化氣質,方是能誠者。愽斈五句,須作十字㸔,先㸔下字,後㸔上字。不知者當斈,斈須當愽。斈而有疑當問,問須是審。雖問而知之,是自外人。又須心思以得之。思則必慎,思旣,得則辨柝剖判使之明,而無纎毫滯礙處,然後行之。行須是篤。斈問是資之於人,思辨是求之於己。盖學須要自得,故雖有斈問兩節工夫,又恐入耳不能注心,未爲自得也。子思示人誠之之方至矣。

愽斈五事,言人爲斈工夫,條目節次可謂詳矣。然當細㸔。愽斈,是緫說一句在上面。聖賢每教人愽斈,夫子謂愽斈於文,顔子謂愽我以文,孟子謂愽斈而詳說之,盖爲斈規模不廣,淺見謏聞,安能知道?此是緫言爲斈之意。至以一事一物言之,則亦須廣求逺取,以反覆其理。如是,然後有可問者。問思以下,却是逐一事一節理㑹。問須是詳審,使答者辭盡意暢。如樊遟問仁知旣聞於師,又質諸友,必逹其意而後止。况斈者未必有樊遟之資,而答者亦非孔卜之徒。歟旣間而得之矣,又思之使自得於心可也。思則必慎。思之不及,非慎也。思之過,非慎也。思之泛,非慎也;思之鑿,非慎也。思旣得之,又加辨柝,使明徹無纎毫疑滯,然後措之行事而篤焉。是皆積累工夫。自常人而誠之。欲至於至誠,非文理宻察工夫積習,安能攀縁而上。

不勉而中,安行仁也。不思而得,生知,知也。從容中道,所謂不頼,勇而?如者,此知之知、仁、勇也,誠者也。斈問思辨,擇善也,斈而知者也。行,固執也,利而行者也。愽,審慎、明,篤,勇也,此仁之知、仁、勇也。斈問思辨之未至而弗措,困而知者,亦擇善之事也。行之弗篤而弗措,勉強而行者,亦固執之事也。弗措而必致百倍之功者,勇也。此勇之知,仁勇也,二者皆誠之者也。

中庸之書,廣大髙深,到此章方說出下手處。大要三逹德乃入道之門,而誠爲之本。斈問五者乃誠之之目,其所以誠之,惟欲盡五逹道。

春秋傳序:大事書之於䇿,小事簡牘而已。正義云:簡容一行,字数行者書於方,方所不容書於䇿。儀礼記:百名以上書於䇿,不及百名書於方。名即字也。盖古者削竹爲簡,長二尺,短者半之,故字少者書於簡,稍多則書於木板,又多則以韋連諸簡,謂之䇿而書之。今章句但訓䇿爲簡者,從古注也。

章句有是君,有是臣,合今古說,君是文武,則臣是太公、周、召之倫,方䇿所載之政,乃其所行者。若後丗有能如是之君臣,則文武之遺政固可舉。

有君有臣,而政無不㪯。脩身至於仁,則有君矣。君旣仁則下興起爲仁一也。仁則心無私,察人之明,二也。上旣有道,賢者樂從,三也。以是三者,故有臣。

章句爲政在人,是在下者當脩身;取人以身,是在上者當脩身。故君子是兼上下言之,脩身以道,而脩道以仁。仁以親親爲大,故必先於事親。欲盡親親,必由尊賢,謂非敬賢,必不能盡知事親之道,故當知人。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皆天理,故又當知天。此說著礼上,又兼親親、尊賢二者,通繳上兩句說。

章句欲盡親親之仁,必由尊賢之義,故又當知人。此意是尊賢則能知親親之道,是知人在先。語録不是思欲事親,先要知人,只是思欲事親,更要知人。若不好底人與他處,豈不爲親之累?此意是不知人則不能盡親親之道,是知人在後,當圎活㸔。親義別序。信是五倫之則,即仁義智礼信。言有,便是本原自有這道理。下三此字,正指此則而言。

德非其德,上德字,即上文所同符之理。受之於天者下德字,是成之於己者。德非其德,謂雖得於天,非我所有。

章句謂以分言,則三知爲知,三行爲仁,所以知之成功爲勇;以等言,則生知、安行爲知,斈知、利行爲仁,困知、勉行爲勇。今以三節緫言,横而推之,生知、安行、好斈,知也;斈知、利行、力行,仁也;困知、勉行、知恥,勇也。竪而推之,三條之中,各有三德。第一條主知而言生知、斈知、困知、知中之知仁勇;次條主仁而言安行、利行、勉行、仁中之知仁、勇;後條主勇而言好斈、力行、知恥,勇中之知仁勇。知行條下,章句先以分言,則三知爲知,三行爲仁,知之成功而一爲勇。次以等言,則生知安行爲知,學知利行爲仁,困知勉行爲勇。及下面結語則曰能自彊不息,則其至一仍舊只主以分而言者。盖以等言者,終是遺却一也兩句。

若乃以下,是言今之斈者信道不篤,而自棄,自脩不力而自暴者,以生知安行上等資質,我如何可到?不敢去斈資質。旣下困知勉行,安得㑹至於道,又不肯去行緫而言之,却只是知行二者皆不勇,正與自彊至一者相反。

非知,非仁,非勇,不曰不是知仁勇。盖知仁勇是德巳至之定名。若好斈力行知耻,亦知仁、勇之事,但未全爾。此体貼三近字說。柔逺人謂無忘賔旅,孟子注:賔,賔客也。旅,行旅也。皆當有以待之,不可忽忘。賔盖朝聘諸侯及大夫,旅盖四方遊士及商旅之徒。吕氏解体字子字,與朱子不同,又是一意。當以朱子之說爲正,文義相恊。吕氏作實字說,

不疑於理,不迷於事,皆就君身言。尊賢則疑事,皆資於先知先斍而無可疑者。專任大臣,無小臣之言間之,則臨事即隨大臣所建明而行,無所迷眩。

通功易事,孟子注謂通人之功而交易其事。功如功勞,使人之功勞相通,不專爲己作也。易事,謂彼之功通於此,此之功又通於彼,是農通於末,末通於農,則財用彼此皆足。通功易事,只是一串意。經言懷諸侯,天下畏之,注:德之所施者愽貼懷諸侯意。威之所制者廣貼天下畏之。天下斈,四海内外。緫。言盖懷諸侯以德,則諸侯誠服中國爲一家,中國臣民無有不愛仰,則四隅海表,夷狄異?,莫不畏服矣。

語録:餼,牲餼也。禀即廪給。周礼稍食注:禄廪也。䟽謂稍稍。給,去聲。稍稍,上聲。

夏官槀人:乗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槀,古老反。註:箭幹謂之槀。此官主弓弩箭矢,故曰槀人。乗,計也。計其事之成功,考之而善,則上其食,尢善又賞之,否者反此。試本作考。上,時掌反。秋官環人:掌送逆邦國之通賔客,以路節逹諸四方,送?及疆。註:䟽通賔客,以常事往來,謂朝覲合同者也。路節,道路之節,旌節也。夏官:懷方氏掌來逺方之民,致方貢,致逺物而送?之,逹之以節。此?皆授節送往之事。

地官遺人:掌邦之委積,郊里之委積以待賔客,野鄙之委積以待羈旅。十里有庐,庐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積。註:䟽,計九榖之數足國用,以其餘共之,少曰委,多曰積。里,居也。六郷之民所居郊者,其委積留之以待賔客。其賔客主郊與主國使者交接,即與之。廪餼野鄙在遂中,謂客有羇縶在此,未得去者則惠之。又委人掌歛野之賦,歛薪芻,凡䟽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賔客,以甸聚待羇旅。註:䟽野,謂六遂之外,至王畿二百里爲甸,三百里爲稍。䟽,材草之實,木,材木之實,畜聚之物,?瓠、葵芋,禦冬之具,聚之以待羇旅過客之等。又懷方氏治委積、舘舎、飲食,此?皆委積迎來之事也。甸即乗字,燕謂燕享,賜謂頒賜。九經之實,謂是九經之骨子。跲訓躓。躓,陟利反,行有?戾,失足也,左傳杜回躓而顚是也。上言逹道五,所以行之者三。逹德三,所以行之者一。又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一皆指誠。此凡事指逹道、逹德,九經,則豫與前定,皆謂先立乎誠也。

反諸身不誠,章句謂所存所發未能真實而無妄,此緫存心應事,凡百而言也。若只就事親一節言之,其行孝之心有一毫不著實,雖有事親之文,却只勉強假爲也。盡得此兩意,方是誠身,方能恱乎親。

誠只是實,恐實字意未備,故曰眞實無妄。眞則無僞,實則不虚,是正說誠字,又反言曰無妄,妄只是不眞實。其訓詁語意,與主一無適意一般。

天理本然,人事當然。本然當然字,有力當看。

擇善、明善,章句謂擇善然後可以明善。擇者,謂致察事物之理;明者,謂洞明吾心之理。合外内而言之,擇善是格物,明善是知至。程子言五者廢其一,非斈?謂五者都不可抹掠過。有質高恃才而不屑於循序者,有質下而不能精詳者。程子此語提得極有功。大學章句以氣禀、物欲對言,此却止言變化氣質。盖氣質禀於有生之?,物欲染於有知之後,氣質美者染欲輕,質不美者染欲重,二者亦非判然二物。氣質能變,則物欲亦消,此只就重處論。莊子則陽篇注:鹵莾、滅裂、輕脫、末畧,不盡其分。十六章下曰:兼費?,包大小。此章下曰:包費?,兼小大。兼者,並㪯之辭;包者,涵容之謂。盖十二章之後至十九章,各㪯費之小大,而?在其中。十六章獨言鬼神,直以?者言之。然所謂弗見弗聞,是其?者,体物不遺,則亦費矣,故曰兼費。?。体物不可遺,是鬼神之大者;下獨指祭祀而言,是鬼神之小者,故曰包大小,是於費、?之中包大小也。二十章逹道逹德九經,凡事前皆一一言之,是其小者,後專言誠,是其大者,故曰兼小大。前所指羣目亦費矣,而?固在其中。至於誠一節,全以理言,豈非?者?然所謂聖人之天道,斈者之人道,又豈駕虚言理而遺事邪?故曰包費?,是於小大之中包費?也。諸章皆費?中有小大,故兩章費?字皆在上。十六章鬼神,先言其大,後言其小,故曰大小。二十章先言衆目,後言誠,故曰小大。

誠者,此篇樞紐。今以此言觀一篇皆言誠也。言天之實理,固誠也;言聖人之實德,亦誠也;言人之欲實之者,亦誠也。故天命者,以實理賦於人物也;性者,人物得天之實理也;道者,循此實理也;教者,品節此實理也;戒懼存,此實理也;慎獨行此實理也。未發之中,實理之體也;中節之和,實理之行也。中和,實理之感,而位育實理之應也。中庸,誠之至也。大舜誠者也,顔子,誠之者也。強矯誠之者,當如是也。孔子依乎中庸,亦誠者也。道之費而?,誠之盈乎天地者也。費之小大,皆誠之所生也,言鬼神見幽顯之皆誠也。仁者,天地生物之誠,而人得以生之,誠也。脩道以之者,體此誠也。親親尊賢,誠之施也。殺等之禮,誠自然之節也。逹道逹德九經,皆以誠行之也。豫與前定,先立乎誠也。自治民推至乎明善,皆在誠乎身也。自誠者以下,明言誠,又以實夫逹德也。二十一章至二十六章,皆明言誠。二十七章洋洋優優,皆誠之著也。尊德性以下五事,又言誠之之方也。二十八章爲下不倍。二十九章爲上不驕,亦誠之之事。三十章至三十二章,皆誠者也。末章歴序誠之以至於至誠,復言天道之誠終焉。又細而推之,何一語非誠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