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3-01-01 00:00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围绕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努力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保持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亿元,增长3.5%,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83%,拉动经济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67.75亿元,增长19.6%,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5.03%,拉动经济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67.62亿元,增长9.7%,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3.14%,拉动经济增长4.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42.7:50.0变化为6.5:46.8:46.7。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从农业结构看,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种植业中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5亿元,按同口径计算,  比上年增长4.35%,其中:农业产值8.03亿元,增长2.94%;林业产值0.29亿元,下降49.19%;牧业产值7.33亿元,增长12.93%;渔业产值0.02亿元,下降49.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8亿元,增长5.00%。粮食总产量24.59万吨,下降5.16%;油料总产量8.80万吨,增长11,62%;蔬菜产量30,74万吨,增长11.45%在畜产品产量中:肉类总产量5.14万吨,  增长1.78%;禽蛋产量0.45万吨,下降6.27%;牛奶产量6.33万吨,增长8.07%;水产品产量214.00吨,下降42.63%。
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30.00万头,增长0.37%,其中:牛存栏22。20万头,增长3.79%;羊存栏47.61万只,增长0.51%;猪存栏34.89万头,下降12.75%。年内出栏牛9.66万,增长3.32%;羊55.18万只,增长9.75%;猪40.29万头,下降3.84%。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2.80%提高到46.74%。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2.7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6万公顷,下降11.2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25万公顷,增长10.10%;蔬菜种植面积0.86万公顷,增长23.2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63.48%下降到57.6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29.56%上升到33.29%;蔬菜种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5.34%上升到6.73%。
造林工作进展顺利。2003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0.86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0.29万公顷;周边荒山造林种草面积0.32万公顷。零星植树390.47万株,本年育苗面积0.03万公顷。
农业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119.39万千瓦,增长7.12%;大中型拖拉机413台,同上年基本持平;农用运输车6690辆,增长29。3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7万吨,同上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62.11亿元,增长19.50%(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14.87亿元,增长18.4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经济20.24亿元,增长10.02%;集体经济2.03亿元,增长4.91%;股份合作制经济3.82亿元,下降1.02%;股份制经济80.09亿元,增长17.5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6.58亿元,增长57.62%;其他经济2.09亿元,增长106.52%。市属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9.49亿元,增长25.58%,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25亿元,增长32.10%。
实现新产品产值5.99亿元,比上年增长9.10%。企业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出口交货值2.71亿元,增长4.74%。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6.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0%,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6.4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7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46亿元,增长21.4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0.8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80亿元,增长19.13%;利润总额达到4.61亿元,增长18.38%;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0.24%。   主要产品产量:原煤97.40万吨,增长4.27%;发电量59.83亿千瓦小时,增长31.76%;供电量92.70亿千瓦小时,增长14.11%;自来水生产量7512万吨,增长2.06%;服装77万件,增长49.01%;小麦粉3万吨,增长20.77%;食用植物油2.85万吨,增长153.02%;鲜、冻畜肉1.16万吨,下降4.77%;白酒1281吨,增长26.08%;硫酸5.47万吨,增长209.28%;水泥142万吨,增长10.31%;砖22384万块,增长19.36%;钢47.73万吨,增长14.27%;成品钢材40.29万吨,增长13.36%;铝32.79万吨,增长13.44%;锌2.73万吨,增长172.93%。
四、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货运总量2037.05万吨,增长6.85%,其中:铁路213.90万吨,增长21.33%;公路1823.00万吨,增长5.37%;航空0.15万吨,增长25.00%。货物周转量672516.90万吨公里,增长13.11%,其中:铁路489196.20万吨公里,增长17.42%;公路183084.00万吨公里,增长3.00%;航空236.67万吨公里,增长25.30%。全社会客运量2788.36万人,增长1.08%,其中:铁路177.60万人,下降20.61%;公路2595.00万人,增长2.98%;航空15.76万人,增长6.27%。客运周转量306597.10万人公里,增长1.43%,其中:铁路130965.60万人公里,增长0.86%;公路152256.00万人公里,增长1.00%;航空23375.54万人公里,增长7.86%。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76亿元,增长9.45%,其中:邮政0.83亿元,下降0.21%;电信10.93亿元,增长10.27%。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65.62万门,增长69.60%;年末市话用户47.18万户,增长26.89%,其中,住宅电话38.63万户,增长31.52%;移动电话用户56.12万户,增长22.51%。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3.45万户,增长16.33%;数字数据用户达到0.14万户,增长23.85%。
旅游业发展势头看好。全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74万人次,增长12.30%;实现旅游总收入8.20亿元,增长11.80%,其中:旅游外汇收274万美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5.42亿元,比上年增长9.99%,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88亿元,增长18.0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4.49亿元,下降6,71%;更新改造投资22.73亿元,增长28.51%;房地产开发投资18.90亿元,增长25.51%;城乡集体、私人投资9.31亿元,增长19.67%。2003年,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投资1.09亿元,下降6.71%;用于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投资7.70亿元,下降11.49%;用于工业的投资23.32亿元,增长8.42%,其中:用于工业更新改造的投资19.33亿元,增长56.03%,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西宁地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施工项目个数429个,其中:市属施工项目333个。桥头电解铝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铝工程、西部矿业百河铝业三期、湟水河河道治理、盘道水库枢纽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城市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公用设施继续完善。全年完成投资10.53亿元,增长0.5%。七一路延长段、海湖路北段、共和路立交桥、互助路扩建以及东关大街等8条线路整治基本完成。
房地产开发及住宅竣工面积153万平方米,增长7.75%。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7.92万平方米,增长22.15%,其中:售给个人51.91万平方米,增长59.71%。
危旧房改造顺利实施。危旧房改造竣工面积2.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5亿元,以周家泉为重点的危旧房改造全面启动。
六、贸易、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居民消费价格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8亿元,增长10.20%。按销售地区分,市的零售额55.01亿元,增长10.60%;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8.57亿元,增长7.7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7.33亿元,增长9.04%;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8.38亿元,增长10.77%;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6.49亿元,增长10.10%;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8.92亿元,增长12.55%;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2.46亿元,增长9.3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54.00亿元,增长9.99%;餐饮业9.09亿元,增长11.53%;其他行业0.49亿元,增长9.28%。
全市各类消费品交易市场111个,成交额36.20亿元,增长0.84%,其中:超亿元市场7个,成交额12.01亿元。
外贸进出口增幅较大。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973.40万美元,增长79.89%,其中:进5039.40万美元,增长6.67%;  出23934万美元,增长76.18%。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0。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4亿元,增长17。30%;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0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0%。
金融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1.04亿元,比年初增长18.1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7.90亿元,增长19.7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93亿元,增长17.60%。各项贷款余额437.32亿元,增长20.02%。现金收入690.26亿元,增长20.05%;现金支出704.88亿元,增长19.48%;现金净投放14.62亿元,下降2.63%。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29亿元,增长25.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5亿元,增长28.82%;人寿险保费收入3.54亿元,增长65.79%。全年保险赔款支出1.03亿元,增长13.76%,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79亿元,增长27.69%;人寿险赔款支出0.27亿元,增长17.07%。赔付率19.38%。
八、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9所,在校学生26124人,增长17.69%;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6907人,下降24.92%;普通中学153所,在校学生123984人,增长8.90%;职业高中6所,在校学生2303人,下降2.12%;小学765所,在校学生163018人,下降2.62%;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1148人,下降7.79%;幼儿园143所,在园幼儿39593人,增长4.25%。
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00%和98.00%,有线电视用户25.27万户。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图书馆5个;博物馆3个;出版报纸10种,3210万份;杂志52种,105.50万册;图书416种,446.88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1个,其中:医院54个;卫生技术人员9651人,其中:医生419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8706张。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  204.97万人,增长12.39‰。人口出生率12.11‰,人口死亡率4.56‰,人口自然增长率7.55‰,计划生育率97.39%。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我市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21.11万人,下降4.59%,其中:在岗职工人数20.41万人,下降4.0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632元,增长7.7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4.56元,增长9.02%;农民人均纯收入2054.03元,增长11.68%。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07.28元,增长7.35%,其中:食品支出2054.28元,增长7.15%;衣着支出606.48元,增长12.2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82.56元,增长31.25%;医疗保健支出477.60元,增长2.34%;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708.12元,增长8.16%;居住支出567.00元,下降6.99%;交通和通讯支出497.04元,增长7.39%;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214.20元,增长14.42%。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11.92台、移动电话65.31部、彩色电视机119台、电冰箱79台、组合音响20台、摩托车3辆、洗衣机97.42台、影碟机59台、家用汽车0.67辆。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196个,参保人数12.77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总支付748.63万元;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单位2034个,参保职工20.36万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支出74232.00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1.71万人,医疗保险费用支出9510.00万元。
全年累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13万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0%。
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7.94万人,全年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5098.80万元。
注:本综述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时光轴

RAG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围绕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努力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保持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亿元,增长3.5%,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83%,拉动经济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67.75亿元,增长19.6%,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5.03%,拉动经济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67.62亿元,增长9.7%,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3.14%,拉动经济增长4.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42.7:50.0变化为6.5:46.8:46.7。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从农业结构看,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种植业中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5亿元,按同口径计算,  比上年增长4.35%,其中:农业产值8.03亿元,增长2.94%;林业产值0.29亿元,下降49.19%;牧业产值7.33亿元,增长12.93%;渔业产值0.02亿元,下降49.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8亿元,增长5.00%。粮食总产量24.59万吨,下降5.16%;油料总产量8.80万吨,增长11,62%;蔬菜产量30,74万吨,增长11.45%在畜产品产量中:肉类总产量5.14万吨,  增长1.78%;禽蛋产量0.45万吨,下降6.27%;牛奶产量6.33万吨,增长8.07%;水产品产量214.00吨,下降42.63%。 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30.00万头,增长0.37%,其中:牛存栏22。20万头,增长3.79%;羊存栏47.61万只,增长0.51%;猪存栏34.89万头,下降12.75%。年内出栏牛9.66万,增长3.32%;羊55.18万只,增长9.75%;猪40.29万头,下降3.84%。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42.80%提高到46.74%。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2.7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6万公顷,下降11.2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25万公顷,增长10.10%;蔬菜种植面积0.86万公顷,增长23.2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63.48%下降到57.6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29.56%上升到33.29%;蔬菜种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5.34%上升到6.73%。 造林工作进展顺利。2003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0.86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0.29万公顷;周边荒山造林种草面积0.32万公顷。零星植树390.47万株,本年育苗面积0.03万公顷。 农业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119.39万千瓦,增长7.12%;大中型拖拉机413台,同上年基本持平;农用运输车6690辆,增长29。3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7万吨,同上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62.11亿元,增长19.50%(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14.87亿元,增长18.4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经济20.24亿元,增长10.02%;集体经济2.03亿元,增长4.91%;股份合作制经济3.82亿元,下降1.02%;股份制经济80.09亿元,增长17.5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6.58亿元,增长57.62%;其他经济2.09亿元,增长106.52%。市属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9.49亿元,增长25.58%,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25亿元,增长32.10%。 实现新产品产值5.99亿元,比上年增长9.10%。企业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出口交货值2.71亿元,增长4.74%。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6.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0%,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6.4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7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46亿元,增长21.4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0.8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80亿元,增长19.13%;利润总额达到4.61亿元,增长18.38%;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0.24%。   主要产品产量:原煤97.40万吨,增长4.27%;发电量59.83亿千瓦小时,增长31.76%;供电量92.70亿千瓦小时,增长14.11%;自来水生产量7512万吨,增长2.06%;服装77万件,增长49.01%;小麦粉3万吨,增长20.77%;食用植物油2.85万吨,增长153.02%;鲜、冻畜肉1.16万吨,下降4.77%;白酒1281吨,增长26.08%;硫酸5.47万吨,增长209.28%;水泥142万吨,增长10.31%;砖22384万块,增长19.36%;钢47.73万吨,增长14.27%;成品钢材40.29万吨,增长13.36%;铝32.79万吨,增长13.44%;锌2.73万吨,增长172.93%。 四、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货运总量2037.05万吨,增长6.85%,其中:铁路213.90万吨,增长21.33%;公路1823.00万吨,增长5.37%;航空0.15万吨,增长25.00%。货物周转量672516.90万吨公里,增长13.11%,其中:铁路489196.20万吨公里,增长17.42%;公路183084.00万吨公里,增长3.00%;航空236.67万吨公里,增长25.30%。全社会客运量2788.36万人,增长1.08%,其中:铁路177.60万人,下降20.61%;公路2595.00万人,增长2.98%;航空15.76万人,增长6.27%。客运周转量306597.10万人公里,增长1.43%,其中:铁路130965.60万人公里,增长0.86%;公路152256.00万人公里,增长1.00%;航空23375.54万人公里,增长7.86%。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76亿元,增长9.45%,其中:邮政0.83亿元,下降0.21%;电信10.93亿元,增长10.27%。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65.62万门,增长69.60%;年末市话用户47.18万户,增长26.89%,其中,住宅电话38.63万户,增长31.52%;移动电话用户56.12万户,增长22.51%。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3.45万户,增长16.33%;数字数据用户达到0.14万户,增长23.85%。 旅游业发展势头看好。全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74万人次,增长12.30%;实现旅游总收入8.20亿元,增长11.80%,其中:旅游外汇收274万美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5.42亿元,比上年增长9.99%,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88亿元,增长18.0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4.49亿元,下降6,71%;更新改造投资22.73亿元,增长28.51%;房地产开发投资18.90亿元,增长25.51%;城乡集体、私人投资9.31亿元,增长19.67%。2003年,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投资1.09亿元,下降6.71%;用于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投资7.70亿元,下降11.49%;用于工业的投资23.32亿元,增长8.42%,其中:用于工业更新改造的投资19.33亿元,增长56.03%,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西宁地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施工项目个数429个,其中:市属施工项目333个。桥头电解铝股份有限公司电解铝工程、西部矿业百河铝业三期、湟水河河道治理、盘道水库枢纽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城市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公用设施继续完善。全年完成投资10.53亿元,增长0.5%。七一路延长段、海湖路北段、共和路立交桥、互助路扩建以及东关大街等8条线路整治基本完成。 房地产开发及住宅竣工面积153万平方米,增长7.75%。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7.92万平方米,增长22.15%,其中:售给个人51.91万平方米,增长59.71%。 危旧房改造顺利实施。危旧房改造竣工面积2.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5亿元,以周家泉为重点的危旧房改造全面启动。 六、贸易、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居民消费价格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8亿元,增长10.20%。按销售地区分,市的零售额55.01亿元,增长10.60%;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8.57亿元,增长7.7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7.33亿元,增长9.04%;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8.38亿元,增长10.77%;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6.49亿元,增长10.10%;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8.92亿元,增长12.55%;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2.46亿元,增长9.3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54.00亿元,增长9.99%;餐饮业9.09亿元,增长11.53%;其他行业0.49亿元,增长9.28%。 全市各类消费品交易市场111个,成交额36.20亿元,增长0.84%,其中:超亿元市场7个,成交额12.01亿元。 外贸进出口增幅较大。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973.40万美元,增长79.89%,其中:进5039.40万美元,增长6.67%;  出23934万美元,增长76.18%。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0。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4亿元,增长17。30%;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0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0%。 金融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1.04亿元,比年初增长18.1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7.90亿元,增长19.7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93亿元,增长17.60%。各项贷款余额437.32亿元,增长20.02%。现金收入690.26亿元,增长20.05%;现金支出704.88亿元,增长19.48%;现金净投放14.62亿元,下降2.63%。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29亿元,增长25.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5亿元,增长28.82%;人寿险保费收入3.54亿元,增长65.79%。全年保险赔款支出1.03亿元,增长13.76%,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79亿元,增长27.69%;人寿险赔款支出0.27亿元,增长17.07%。赔付率19.38%。 八、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9所,在校学生26124人,增长17.69%;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6907人,下降24.92%;普通中学153所,在校学生123984人,增长8.90%;职业高中6所,在校学生2303人,下降2.12%;小学765所,在校学生163018人,下降2.62%;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1148人,下降7.79%;幼儿园143所,在园幼儿39593人,增长4.25%。 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00%和98.00%,有线电视用户25.27万户。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图书馆5个;博物馆3个;出版报纸10种,3210万份;杂志52种,105.50万册;图书416种,446.88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1个,其中:医院54个;卫生技术人员9651人,其中:医生419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8706张。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  204.97万人,增长12.39‰。人口出生率12.11‰,人口死亡率4.56‰,人口自然增长率7.55‰,计划生育率97.39%。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我市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21.11万人,下降4.59%,其中:在岗职工人数20.41万人,下降4.0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632元,增长7.7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4.56元,增长9.02%;农民人均纯收入2054.03元,增长11.68%。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07.28元,增长7.35%,其中:食品支出2054.28元,增长7.15%;衣着支出606.48元,增长12.2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82.56元,增长31.25%;医疗保健支出477.60元,增长2.34%;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708.12元,增长8.16%;居住支出567.00元,下降6.99%;交通和通讯支出497.04元,增长7.39%;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214.20元,增长14.42%。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11.92台、移动电话65.31部、彩色电视机119台、电冰箱79台、组合音响20台、摩托车3辆、洗衣机97.42台、影碟机59台、家用汽车0.67辆。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196个,参保人数12.77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总支付748.63万元;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单位2034个,参保职工20.36万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支出74232.00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1.71万人,医疗保险费用支出9510.00万元。 全年累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13万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0%。 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7.94万人,全年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5098.80万元。 注:本综述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AG-ES2024-09-11
浏览 7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