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毛蕨(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是金星蕨科毛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顶部被灰白色长毛及棕色鳞片;叶疏生,叶基部黑褐色,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侧生中部羽片近线状披针形,裂片三角形;叶脉下面明显,叶近革质,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中部,羽轴两侧有不育带;囊群盖疏生柔毛,淡棕色,成熟时隐没囊群中。 毛蕨产于中国台湾、福建、海南、广东、香港、广西、江西,也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向北经日本至韩国。常生长于山谷溪旁湿地、海拔达200-380米处,毛蕨喜好种植在向阳的山坡处或疏林下。繁殖方式一般为孢子繁殖。毛蕨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毛蕨苦、平,有利于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风湿骨节疼痛、瘫痪、肢体麻木等,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根茎:味涩,性凉。有祛风利湿、清热利尿、收敛止血、驱虫的功能。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尿路感染、疮毒及诸虫症。”民间用于治狂犬咬伤。亦可供观赏。... 更多
形态特征
株
植株高达1.3米;
茎
根茎横走,连同叶柄基部偶有1-2鳞片;
叶
叶疏生;叶柄长约70厘米;基部黑褐色,向上渐未秆色,光滑,叶片长约60厘米,宽20-25厘米,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二回羽裂;羽片20-25对,顶生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柄长约5毫米,深羽裂;侧生中部羽片近线状披针形,羽裂达1/3;裂片约30对,三角形;叶脉下面明显,每裂片侧脉8-10对,基部1对侧脉的上侧1脉出自主脉基部,下侧1脉出自羽轴,二者先端渐尖成钝三角形网眼,自交结点向缺刻下的膜质联线伸出外行小脉,第二对侧脉伸至膜质联线,在主脉两侧形成两个斜长方形网眼,第三对侧脉伸达缺刻以上的叶缘;叶近革质,干
染色体
2n=72,144;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向北经日本至韩国(济州岛);
生境
山谷溪旁湿处;
海拔
200-380m;
主体信息
拉丁名
Cyclosorus interruptus (Willd.) H. Ito
中文名
毛蕨(máo jué)
文献
Bot. Mag. (Tokyo). 51: 714(1937)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Pteridophyta -蕨类植物门(jué lèi zhí wù mén)
纲
Equisetopsida-木贼纲(mù zéi gāng)
目
Polypodiales -水龙骨目(shuǐ lóng gǔ mù)
科
Thelypteridaceae金星蕨科(jīn xīng jué kē)
属
Cyclosorus-毛蕨属(máo jué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