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1999-01-01 00:00

南京市统计局

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改革力度,经济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工业生产继续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国内贸易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形势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基本完成。

一、综合

全市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9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8亿元,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33.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工业增加值3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446元,比上年增长9.6%。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6∶49.8∶44.2调整为5.8∶48.4∶45.8。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个体私营和民营科技等非公有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9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4.87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比上年提高约3.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在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增势不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未能进一步扩大,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仍不理想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农民收入增长较低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全年农林牧渔业不变价总产值达49.42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28.27亿元,比上年增长9.5%;林业产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畜牧业产值12.96亿元,比上年下降2.1%;渔业产值6.97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值(现价)在种植业产值中所占份额由上年的49.5%下降到37.8%;经济作物产值所占份额上升到62.2%。

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5.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60台,比上年增长15.72%;小型拖拉机47812台,比上年增长1.74%;农用载重汽车2548辆,比上年下降0.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7.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1%。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8千公顷,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198.37千公顷。

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水平在农产品成交价格降低的情况下,继续有所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62元,比上年增长3.71%。

三、工业

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完成增加值30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国有企业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88.41亿元,集体企业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43.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发展较快,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77.97亿元,可比价增幅达到28.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3%。

在国家扩大投资需求的宏观形势的推动下,我市重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全年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7.5%。重工业比轻工业增幅高3.7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观。工业利税大幅度增长,利润增幅达近年来最高水平。从一季度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各月累计增幅均保持在60%以上。全年实现利税1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7%;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60.7%。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7.0%。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

1999年,我市工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力拼博,经济效益获得较快增长,为全市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比较突出的有:

对全市工业贡献较大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企业

金陵石化公司南京轻工机械厂

扬子石化公司南京石油化工厂

南京卷烟厂南京雨润肉食品公司

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啤酒有限公司

爱立信通信有限公司江苏高淳陶瓷有限公司

跃进汽车集团武警5302工厂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箔(集团)公司

金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蛙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南京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上年规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3亿元,比上年下降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4.21亿元,比上年下降9.5%;更新改造投资62亿元,比上年下降0.6%;房地产开发投资97.91亿元,比上年下降3.1%。城镇集体单位及以下投资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32.6%;农村集体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10.4%;其它民间投资达27亿元左右。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南京长江二桥、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南京大化肥等工程项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

五、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业获得一定的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5%;邮电通讯业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146.8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89%;完成货运周转量509.3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2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9%。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2.65万户,年末达47.21万户;无线寻呼用户有所减少,年末为30.02万户;全年发展电话用户16.23万户,累计达到111.7万户;发展公用电话2.32万部,其中IC卡电话6268部。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66.45万门。全市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7.1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8倍。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149.73万件,比上年增长18.51%;集邮业务增长10.7%。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新兴业态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商贸新格局,也使零售额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剔除物价因素,增长13.5%。

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市区零售额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1.9%。县的零售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县以下零售额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6%和8.5%。

物价总水平持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97.1%和98.6%,均为负增长。在居民消费价格中,我市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交通和通讯工具类、文娱用耐用消费品类的指数分别比上年下降4.3%、2.1%、2.0%、11.3%、9.5%,影响总指数下降3个百分点。但随着医疗、住房、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服务性收费标准的提高,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报纸杂志类、服务项目类的指数呈上升之势,升幅分别为1.2%、5.6%、26.1%、6.7%,带动总指数上升1.6个百分点,成为阻止物价指数进一步下滑的主要因素。

七、对外经济

全市在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下取得较好成绩。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6.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进口总额为15.44亿美元,增长79.1%;出口总额为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22%和42.78%,继续呈现逆差的格局。“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增幅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99年全市“三资”企业实际出口创汇额达5.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4%,占全市出口额比重达48.9%。;

实际利用外资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8.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直接利用外资7.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新签外商投资合同数335个,项目平均规模达225万美元。年内新增投产开业的三资企业146个,全市累计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已达2891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继续快速发展。新签承包劳务合同额和实际完成营业额均首次突破1亿美元,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4%;实际完成营业额达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在外劳务人数6016人,增长14.2%。

八、旅游业

旅游业再创佳绩。我市在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的鼓舞下,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强化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产品的促销,并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梅花节”、“金陵游”等活动。全年来宁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达1377.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海外旅游者37.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1%。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3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国际旅游创汇约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旅游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分别为1:6.49和1:2.97,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全市已拥有旅游涉外宾馆饭店12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4家;现有旅行社170家,其中涉外旅行社28家;旅游定点单位45家。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情况良好。全市在第三产业的支撑和工业利税完成较好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各项税收15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财政收入达128.4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4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1.8%。

金融形势平稳。199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14.25亿元,比年初增长11.1%,其中储蓄存款568.05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482.04亿元,比年初增长16.4%。

保险业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全年商业性保险保费收入达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8.29亿元,较上年增长68.5%,占全市保费收入的71.7%;非人身险保费收入7.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全市保费收入的28.3%。保险赔款支出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非人身险全年赔款支出达2.89亿元,占全市保险赔款支出的90.3%。

十、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第二轮三年城市建设目标第一年的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共新建、改建道路长度近5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达9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8.3平方米。

在城市道路方面。新庄立交一期、汉中门和水西门等交通环境综合改造工程,以及江北大道二期、惠民大道一期、集庆路西延,瑞金路、312国道改造二期、正洪街中心广场和察哈尔路--福建路--钟阜路拓宽改造等重点道路工程先后竣工。

在对外交通方面。完成禄口国际机场扩建一期工程,南京港新客运站投入使用,宁马、宁高和雍六等一批高速公路均达到优良等级;南京长江二桥及其配套交通道路设施和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建设均进展顺利。

在城市环境方面。建成水西门和湖滨公园广场,中山北路、太平南路和鼓楼广场等全面推行城市道路标准化美化工程,南京最大的正洪街地下人防工程竣工,江湖堤达标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完成,解决城区暴雨淹水问题的城市排水和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启动,供电、电信和江湖永久性堤防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结合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和迎接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检查,全面完成动物园搬迁、鸟类生态园建设,江堤和绕城公路两侧绿化带等环境建设。全市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近625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1022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年内城市空气污染物指数平均为75,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

在公用事业方面。完成大厂饮用水源改造工程,日产自来水90万立方米的城北水厂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近40公里;基本建成了小天堂15万立方米气柜工程和日产管道煤气50万立方米的新气源厂,新建和改造供气管网40多公里,用户可由20多万户增加到40多万户;完成新增公交车400辆的目标。稳步推进电网建设“金龙计划”,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年度任务,全市供电保障能力增强。同时,我国首座城市环保示范电厂(下关发电厂)正式投产。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教兴市”战略继续得到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加大,科技三项费用增长30%,使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和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市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20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展顺利。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9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20%,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近170亿元,比上年增长40%。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等学校扩招给南京教育事业改革带来新动力,全市城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各项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和教学设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在宁普通高等学校30所(不含部队院校),在校学生13.24万人;普通中学306所,在校学生22.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54所,在校学生7.73万人;小学1297所,在校学生47.88万人;幼儿园662所,在园儿童10.62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保持100%。成人教育和各类技术培训蓬勃开展,年培训规模达80万人次。全市农村非文盲率达98.5%,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文艺创作丰富多彩。在全国第七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有5部作品入选。在江苏省第三届戏剧节中,有12台戏剧荣获优秀剧目奖;有17台戏剧荣获新剧目奖。在江苏省第三届业余戏剧、曲艺大赛上,荣获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4枚;有12个节目入选参加江苏省第四届音乐舞蹈节。全年出版报纸37种,发行11.96亿份;杂志278种,发行8557.04万册;市区新华书店销售图书2658万册。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0个,对国内广播节目套数达10套。拥有电视台4个,节目套数7套。有线电视用户达50万户。有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9个、档案馆16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92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318个,医院及卫生院病床2079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1万人。其中,医生1.61万人,护师、护士1.15万人。城乡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72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91张。以街道和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单苗接种率达98.3%,四苗覆盖率达96.2%,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投保率达85.12%。妇幼保键保偿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相结合,全市共举办市级体育竞赛77项次,并先后承办了4项次省级比赛,5项次全国比赛和4项次国际比赛。南京市体育代表团在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上,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后备人才奖”,并获得37枚奖牌,其中:金牌11枚、银牌13枚、铜牌13枚。同时还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后备人才输送奖”,在57个参赛城市中居第一名。青少年体育运动成绩斐然,全市29个项目代表队在省青少年比赛中获得金牌155枚、银牌108枚、铜牌118枚。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在校大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到96%。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市总人口为537.44万人,比上年增加5.13万人。其中市区282.28万人,增加5.91万人;五县255.16万人,减少0.78万人。全市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87.03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53.4%,农业人口250.41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46.6%。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5%。

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93.79元,比上年增长9.6%;人均消费性支出6448.63元,比上年增长6.5%。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全市有87.54万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超过95.03%;28.15万名离退休人员当期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建成住宅37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9.68平方米;出新小区累计58个,总计560万平方米。

再就业和解困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分流安置市及市以下所属企业下岗职工5.06万人,再就业率达53.2%。

时光轴

RAG14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南京市统计局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改革力度,经济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工业生产继续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国内贸易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形势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基本完成。一、综合全市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9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8亿元,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33.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工业增加值3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446元,比上年增长9.6%。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6∶49.8∶44.2调整为5.8∶48.4∶45.8。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个体私营和民营科技等非公有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9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4.87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比上年提高约3.3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在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增势不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未能进一步扩大,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仍不理想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农民收入增长较低等。二、农业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全年农林牧渔业不变价总产值达49.42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28.27亿元,比上年增长9.5%;林业产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畜牧业产值12.96亿元,比上年下降2.1%;渔业产值6.9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值(现价)在种植业产值中所占份额由上年的49.5%下降到37.8%;经济作物产值所占份额上升到62.2%。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5.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60台,比上年增长15.72%;小型拖拉机47812台,比上年增长1.74%;农用载重汽车2548辆,比上年下降0.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7.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1%。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8千公顷,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198.37千公顷。RAG-ES2024-09-11
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水平在农产品成交价格降低的情况下,继续有所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62元,比上年增长3.71%。三、工业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完成增加值30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国有企业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88.41亿元,集体企业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43.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发展较快,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77.97亿元,可比价增幅达到28.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3%。在国家扩大投资需求的宏观形势的推动下,我市重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全年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7.5%。重工业比轻工业增幅高3.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观。工业利税大幅度增长,利润增幅达近年来最高水平。从一季度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各月累计增幅均保持在60%以上。全年实现利税1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7%;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60.7%。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7.0%。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RAG-ES2024-09-11
浏览 8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