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天目早竹(Phyllostachys tianmuensis Z. P. Wang & N. X. Ma)是禾本科、刚竹属乔木或灌木状竹类。地下茎为单轴型竹类植物,竿高可达8米以上,幼竿亮绿色,有不明显的黄色纵条纹,光滑无毛,老竿绿色;节较隆起,竿环与箨环同高;分枝平展。箨鞘背面无毛,浅红褐色,具小形褐色斑点,无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暗紫褐色,边缘具短纤毛,背部有直立粗硬毛;箨片绿色,边缘黄色,长披针形至带状,外翻,先端或中部以上皱曲。叶舌稍发达,顶端呈拱形或近于截形;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下表面被有易脱落的柔毛。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笋。分布于中国浙江西天目山,安吉竹种园引种栽培。天目早竹其分布中心最适于850-1050米的海拔地段。适生在半阴坡,较适于阴坡,不大适于半阳和阳坡。竹材用途一般,笋期较早,可作早期食用笋。(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更多
形态特征
茎
竿高达7-8米以上,粗3-4厘米,幼竿亮绿色,有不明显的黄色纵条纹,光滑无毛,无白粉,老竿绿色;节较隆起,最初带紫色,竿环与箨环同高;分枝平展;箨鞘背面无毛,微被白粉,浅红褐色,具小形褐色斑点,此斑点在箨鞘下部较密,上部次之,中部明显地较稀疏,上部边缘红紫色,无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暗紫褐色,先端拱起或近于截平,边缘具短纤毛,背部有直立粗硬毛;箨片绿色,边缘黄色,长披针形至带状,外翻,先端或中部以上皱曲;
叶
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及鞘口繸毛常均缺或仅有2或3根繸毛;叶舌稍发达,顶端呈拱形或近于截形;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达15厘米,宽20毫米左右,下表面被有易脱落的柔毛;
生态习性
物候期
笋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
主体信息
拉丁名
Phyllostachys tianmuensis Z. P. Wang & N. X. Ma
中文名
天目早竹(tiān mù zǎo zhú)
文献
J. Nanjing Univ., Nat. Sci. Ed. 1983(3): 491 (1983)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Poales -禾本目(hé běn mù)
科
Poaceae禾本科(hé běn kē)
属
Phyllostachys-刚竹属(gāng zhú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