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克难奋进,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全县经济总体呈现逆势上扬、物价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84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6%(比上年,下同),人均GDP13391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196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45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5022万元,增长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8749万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为22.31:45.50:32.19。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2%。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4.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9.5%,衣着类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1%,居住类上涨7.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县农业普查办和城南乡等5个乡镇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抗冰救灾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门诊统筹补助试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信访维稳工作受到省、市表彰;安全生产措施有力,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小,外向度不高,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工业经济缺乏带动力强、贡献力大的骨干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财源建设滞后,乡村债务包袱难以消化,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486万元,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94544万元,林业产值6304万元,牧业产值99254万元,渔业产值402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55万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3.74千公顷,粮食产量258322吨,增长5.9%。其中:稻谷产量181511吨,增长3%;油料产量6357吨,增长5.6%;烤烟产量3124吨,下降2.3%;茶叶142吨,下降2.7%;蔬菜产量260580吨,增长9.6%;水果产量42041吨,增长6.7%。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末生猪存栏43.9万头,增长0.7%,牛存栏4.8万头,羊存栏1.61万只,家禽存栏106万只。全年生猪出栏68万头,增长9.7%,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2.2万头、2.2万只、37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8965吨,增长13.3%;禽蛋产量3249吨,下降3.2%;水产品养殖面积13950亩,下降15%;水产品产量5368吨,下降3.4%。
全县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7000亩,育苗面积130.7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3518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2.16%。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212处,投入资金3814万元,投工投劳391万个,完成土石方281万立方米。解决饮用水9907人,自来水受益村308个;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9.21万千瓦,增长4%;农村用电量7026万千瓦小时,下降1.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万吨,增长2%。年末,全县347个村全部通电和电话,347个村全部通汽车,道路通畅率87.4%。
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十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全面启动,全国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创建成功,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被列为全国标准化示范项目;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5万人次,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为0.42万人、2.91万人。新增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加法果业跻身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
三、工业、交通、邮电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849877万元,增长24.9%;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7356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全部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230万吨,水泥110.27万吨,发电量2.36亿千瓦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8219万元,增长3.93%。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301万元,同比下降21.0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08996万元,增长1.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466万元,下降18.17%;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1861万元,下降12.95%。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26722万元和231496万元,分别增长-3.55%和4.81%。煤炭、有色、鞭炮和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539148万元、113524万元和73101万元,分别增长19.29%、30.19%和29.29%,县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9.6亿元,增长33.06%,经济效益指数338.32%,比上年提高41.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100.23%。亏损面为4.91%,增加1.84个百分点。
全年交通运输客货运周转量14839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4%。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2029万元,增长13.19%。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02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8万户,城镇用户1.22万户;小灵通用户0.16万户;手机用户20万户,增长9.89%;互联网用户5816户。邮政函件19.87万件,订销报纸332.94万份,订销杂志114.9万份。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103万元(含夏蓉、宜凤高速),增长25.2%,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296元,人均增加1345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9056万元,增长33.8%,占比重92.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5818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144270万元,增长25.7%,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4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工业项目投资220885万元,增长14%;基础设施投资63326万元,增长90.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9180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92万元,同比下降24.3%,其中住宅投资4065万元,增长19.3%,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6.6%。房屋施工面积35980平方米,下降4.9%,其中住宅30720平方米,下降11.3%。
五、国内贸易、外经外贸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048万元,增长21.6%。其中县的零售额95047万元,增长35.2%;县以下零售额185000万元,增长15.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6465万元,增长3.2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9862万元,增长32.7%;其他行业零售额3643万元,增长61.3%。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3956万美元,增长22.63%;实际利用内资119538万元,增长12.6%。外贸进出口实现2110万美元,增长1.49%,其中出口1239万美元。
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成功举办了莽山高山杜鹃花节和纪念湘南起义80周年庆典活动,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被列为全省首批免费开放纪念馆。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9.75万人次,增长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增长5.83%。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6162万元,增长15.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564万元,增长16.4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9826万元,增长13.5%。全年财政支出81337万元(包括上级补助收入),增长35.56%,其中:教育支出20678万元,增长43.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834万元,增长27.8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72万元,增长9.38%。
全年国地税完成收入32097万元,增长16.27%,其中国税收入20872万元,增长15.02%;地税收入11225万元,增长18.6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92115万元,比年初增加98084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64723万元,比年初增加86886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6191万元,比年初增加963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12572万元,比年初增加26179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3619万元,比年初减少16496万元。
全县保险公司共22家,完成保费收入11452万元,增长1.92%,赔款4418万元,增长181.58%,赔付率38.58%。
七、科学技术和环保
全年专利申请数26项,其中授权专利4项。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全年科技三项费用1529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1.88%。全县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6579万元,增长3.8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39%。
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5.71%,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执行率100%,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7.13千克。年度基本农田保有量保持上年水平,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率为105.25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率100%,矿产资源非法开采制止率97%。
八、教育和卫生
年末实有学校所数282所,其中普通中学35所,小学239所。年末实有民办学校8所,其中普通中学5所,比上年减少1所;小学3所。全县教职工5212人,其中民办学校教职工613人。全县新招学生20851人,其中民办学校新招学生707人。全县在校学生数79675人,其中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数3376人。初中教育完成率99.98%,每万人高中阶段学校在校学生267人,高考本科上线680人。?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717个,其中:国有医院29个,民办医院1个,农村卫生室659个,个体诊所25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467人,其中医生数139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539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079张,县级卫生机构床位数400张。每万人拥有执业医生19人,孕产妇死亡率为零,计划免疫覆盖率99.87%。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人员398704万人,参合率88.25%。
九、文化、广播电视、体育
全年共计送戏下乡133场次,开展的广场活动中,放映电影280场次,演出10余次,观众超过2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我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年末全县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12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8%。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
全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运动会获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5枚。全县达到等二级标准的运动员17名。全年输送本科体育人才17人。
十、民生事业、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8元,增长8.92%。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474元,增长7.0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46%。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增长2.64%。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空调74台、电脑64台、彩电142台、冰箱90台、洗衣机94台、移动电话194部。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1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15元,同比下降7.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9.3%。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7.46平方米,农民居住质量指数58.19%。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摩托车52.5辆、移动电话146.3部、彩电90台、电冰箱38.8台、洗衣机46.3台。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6091人、37548人、19382人和26162人,比上年末分别净增3760人、2518人、1760人和3403人。分别征缴保险费2990万元、2736万元、447万元和117万元,增幅分别为14%、24.8%、7.2%和10.37%。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886.8元,比上年增加102元。全日制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由500元提高到560元。
全县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022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0807人。城市低保每人月均93元,农村低保每人月均35元。全面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县参保城镇居民17585人 。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全县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资金、捐赠物资折款共367.9万元。
十一、人口
年末全县人口59.02万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城镇人口20.81万人,城市化率35.27%,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883人,人口出生率为11.87‰,人口死亡率为6.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85%,计划生育率87.6%。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克难奋进,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全县经济总体呈现逆势上扬、物价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84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6%(比上年,下同),人均GDP13391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196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45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5022万元,增长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8749万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为22.31:45.50:32.1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2%。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4.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9.5%,衣着类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1%,居住类上涨7.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 | RAG-ES | 2024-09-11 |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县农业普查办和城南乡等5个乡镇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抗冰救灾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门诊统筹补助试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信访维稳工作受到省、市表彰;安全生产措施有力,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小,外向度不高,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工业经济缺乏带动力强、贡献力大的骨干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财源建设滞后,乡村债务包袱难以消化,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486万元,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94544万元,林业产值6304万元,牧业产值99254万元,渔业产值402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55万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3.74千公顷,粮食产量258322吨,增长5.9%。其中:稻谷产量181511吨,增长3%;油料产量6357吨,增长5.6%;烤烟产量3124吨,下降2.3%;茶叶142吨,下降2.7%;蔬菜产量260580吨,增长9.6%;水果产量42041吨,增长6.7%。 | RAG-ES | 2024-09-11 |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末生猪存栏43.9万头,增长0.7%,牛存栏4.8万头,羊存栏1.61万只,家禽存栏106万只。全年生猪出栏68万头,增长9.7%,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2.2万头、2.2万只、37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8965吨,增长13.3%;禽蛋产量3249吨,下降3.2%;水产品养殖面积13950亩,下降15%;水产品产量5368吨,下降3.4%。全县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7000亩,育苗面积130.7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3518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2.16%。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212处,投入资金3814万元,投工投劳391万个,完成土石方281万立方米。解决饮用水9907人,自来水受益村308个;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9.21万千瓦,增长4%;农村用电量7026万千瓦小时,下降1.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万吨,增长2%。年末,全县347个村全部通电和电话,347个村全部通汽车,道路通畅率87.4%。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