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稷王庙
万荣稷王庙,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太赵村,南向,南北长74米,东西宽46米,现存正殿和戏台,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斗拱用五铺作重昂,形式颇为独特。
特征
建筑特征
万荣稷王庙现存只有正殿和戏台。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庑殿顶,指的是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庑殿顶是一种级别较高的屋顶形式,一般适用于比较重要的建筑之上。文献记载庑殿顶出现于先秦时期,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庑殿顶,就是万荣稷王庙的正殿),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殿内中柱一列,直通平梁以下,大梁分前后两段、穿插相构,无通长梁栿,当地称之为“无量殿”。斗拱用五铺作重昂,形式颇为独特。据考证,此殿为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所建。正殿的南面是戏台,戏台创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后拆毁,现存建筑为1921年重建。做法繁缛精巧,体现了山西的地方特色。在正殿东墙上嵌有一至元八年小碑,记庙内“修盖舞厅一座”,是我国戏剧史上金元杂剧活动的重要史料。
历史
建筑历史
原据庙内大殿梁上题记可知大殿屋架曾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修缮过,因将其定为金代(1115年-1234年)建筑。
2011年修缮工程中于无梁殿明间下平槫攀间枋外皮上发现一处已不明显的墨书题记,经表面湿处理后“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四个大字清晰可见,由此推断万荣稷王庙正殿创建年代应在北宋时期。
历史典故
传说,后稷原名姬弃,因生下来是一个肉球,被母亲姜嫄几弃不成,最后被抛在了稷王山上。有个老道士路过,捡到了后稷,剖开肉球救了他,教他为人做事。长大成人的后稷踏实、勤奋、善良,看到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经常挨饿,便在山上尝遍各种野生植物,试图栽培一些,以保饥采暖,但都不是很理想。一次下山,他发现了一片平坦之地,把谷子播撒在那里,长势甚好。他便教附近的人们播种五谷。后来,大家为纪念他的功绩,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庙。这块地便是如今的太赵村一带。
文物保护
万荣稷王庙,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元朝古戏台
戏台创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后拆毁,现存建筑为1921年重建。其做法繁缛精巧,体现地方特色。戏台前沿砖基中心原嵌有至元八年小碑,记庙内“修盖舞厅一座”,是我国戏剧史上金元杂剧活动的重要史料,现移嵌在正殿内东墙上。
唐代盘龙柱
唐代盘龙柱,主殿最中间四根柱子下垫的础石,据考证也是唐代的,最外侧两根柱子下的础石是北宋的,因为其上的花纹是倒地莲花,这在宋朝非常盛行。
北宋无梁殿
北宋无梁殿为稷王庙内主殿,是目前发现全国唯一的北宋单檐庑殿顶结构,一条正脊、4条斜脊。整个大殿气势十足,好似一把撑开的大伞,在民间十分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