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草

0粉丝
挖耳草(Utricularia bifida L.)是狸藻科狸藻属的陆生小草本植物。假根少数丝状,有多数乳头状分枝;匍匐枝少数,呈丝状;叶生于匍匐枝上
简介
挖耳草(Utricularia bifida L.)是狸藻科狸藻属的陆生小草本植物。假根少数丝状,有多数乳头状分枝;匍匐枝少数,呈丝状;叶生于匍匐枝上,圆形膜质,全缘无毛;捕虫囊生于叶及匍匐枝上,球形侧扁;花序直立,花序梗圆柱状,花梗丝状具翅,花冠黄色,外面无毛,上唇窄长圆形或长卵形;蒴果背腹扁,具皮膜质,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无毛,具网状突起,网格扭曲纵向延长;花期6-12月,果期7月-次年1月。因形状酷似挖耳勺,故将其命名为挖耳草。挖耳草分布于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等地,也分布于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北部。喜温暖,能耐寒,常散生在丘陵或低山区的山坡、路旁、林边、河岸草丛中,土壤以较肥沃的夹沙土较优。挖耳草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记载,挖耳草“解表退热,消炎解毒。治感冒,高热,胃肠炎,咽喉肿痛。痛毒疗疮,中耳炎”,其味苦、微、寒,入肺经,有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疽疮症,无名肿毒,中耳炎等症,因具有捕虫囊,可捕食湿土地中微小动物。... 更多
形态特征
叶生于匍匐枝上,圆形,膜质,全缘,无毛,具1脉;捕虫囊生于叶及匍匐枝上,球形,侧扁,具柄;
花序直立,中上部有1-16朵疏离的花;花序梗圆柱状,上部光滑,下部具细小腺体,有鳞片;苞片与鳞片相似,基部着生,先端钝;小苞片线状披针形,短于苞片;花梗丝状,具翅:花萼2裂达基部,两唇先端钝:花冠黄色,外面无毛,上唇窄长圆形或长卵形,先端圆或具2-3浅圆齿,喉凸隆起呈浅囊状;距钻形,与下唇成锐角或钝角叉开;花丝线形,药室于顶端汇合;子房卵圆形,花柱短而显著,柱头下唇近圆形,反曲,上唇较短,纯形;
蒴果背腹扁,具皮膜质,室背开裂;果柄下弯;
种子
种子多数,无毛,具网状突起,网格纵向延长,多少扭曲;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北部;
生境
沼泽地、稻田或沟边湿地;
海拔
40-1350m;
主体信息
拉丁名
Utricularia bifida L.
中文名
挖耳草(wā ěr cǎo)
文献
Sp. Pl. 1: 18. 1753.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Lamiales -唇形目(chún xíng mù)
Lentibulariaceae狸藻科(lí zǎo kē)
Utricularia-狸藻属(lí zǎo shǔ)

时光轴

里程碑1
LOG2
2023
2023-11
轻识收录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