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万载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5月30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特大项目就是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众志成城,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5300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11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1030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185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4.1 %、19.7 %、17.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3.1:50.1:26.8 调整为22.1:51.0 :26.9。2008年人均GDP达到9160元。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首次跃上四亿元台阶,达到40597万元,增长2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127万元,增长38.1%。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有九个,其中财政收入超二千万的乡镇达四个(康乐街办、黄茅镇、株潭镇、潭埠镇)。财政总支出85646万元,增长48.2 %。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偏小,人均水平还很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很艰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县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显著增大,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1852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种植业84396万元,与上年增长25.9%,林业2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21.0 %,牧业64923万元,增长14.2 %,渔业13890万元,增长0.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9万亩,比上年增长1.7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8.8万亩,比上年增长1.5 %。全年粮食总产量25.6万吨,比上年增长4.1 %,其中:早稻9.8万吨,比上年增产0.36万吨,增长3.8 %,晚稻14.5万吨,比上年增产0.46万吨;油料总产量5354吨,比上年增产1963吨, 蔬菜总产量10.5万吨,比上年持平,水果总产量2722吨,比上年增长32.6 %。
2008年,我县有机农业工作紧紧围绕“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的奋斗目标,牢牢扣住“做真、做强、做亮”的指导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排难而上,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又一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全县新增有机土地认证面积1.8万亩,其中有机耕地增加0.3万亩,达到6.8万亩,野生采集面积增加1.5万亩,全县有机土地获认证总面积已达到25.4万亩。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的乡镇已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0个,获得有机认证的品种增加5个达到36个,新增有机加工企业1家,获证龙头企业达到11家。
有机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群体壮大,有机产品加工基地基本形成,有机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入境外资金3000万美元,使江西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晋级为中外合资企业,企业净资产突破4亿元。引入境内资金2亿元人民币,新增投资亿元以上有机百合食品加工企业一家,拥有真空冷冻干燥速冻保鲜等国际领先工艺技术水平的企业10多家,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群已使万载形成了江南最大的有机食品加工基地。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日元贷款造林及公益林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731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234公顷,幼龄抚育面积4667公顷。全年木材产量55969立方米;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901公顷。全县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3.1 %,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 全年共出栏生猪31.8万头,比上年减少6.2%,羊出栏12.7万头,增长5.2%,兔出笼 88.4万只,增长1.1 %。全年肉类总产量29566吨,比上年减产3277吨,减少10.0 %,年末生猪存栏16.6万头,羊存栏9.2万头,兔存笼51.5万只,家禽年末实有83.2万羽,其中:鸡52.5万羽、鸭29.7万羽。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5000 吨,比上年增长3.4%,养殖产量12000 吨,增长0.8%。养殖面积 34000亩,增长9.7%。特种水产品养殖产量7500吨,特种水产品主要有:泥鳅、黄鳝、鲶鱼、黄颡鱼、鳜鱼、乌鳢、鲈鱼、克氏原螯虾、鳖、蛙等。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8年农村新修水泥公路105公里,新增5个村通油路,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0 亩,中低产田改造面积万余亩,基本农田保护率89%。200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7.3万千瓦,农村用电量为13426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8 %,完成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5 亿元,增加值17.2亿元,按可比价分别比上年增长25.1%、21.5 %。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2亿元,利润4.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2.2亿元,增长30.8%。
工业园区迅速发展。至2008年年底,园区内已开工工业企业5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39247万元,工业销售产值21721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16755万元,上缴税金10612万元,实现利润7658万元,从业人员13195余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较上年±%
饮料酒 千升 2020 -30.6
塑料制品 吨 15845 29.0
三角带 万A米 1039 -16.3
水泥 万吨 4.94 持平
泵 台 4535 - 15.5
供电量 万度 23385 14.19
烟花鞭炮 万箱 516 88.3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建筑总产值8338万元,竣工产值7140万元。全年共完成施工房屋面积11.0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9.51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6.79万元,统计口径内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77万元,实现利润50 .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亿元,增长25.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97亿元,增长37.4%,其中工业投资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投资的重点项目有:酒精生产厂房及设备建设、凯迪绿色能源开发公司的厂房及设备建设、吴楚烟花制造公司的厂房及设备建设、雅风竹业有限公司的厂房扩建等。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941万元,增长23.0 %。其中:县的零售额77156万元,同比增长20.6%,县以下的零售额49785万元,增长26.9 %。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12713万元,增长23.1 %,餐饮业13630万元,增长22.7 %。
个体工商业平稳发展。年末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5317户,从业人员 13692人,注册资金11415万元。本年新增个体户123户,从业人员924人,新增注册资金6082万元。全年城乡私营企业675户,投资者人数1906人,雇工人数18843人,注册资金77155万元。其中城镇:私营企业5280户,投资者人数1446人,雇工人数15071人,注册资金58593万元。个私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全年公路客运量330 万人,旅客旅客周转量12850万人公里,货运量860万吨,货运周转量 17200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2万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3 .9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18万余户,互联网用户累计达10738户,增长101.5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 1462万元。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以整合资源为重点,融入创意元素包装项目,精心打造以竹山洞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品牌,到2008年底,共编制了百合西里景区、万载欢乐谷、万载世界有机农业博览园等旅游重点建设项目8个,同时充分发挥万载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我县成功申报的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积极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名城”,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408人次,旅游创汇16.5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8 .8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23 .7 %,旅游综合总收入1 .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 %
七、对外经济
2008年, 对外贸易形势良好,我县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274万美元,增长50.2%;其中外贸部门出口2463万美元,增长39 .7 %,生产企业出口811万美元,增长94.9%。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烟花鞭炮、食品、电子机械等。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年全县共引进五千万元项目23个,开工23个,协议投资额357000万元,实际到位内资158000万元,同比增长32.8%,新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9个,大型项目有:竹山洞旅游开发项目、凯迪电力项目、江西宇鑫铜业有限公司、雅风竹业项目、百合食品加工项目等。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34380万元,比年初增加59534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457万元,比年初增加571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613万元,比年初增加48080万元,增长21 .9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36870万元,比年初增加5075万元,增长3.8 %,短期贷款86249万元,比上年减少7.25 %,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314万元,农业贷款13916万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4526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66887万元,增长6.3 %,金融机构现金支出835503万元,增长3.38 %。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064万元,增长27.2%,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500 万元,增长13.4 %;人身保费收入7564万元,增长30.4%。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020人,比上年增加 2335人,其中女工生育保险1002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4200人,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统筹7487人,比上年增加617人,工伤保险17063人。社会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末,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609人,比上年增加102人,获得和晋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7331人,其中:高级618人,中级2126人,初级4587人。
科技活动也始终坚持“树立大科技思想,实施大创新战略,融入大发展格局,加快大转化步伐,强化大推进举措”的工作思路,新成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有机农业研发中心,创建了“万载科技网”,完善了国防科技动员信息化建设,向上申报项目24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3个、市级5个),已批1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8个、市级4个),争取无偿资金304万元,安排县本级科技项目30项,经费100万元,通过省以上科技成果鉴定5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授权专利18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先进单位光荣称号。3月江西金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伟牌过氧化氢酶”通过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验收,并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万载县水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GZ型高楼管网智能化分层自适应供水系统”获宜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08年高考取得良好成绩,有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普通高等院校二本以上上线人数583人,其中一本以上155人,全县600分以上考生8人,全县共录取新生1721人,录取率58.1 %。全县共有各普通和职业高、初中毕业生15862人,全县在校学生92093人,其中高中11517人,初中17656人,小学46519人。全县招收高中生2813人,初中生6762人,小学生9514人,小学生入学率99.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 个,从事文化事业专职人员97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3.7万册,图书总流通量10万人次,全年电影放映达2812次,观众人数50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 %,电视覆盖率达95 %以上,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 105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7万户,广播电视稿件获得市以上奖励的有 5篇。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 23 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17所;卫生技术人员1185人,其中医师473人;全县年末拥有医疗床位1091张。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4所,卫生技术人员91人。
体育事业继续协调发展。全年举办了全县性各类体育竞赛十多次,参赛运动员上万 人次。全县运动员在省、市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 枚,银牌 4枚,铜牌5 枚。社会体育蓬勃开展,全县上下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健身秧歌、老年腰鼓、冬泳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村体育也稳步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生态立县、工业富县”的战略思路。制定优化环境、优化服务措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对项目的环保审批力度继续加大,坚持环保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严格环境管理,强化污染整治。一是狠抓污染减排,努力加强生态建设,二是以宣传为突破,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三是以群众健康为根本,全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四是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以创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为契机,我县的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大大提高。据统计,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8%,工业固体废料综合利用率达98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00685人,其中,农业人口369051人,非农业人口131634人;年末总户数142622户,其中乡村户104009户。据县计生委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06 ‰,人口死亡率为5.75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 .99 ‰。
职工工资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060元,比上年增加4114元,增长24.28%,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农调队数),比上年增加551元,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44元,增长4.3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2 %。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乡居民新建住宅面积32.87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7.52万平方米,全县人均新增住宅面积0.66平方米。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9年5月30日)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特大项目就是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众志成城,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5300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11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1030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185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4.1 %、19.7 %、17.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3.1:50.1:26.8 调整为22.1:51.0 :26.9。2008年人均GDP达到9160元。 | RAG-ES | 2024-09-11 |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首次跃上四亿元台阶,达到40597万元,增长2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127万元,增长38.1%。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有九个,其中财政收入超二千万的乡镇达四个(康乐街办、黄茅镇、株潭镇、潭埠镇)。财政总支出85646万元,增长48.2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偏小,人均水平还很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很艰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县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显著增大,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二、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1852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种植业84396万元,与上年增长25.9%,林业2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21.0 %,牧业64923万元,增长14.2 %,渔业13890万元,增长0.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9万亩,比上年增长1.7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8.8万亩,比上年增长1.5 %。全年粮食总产量25.6万吨,比上年增长4.1 %,其中:早稻9.8万吨,比上年增产0.36万吨,增长3.8 %,晚稻14.5万吨,比上年增产0.46万吨;油料总产量5354吨,比上年增产1963吨, 蔬菜总产量10.5万吨,比上年持平,水果总产量2722吨,比上年增长32.6 %。 | RAG-ES | 2024-09-11 |
2008年,我县有机农业工作紧紧围绕“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的奋斗目标,牢牢扣住“做真、做强、做亮”的指导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排难而上,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又一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全县新增有机土地认证面积1.8万亩,其中有机耕地增加0.3万亩,达到6.8万亩,野生采集面积增加1.5万亩,全县有机土地获认证总面积已达到25.4万亩。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的乡镇已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0个,获得有机认证的品种增加5个达到36个,新增有机加工企业1家,获证龙头企业达到11家。有机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群体壮大,有机产品加工基地基本形成,有机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入境外资金3000万美元,使江西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晋级为中外合资企业,企业净资产突破4亿元。引入境内资金2亿元人民币,新增投资亿元以上有机百合食品加工企业一家,拥有真空冷冻干燥速冻保鲜等国际领先工艺技术水平的企业10多家,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群已使万载形成了江南最大的有机食品加工基地。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