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章
共 89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15:22
首章
周烈王五年,魏武侯卒,公子罃立,其元年則烈王六年也。通鑑:周顯王三十五年,當罃之三十七年,罃與齊威王㑹于俆州以相王。考異謂爲後元年。大事記:顯王十六年,當罃之十八年,魏拔趙邯鄲,服十二諸矦,遂稱王。後齊敗魏,而齊亦稱王於?王三十五年。又書曰:齊宣王、魏惠王與諸矦㑹于俆州以相王。今按?王三十三年當魏惠王三十五年。孟子至梁,若從通鑑,則孟子至梁時,魏尚爲矦。此章稱之爲王,乃他日論集著書之時追書尓,當從大事記爲正。盖始各王於其國,至俆州之㑹,則王之號通於天下矣。俆,音舒。相思將反。
仁專言則包四德,孟子與義對言,則仁体而義用。孟子是專主於義而言,盖無仁之本,則不能行義。然仁義又各有体用。朱子訓詁皆兼体用說。心之德,心之制,是体;愛之理,事之宜,是用。然仁有專言、偏言,心之德,是專言之,仁,固全說体;愛之理,是偏言之仁,其中又含体用。愛爲用,其理則体也。或問又推以隂陽言,則義体而仁用。盖天地間物,靜体而動用,隂静,陽動而仁,陽也;義,隂也,故其体用如此。
王曰何以利吾國至不奪不饜,固是發明王何必曰利一語,而語意自分兩節。
王曰何以利吾國至其國危矣,言王好利於上,則大夫士庶效之而好利於下。凡言好利者,皆是欲得其分外,若唯取什一之賦,則非好利矣。故君欲分外取於下,下亦欲分外取於上。如此不已,必至攘奪壞乱,而國隨以亡,則是君始好利,終於自亡其國,此理勢所必至,然亦告君之語也。萬乗之國至不饜,又言好利之弊,成弒奪之禍,皆下取乎上。文侯斯與韓、趙分晉,即惠王之祖也。此其明驗。爲君而好利,禍害之烈,可畏如此。一言君好利必亡其國,二言好利必下篡其上。
萬乗之國,則千乗之家,千乗之國則百乗之家,此以君十卿禄大槩言之也。王畿方千里,固可出車萬乗,天子之卿受地視矦,則方百里,方百里不能出車千乗也。千乗之國,當方三百十六里有畸,百乗之家則當方百里矣。諸矦卿之采地,未必如是之大也。讀者不可以辭害意。
君子利已之心不可有,利物之心不可無。孟子不言利,是專攻人利巳之心。絶利巳之心,然後可行利物之事。然利物乃所以利已也。至於不遺親後君,則已亦無不利矣,但不可假仁義以求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