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三抓三促”战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九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据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7.0亿元,比去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33元,比去年增加363元。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很脆弱,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进程较慢;地方工业运行质量不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增大。
一、农业
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四增”目标,坚持从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和加速产业化进程入手,促进了农村各业的发展。
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72.9万吨,比去年增产80.8万吨,增长42.1%,创历史最好水平。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完成造林面积1.2万公顷,其中经济林0.2万公顷,防护林0.2万公顷,用材林0.6万公顷;实现义务植树735万株,四旁植树453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森林覆盖率由上年的31.4提高到32.4%。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31.3亿元,比去年增长14.7%;肉类总产量29.7万吨,比去年增长8.4%;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牲畜存栏数量增多。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渔业产值0.5亿元,增长31.8%;水产品产量7891吨,增长32.9%。
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优良种子试验田0.3万亩,示范田8.5万亩,地膜覆盖面积20.8万亩,种子包衣296万亩,科学施肥314万亩,水稻抛秧13万亩,玉米螟防治316万亩,机械播种483万亩,机械深施肥454.1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生猪饲养量在2.0万头以上的乡镇达65个,60个肉牛生产基地乡镇肉牛饲养量达100万头;蔬菜保护地面积31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全年完成农建土石方超过1.0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7.1万亩,新修水田、条田10万亩,治涝达标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万亩,造地5万亩,新开发渔池10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大中型拖拉机更新245台,旧机修复113台,农机总动力增加到57.5万千瓦。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在外部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努力克服资金不足、市场销售不畅、增支减利因素增加等诸多困难。通过深化改革,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认真实施“三改一加强”战略,从而促进了全市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增长15.8%,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3.6亿元,增长5.3%。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0亿元,比去年增长12.5%。从主要产品产量看,主要能源、支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增长较快,主要原材料和纺织品有所下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4亿元,比去年增长7.5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50.9%,比去年增加18.2个百分点。其中,资金利税率为2.3%,比去年增加2.0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10884元,比去年增加高,是中央大中型企业拉动的结果,地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差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
建筑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建筑业总产值为14.8亿元,比去年增长8.0%。其中,地方企业完成7.2亿元,比去年增长14.3%;国有企业完成9.3亿元,非国有企业完成5.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2.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4.7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加。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比去年增长13.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5.1亿元,比去年增长12.1%,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8亿元,比去年增长18.8%;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亿元,比去年增长9.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比去年增长69.2%。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亿元,比去年增长8.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5亿元,比去年增长23.2%;第三产业完成6.0亿元,比去年下降1.0%。
投资效益有一定提高。全年城镇建成投产和交付使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30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4.7%;新增固定资产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为46.0%;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62.2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为57.1%。
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火力发电量30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36公里;肉加工能力17万吨;啤酒5000吨;水泥2.5万吨。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为1871万吨,客运量为1606万人,分别比去年增长4.1%和3.2%。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加。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2亿元,比去年增长34.4%;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63亿元,增长39.5%。
交通通信业发展水平提高。全年完成了102线公路改造、县乡公路网化工程,新建改建桥梁32座533.4延长米,铺设黑色路面118.6公里,形成省级样板路126公里;新增电话交换机容量4.28万门,城乡公网电话总数达13.7万户,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71部/百人,增长51.0%。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物价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9.6亿元,比去年增长6.0%。
国内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不含商品房),比去年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34.0亿元,比去年增长12.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9亿元,增长11.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为7.6亿元,集体经济5.9亿元,其它经济33.4亿元,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2%、12.7%和71.1%。
城乡集市贸易活跃。年末全市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已增加到163处,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8.7亿元,比去年增长8.7%。
对外经济贸易又有新进展。全年出口供货总值实现6.1亿元,比去年增长17.4%。轻工产品、工艺品、机电产品、冶金产品等增长幅度较大,粮油食品类、纺织品类有所下降。
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回落。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由去年的13.5%回落到6.1%;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涨幅由去年的15.4%回落到8.0%。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比去年增长40.4%;地方财政支出10.7亿元,比去年增长24.9%,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增长17.9%,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长50.9%,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20.3%,科技文教卫生事业支出增长17.4%,价格补贴支出增长2.5倍。
金融运行比较平稳,各类存贷款继续增加。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8%,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6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2%,其中银行短期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6.7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上年末增加616万元。货币净投放增多,全年银行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10.5%,现金支出增长13.2%,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27.2亿元,比上年多投7.1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承保总额18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保费收入1.0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亿元,增长0.4%,人身险保费收入0.3亿元,增长38.1%。全年财产险陪款金额2720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7013万元。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有23.7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6474个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5.4万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18.6万人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全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险机构为停产、半停产及破产企业职工提供1300万元基金。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发展,年末有54.5万农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七、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围绕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大力引进、推广和应用新的科学成果,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科技队伍扩大。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731人;拥有各类独立科研机构13个。科技投入增加。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38万元,比去年增长20.3%。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全市科技计划项目145项,项目完成率达98.0%;组织实施农业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推广项目87项,全市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项,在取得的科技成果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2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10项,不同程度得到推广和应用的有32项,推广率达72%。全年鉴订技术合同61项,成交额589万元,比上年增长45.4%,实现金额401万元。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4件,授权专利9件。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结构得到调查,教育质量有所提高。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学校在校生1277人,比上年增长1.3%;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14849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43.3%;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有新进展,初中在校生13.7万人,初中入学率达96.6%;小学在校生26.0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5%,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3.4%和2.0%;各类成人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成人高、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共招学生1579人,在校学生4475人,比去年增加891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全年新建、维修校舍19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2万平方米,中小学校新增学生席位1.3万个。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涌现出一批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市有28部优秀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奖励。艺术表演团体6个,演出场次706次,观众达1522千人次。电影放映场次2452场,观众375千人次。共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68次。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用图书馆9个,图书流通316千人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10座,开通了沈阳至铁岭转送省有线电视节目的微波电路,增加了中央加密频道节目,延长了播音及转播时间,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7.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9.0%。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卫生机构734个,其中医院143个,全市拥有医疗床位9296张,其中医院床位847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其中医生0.5万人。全市预防保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普及率和管理规范率分别达到90%和70%。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率达99.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13项冠军。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孙福明在第26届奥运会上勇夺女子柔道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第一枚金牌。城乡居民锻炼身体的意识普遍增强,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人口不断增加,有97.8%的在校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市普遍实施。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管理水平提高,整体面貌大有改观。全年完成了银州区北市路、铁法市调兵山大街、开原市文化街等一批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市区南大沟治理、柴河整治一期工程、燃气混合站、集中供热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部完工,新增煤气用户3698户,总数发展到5.4万户,新发展城市集中供热30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网4800米,供热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一批城市绿化改造工程,市区绿化公共绿地人均达到5.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2%,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化、美化景观,开原象牙山风景区、铁岭龙首山风景区开发取得新进展。
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单位已达21个,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647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30.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30.3平方公里。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继续得到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291.8万人,比去年增加1.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20‰,死亡率为5.08‰,自然增长率为5.1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957元,比去年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38元,比去年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100元,比去年增长3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7.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868元,比去年增长4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8%。
劳动就业和职工工资平稳发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万人。到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47.5万人,其中,职工总数46.8万人,比去年末减少1.2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全年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3.4万失业者和企业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市城镇失业人员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全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19.2亿元,比去年增长10.6%;职工年平均工资4095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99.2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58.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民家庭人均生活住房面积9.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城市示范小区5万平方米工程竣工,改平解困和安居工程顺利进行。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230张,收养人员194人。城镇已设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5个;农村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04个。社会救济工作有新进展。银州、清河两个城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救济783户1175人。向农村下拨救灾款726万元,妥善的解决了灾民、贫困户和五保户的口粮、住房等生活困难。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997年3月17日)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三抓三促”战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九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据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7.0亿元,比去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33元,比去年增加363元。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很脆弱,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进程较慢;地方工业运行质量不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增大。一、农业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四增”目标,坚持从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和加速产业化进程入手,促进了农村各业的发展。 | RAG-ES | 2024-09-11 |
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72.9万吨,比去年增产80.8万吨,增长42.1%,创历史最好水平。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完成造林面积1.2万公顷,其中经济林0.2万公顷,防护林0.2万公顷,用材林0.6万公顷;实现义务植树735万株,四旁植树453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森林覆盖率由上年的31.4提高到32.4%。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继续加强。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31.3亿元,比去年增长14.7%;肉类总产量29.7万吨,比去年增长8.4%;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牲畜存栏数量增多。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渔业产值0.5亿元,增长31.8%;水产品产量7891吨,增长32.9%。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优良种子试验田0.3万亩,示范田8.5万亩,地膜覆盖面积20.8万亩,种子包衣296万亩,科学施肥314万亩,水稻抛秧13万亩,玉米螟防治316万亩,机械播种483万亩,机械深施肥454.1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生猪饲养量在2.0万头以上的乡镇达65个,60个肉牛生产基地乡镇肉牛饲养量达100万头;蔬菜保护地面积31万亩。 | RAG-ES | 2024-09-11 |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全年完成农建土石方超过1.0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7.1万亩,新修水田、条田10万亩,治涝达标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万亩,造地5万亩,新开发渔池10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大中型拖拉机更新245台,旧机修复113台,农机总动力增加到57.5万千瓦。二、工业和建筑业全市工业生产在外部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努力克服资金不足、市场销售不畅、增支减利因素增加等诸多困难。通过深化改革,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认真实施“三改一加强”战略,从而促进了全市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增长15.8%,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3.6亿元,增长5.3%。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0亿元,比去年增长12.5%。从主要产品产量看,主要能源、支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增长较快,主要原材料和纺织品有所下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4亿元,比去年增长7.5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50.9%,比去年增加18.2个百分点。其中,资金利税率为2.3%,比去年增加2.0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10884元,比去年增加高,是中央大中型企业拉动的结果,地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差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