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管理规定

联合创作 · 2012-12-27 00:00

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管理规定 (2012年12月27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公布 自2013年03月01日起施行)

(市政府令第19号,2012年12月27日公布。根据2014年1月21日公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改;根据2016 年10月3日公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改;根据2018年8月13日公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改;根据2019年7月15日公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贵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等19件规章的决定》第四次修改;根据 2020 年12月23日公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 <贵阳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等76件规章的决定》第五次修改;根据2021年7月23日公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贵阳市结建防空地下室维护管理规定>等43件规章的决定》第六次修改;根据2022年12月19日公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贵阳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等59件规章的决定》第七次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规划监督管理,规范城乡规划行政监察,确保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监察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规划监察,是指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依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依法对本辖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活动执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强制性规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违法行为,并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监察工作的领导,保障城乡规划监察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满足该项工作需要。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察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规划监察机构负责市辖各区和市人民政府确定区域城乡规划监察的具体工作。

县(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辖区城乡规划监察的监督管理工作。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使有关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

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园林绿化)、水务、公安、应急、住房城乡建设、交通等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城乡规划监察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城乡规划监察工作应当遵循合理合法和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执法与管理服务和处罚与教育疏导相结合,注重社会效果。


第二章 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监察


第六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城乡规划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第七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城乡规划和所提交的规划编制成果,应当符合国家、省、市城乡规划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城乡规划编制的相关标准、规范。

第八条 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具体的规划监管方案,实行不定期跟踪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建设行为。

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划许可的要求进行建设,接受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 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下列区域和空间的规划建设进行重点跟踪巡查:

(一)主次干道,重要景观地带;

(二)党政机关、学校和重点工程项目周边;

(三)列入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综合改造的区域;

(四)建筑立面和建筑屋顶 ;

(五)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和空间。

第十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设置载有经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的主要规划技术指标、有关强制性内容等的公示牌。

公示牌的公示期限为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至建设项目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证之日止。公示牌在公示期内如有损坏或者丢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及时修复或者重新制作。

公示内容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军事秘密等内容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依据《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对建设工程进行竣工规划核实。

第十三条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实际,制定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和竣工规划核实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履行规划监察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与执法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以及其他信息,可以依法进行查阅、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查;

(三)纠正或者依法制止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强制性规范、标准的行为;

(四)对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及时提出处罚建议移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施处罚;

(五)依法需要采取的其他监督检查措施。

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监察工作中发现有违反其他有关管理规定的,应当及时函告相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五条 规划监察工作人员进行规划检验、检查和调查取证时,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

(二)不少于2人;

(三)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四)制作调查询问笔录并要求被调查询问人签名(盖章);

(五)现场勘验检查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不到场的,应当邀请2名以上现场人员见证;

(六)制作的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并要求当事人或者见证人签名(盖章);

(七)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资格)的法定机构进行检查或者鉴定。

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履行规划监察职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无理拒绝、阻挠。对未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接受检验、检查。

第十六条 规划监察工作人员监督检查的建设项目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回避。

当事人认为规划监察工作人员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可以向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要求其回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回避的决定。

第十七条 规划监察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妨碍被检查单位和个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二)侵犯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三)违反程序、超越权限;

(四)贪污、挪用、私分罚没财物;

(五)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六)参与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安排的有碍公正执法的活动;

(七)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

(八)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八条 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及时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将违反规划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书面通报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均有权向有关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并依法处理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的违法行为,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阻碍规划监察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查处。

第二十一条 有关工作人员在城乡规划监察工作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