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勉县统计局
2009年6月2日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低温冰雪、5.12地震、7.20洪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意想不到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勇克时艰,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确保增长,坚定不移地推进突破发展,下功夫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胜利。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综合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1.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5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1.42亿元,增长17.9%。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1%、50.7%和27.2%。人均生产总值10208元,增长12.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全年粮食总产量13.41万吨,增长11.1%;油料总产量2.11万吨,增长14.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9万公顷,增长5.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6%。
“猪、药、茶、菜、桑”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五大”主导产业的产值8.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1.1%。其中畜牧业产值7.06亿元,增长10.3%,生猪饲养量61.54万头,增长14.8%;奶类总产量0.33万吨,增长32.0%;药材种植面积0.13万公顷,增长8.3%;茶园种植面积0.52万公顷,增长2.0%;蔬菜面积0.28万公顷,增长16.7%;桑园面积0.31万公顷,增长10.7%。园林水果实有面积0.08万公顷,增长33.3%。
年未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9.47万千瓦,增长9.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9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08万吨,增长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其中:国有企业3户、集体企业1户、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21户。全部工业总产值74.21亿元,同比下降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21亿元,下降7.69%,工业增加值14.30亿元,增长9.5%,工业产品销售率94.4%。县属工业总产值53亿元,增长15.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99亿元,增长12.96%。
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1.24亿元,下降0.8%;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总产值59.49亿元,下降8.3%。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93亿元,下降4.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19亿元,下降24%;实现利润总额0.46亿元,下降81.6%;应交增值税2.04亿元,下降17.1%;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687人,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38.21亿元。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336万元,增长145.0%;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1897万元,增长138%;实现利润363万元,增长3.7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6950平方米,竣工面积291380平方米,分别增长128.2%和11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2亿元,增长33.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8个,完成投资额14.39亿元,增长26.4%;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1.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5亿元,增长25.0%,其中:住宅1.26亿元,增长10.5%;商品房销售面积10.48万平方米,增长32.9%,其中:住宅9.99万平方米,增长33.3%;商品房销售额1.59亿元,增长45.9%,其中:住宅1.42亿元,增长54.3%。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亿元,增长23.1%。其中:县级零售额6.47亿元,增长22.8%,县以下零售额4.10亿元,增长24.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45亿元,增长30.8%。
批发零售业零售额9.22亿元,增长21.2%;住宿餐饮业零售价额1.35亿元,增长40%。限额以上住宿企业4个,客房226间。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万人次,增长53%。其中国内游客80.9万人次,增长55%。旅游总收入1.07亿元,增长65%,占当年GDP比重为2.55%。其中旅游商品收入1700万元,增长30%,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15.9%。
六、交通和邮电
公路里程2022.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063.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1公里;年末民用机动车拥有量40512辆,其中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570辆。
全年公路客运量386万人次,货运量142万吨,分别增长21.8%和14.5%;公路客运输周转量为24994万人公里,货运输周转量11211万吨公里。客货运输周转量13170万吨公里,增长17.4%。
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0289万元,增长7.2%。其中,邮政主营业务收入1895万元,增长2.1%;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394万元,增长8.4%。年末全县固定电话装机用户7.08万户,减少5.9%;移动电话用户15.6万户,增长29.1%;居民住宅电话用户5.69万户,其中农村用户5.0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50.9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9.1部/百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950户,增长22.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41512万元,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12814万元,增长26.9%;财政支出95590万元,增长139.9%。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达22652万元、3312万元和648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6.4%、73.7%和181.6%。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47亿元,比年初净增17.26亿元。其中城乡居储蓄存款余额39.12亿元,比年初净增加8.8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24亿元,较年初净增加3.42亿元。
年末全县有各类保险公司6家,合计保费收入7263万元,增长33.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50万元,增长5%;人身险保费收入6213万元,增长54.6%。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034万元,增长41.9%,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支出802万元,增长89.6%,人寿险赔款给付支出234万元,下降2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29所,民办普通中学3所,小学学校181所。普通中学、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27812人、28013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62.93%。
全年地方登记科技成果4项,全部通过鉴定或验收。其中:国内领先的1项,国内先进2项。全县专利申请受理量29项,专利申请受权量1项,其中:授权1项;实用新型1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剧场、影剧院2个,体育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32000册;全县有广播电视发射及转播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广播人口覆盖率96%。
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36人,其中执业医师722人;卫生机构床位1136张。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8964人,参合率达98.1%。
2008年,创建省级体育先进社区1个。电脑体育彩票发行量536万元。培训和命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2人;新成立体育协会1个,吸收会员42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完成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6954万元,新建城市道路4040米,拓宽改造城市道路1318米,新建城市广场12000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网7891米,铺设人行道彩砖43369平方米,对32条城市道路进行了改造和维护;对495盏路灯实施了改造、安装。投资450万元完成县城和平路西段拓宽改造工程,投资3953万元的垃圾填埋场正式开工建设;投资90万元购置道路清扫车1辆、15吨洒水车1辆、增加保洁三轮车23辆,增加清扫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62万元实施完成和平路西段、武侯南路等5项道路绿化工程,栽植绿化苗木26000余株,新增绿地面积8120平方米。
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到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均达到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在上年水平。全县汉江及其主要支流7个监控断面按功能区均达标,达标率为100%;城区噪声平均值低于58分贝;全县165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实现了集中处理。
2008年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和总量控制指标。关闭小造纸厂1个,拆除汉钢60立方米小高炉2台,拆除年产103吨18孔红旗70型半硅制焦炉3座。全县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1460吨、95吨。全县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3.6%、97.5%、95.3%和82.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23847人,比上年增加1302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19690人,女性204157人,性别比107.6:100;农业人口349153人,非农业人口74694人。通过常住人口变动抽样调查,200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1.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8‰。
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340元,比上年净增加7056元,增长4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2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2989元,增长22.4%;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47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6元。
全县新增就业岗位4591个,新增就业3676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4%。全年劳务输出70268人。解决“四○五○”等困难群体再就业203人。
年未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9427人、23988人、10396人、10307人和9503人,分别增长6.1%、1.96%、1.56%、15.73%和6.16%。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8家,床位245张,年末在院人数108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79万元。
至年末,全县财政筹措恢复灾后重建资金8.5亿元,接受对口援建资金3000万元、社会捐赠380.03万元,落实金融机构贷款7910万元,动员群众自筹资金5.7亿元,保证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县受损房屋全部维修到位,97%的倒房重建户建起了新居。农村受灾群众开工重建新房8983户,集中重建点建成45个。开工重建学校12所、医院25所、敬老院2所,治理病险水库11座、地质灾害隐患点116处。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总值、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总值、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市公安局户籍年报数。
4、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5、本公报中保费收入、保险赔款给付支出仅包含中财公司、中国人寿公司。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勉县统计局2009年6月2日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低温冰雪、5.12地震、7.20洪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意想不到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勇克时艰,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确保增长,坚定不移地推进突破发展,下功夫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胜利。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一、综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1.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5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1.42亿元,增长17.9%。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1%、50.7%和27.2%。人均生产总值10208元,增长12.4%。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全年粮食总产量13.41万吨,增长11.1%;油料总产量2.11万吨,增长14.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9万公顷,增长5.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6%。 | RAG-ES | 2024-09-12 |
“猪、药、茶、菜、桑”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五大”主导产业的产值8.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1.1%。其中畜牧业产值7.06亿元,增长10.3%,生猪饲养量61.54万头,增长14.8%;奶类总产量0.33万吨,增长32.0%;药材种植面积0.13万公顷,增长8.3%;茶园种植面积0.52万公顷,增长2.0%;蔬菜面积0.28万公顷,增长16.7%;桑园面积0.31万公顷,增长10.7%。园林水果实有面积0.08万公顷,增长33.3%。年未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9.47万千瓦,增长9.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9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08万吨,增长8.8%。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其中:国有企业3户、集体企业1户、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21户。全部工业总产值74.21亿元,同比下降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21亿元,下降7.69%,工业增加值14.30亿元,增长9.5%,工业产品销售率94.4%。县属工业总产值53亿元,增长15.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99亿元,增长12.96%。 | RAG-ES | 2024-09-12 |
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1.24亿元,下降0.8%;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总产值59.49亿元,下降8.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93亿元,下降4.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19亿元,下降24%;实现利润总额0.46亿元,下降81.6%;应交增值税2.04亿元,下降17.1%;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687人,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38.21亿元。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336万元,增长145.0%;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1897万元,增长138%;实现利润363万元,增长3.7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6950平方米,竣工面积291380平方米,分别增长128.2%和118.8%。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2亿元,增长33.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8个,完成投资额14.39亿元,增长26.4%;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1.4%。 | RAG-ES | 2024-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