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着力增投入、提增幅、扩总量、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0.7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5.04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56.81亿元,增长17.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9.1:43.2:37.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9.86亿元、0.64亿元、7.83亿元和0.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2.95%、6.45%和下降0.87%。粮食生产稳定。全年播种粮食作物107.2万亩,同比减少0.4万亩。粮食总产41.4万吨,同比减少1%。其中夏粮18.7万吨,秋粮22.7万吨,夏粮略减、秋粮略增。粮食亩产387公斤,和去年基本持平。经济作物产量保持增长。花生总产7.6万吨,同比增加722吨;蔬菜总产99万吨,同比增加18.6万吨。全年完成林业产值1.1亿元,新造林2758公顷。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47.3万头、5.2万头、30.8万只和7798万只,同比分别增加1.4万头、2.2万头、7万只和1321万只。年末全县生猪存栏35万头、牛8.4万头、羊28.9万只、家禽2567万只,同比分别增加1.6万头、2.5万头、3.6万只和1101万只。肉类总产量15.5万吨,同比增长65.7%;禽蛋产量3.0万吨,同比增长1.6%;奶类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6.9%。水产品产量740吨,同比增长2.7%。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达到或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6家,完成工业产值265.14亿元,增长48.8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8.33亿元,增长9.97%;股份制企业217.65亿元,增长56.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99亿元,增长3.2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3.17亿元,增长45.17%。在全部规模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52.85亿元,增长41.25%;重工业实现总产值112.29亿元,增长60.64%。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100:73.46(轻工业为100),重工业占比42.35%,比去年提高4.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3亿元,增长17%。在纳入统计范围的21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19种工业产品实现增长。其中,生产鲜冷藏肉75.03万吨,增长31.96%;各类鞋靴2024万双,增长72.87%;黄金521千克,增长8.77%;电动自行车65.32万辆,增长17.43%;各类轴承2230万套,增长37.04%;电子元件17.25亿只,增长8.81%;农用化肥8.55万吨,增长24.4%;变压器47.13万千伏安,与去年持平;水泥57.85万吨,增长7.43%;各类服装148万件,下降6.9%;无缝钢管18.92万吨,增长24.89%。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行业范围标准调整后)达到32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49.79亿元,同比增长50.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8.78%,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效益显着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2.91亿元,增长49.26%;利税16.39亿元,增长59.58%;其中利润10.99亿元,增长73.09%。资产负债率54.98%,下降5.0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6次,下降0.39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4.82万元/人,人均增加2.52万元;实现销售产值258.57亿元,产品销售率97.52%,下降0.5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30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53亿元,增长15.8%;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94.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8%;房屋竣工率65.9%。
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5亿元,增长24.1%;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5个,完成投资32.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6%;高新技术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9.7%。
房地产企业累计完成投资额3.82亿元,同比增长4.7%;销售商品房37.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6%;销售商品房2779套,同比增长27.1%。
四、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亿元,增长18.6%。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5亿元,增长19.9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4亿元,增长17.03%。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1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9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经济零售额64.7亿元,增长18.9%,所占比重达到95.3%。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719万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13362万美元,同比增长40.6%;进口2357万美元,同比增长204.9%。全县共有甫林电子、三和玩具、汇丽鞋帽、百华鞋业四家企业进出口过千万美元,比去年新增一家。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7.4%。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157.9公里,同比增加169.3公里。全县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11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1.1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760.6万吨,货物周转量49.28亿吨公里。
旅游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县实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2家,AAA级旅游景区4家,AA级旅游景区1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旅行社8家;星级酒店3家,其中三星级酒店2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家,省级旅游强乡镇1家,省级特色旅游村3家。2011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98万人次,同比增长51%;实现旅游总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52.6%。
六、财政、金融
财政经济运行平稳。2011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6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7346万元,比上年增长39.17%,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2.34%,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国税、地税全年实现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40.3%。两税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4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金融发展形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2.44亿元,比年初增加24.7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4.7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57亿元,比年初增加7.5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0.22亿元,比年初增加5.07亿元;中长期贷款12.75亿元,比年初增加3.96亿元;票据融资4.6亿元,比年初减少1.51亿元。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组织评审县科技进步奖27项,省、市、县级科技成果鉴定23项;新发展县级民办科研机构2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97件,授权145件;顺利通过2009-2010年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
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0494人,初中新生11786人,招收高一新生449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入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全县普通高中在校生1.2万人,27所初中在校生3.47万人,144所小学在校生6.15万人。
文化艺术繁荣。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演出设备配置到各乡镇(街道)文化站,满足了综合文化站的基本演出所需。成功举办了“中国?临沂第四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和中国文联“走进沂蒙山慰问采风”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放映,保证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要求,实现放映七千余场次。2011年未,拥有各种群众文化机构3处,博物馆4处,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9.9万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6处。拥有国家珍贵文物22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13件。
卫生和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末,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6处,其中乡镇卫生院2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3处,专科疾病防治所2处、妇幼保健院1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民营医疗机构6处。拥有病床277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94人。全县有76.2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累计补偿235.2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八、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011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9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了1.4平方公里。全年城建财政投资8307.27万元,拉动社会投资40.58亿元。完成了人民路、文化路、正阳路等12条道路的绿化、亮化、排水和人行道板铺装工程、诸葛亮城建设、汉街南段两侧开发建设、新四中校区建设。完成道路建设24.6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9.69万平方米、绿化23.69万平方米,栽植行道树5652棵,铺设雨水管网1.93万米、污水管网1.83万米,新安装路灯362基。全年村镇建设投资4.3亿元,完成社区规划46个,开工建设农村住房8505户,完成危房改造1921户。县城驻地、干线公路、村镇面貌和对外形象显着改观。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两个跨界考核断面中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做好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强化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达到360天,优良率为98.6%。城区噪音达到环境功能区环境规划。2011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20吨和氨氮54吨排放量,为按期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11年,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8起,死亡23人,受伤25人,经济损失117.25万元。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6.3%、4%和14.57%,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911055人。其中,男性人口465391人,女性人口445664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74‰,死亡率为5.27‰,自然增长率为7.48‰。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6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392元,增长19.7%。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31526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7913元,增长18.98%。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0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6%以内。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7.13亿元,比2010年增收2.62亿元,增长58%。全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6万人、1.57万人、12.45万人、3.67万人、6.21万人、2.49万人、36.1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稳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1.9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1.46万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0.32万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0.25万份。劳动争议仲裁进一步完善,全年受理并结案各类劳动争议案件78起。
注:1、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调查从2011年1月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已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总人口是公安部门户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是计生部门提供。
4、本公报所列数字与2010年度对比时,2010年度数据相应扣减葛沟部分。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着力增投入、提增幅、扩总量、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0.7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5.04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56.81亿元,增长17.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9.1:43.2:37.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一、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9.86亿元、0.64亿元、7.83亿元和0.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2.95%、6.45%和下降0.87%。粮食生产稳定。全年播种粮食作物107.2万亩,同比减少0.4万亩。粮食总产41.4万吨,同比减少1%。其中夏粮18.7万吨,秋粮22.7万吨,夏粮略减、秋粮略增。粮食亩产387公斤,和去年基本持平。经济作物产量保持增长。花生总产7.6万吨,同比增加722吨;蔬菜总产99万吨,同比增加18.6万吨。全年完成林业产值1.1亿元,新造林2758公顷。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47.3万头、5.2万头、30.8万只和7798万只,同比分别增加1.4万头、2.2万头、7万只和1321万只。年末全县生猪存栏35万头、牛8.4万头、羊28.9万只、家禽2567万只,同比分别增加1.6万头、2.5万头、3.6万只和1101万只。肉类总产量15.5万吨,同比增长65.7%;禽蛋产量3.0万吨,同比增长1.6%;奶类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6.9%。水产品产量740吨,同比增长2.7%。 | RAG-ES | 2024-10-23 |
二、工业、建筑业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达到或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6家,完成工业产值265.14亿元,增长48.8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8.33亿元,增长9.97%;股份制企业217.65亿元,增长56.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99亿元,增长3.2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3.17亿元,增长45.17%。在全部规模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52.85亿元,增长41.25%;重工业实现总产值112.29亿元,增长60.64%。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100:73.46(轻工业为100),重工业占比42.35%,比去年提高4.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3亿元,增长17%。在纳入统计范围的21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19种工业产品实现增长。其中,生产鲜冷藏肉75.03万吨,增长31.96%;各类鞋靴2024万双,增长72.87%;黄金521千克,增长8.77%;电动自行车65.32万辆,增长17.43%;各类轴承2230万套,增长37.04%;电子元件17.25亿只,增长8.81%;农用化肥8.55万吨,增长24.4%;变压器47.13万千伏安,与去年持平;水泥57.85万吨,增长7.43%;各类服装148万件,下降6.9%;无缝钢管18.92万吨,增长24.89%。 | RAG-ES | 2024-10-23 |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行业范围标准调整后)达到32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49.79亿元,同比增长50.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8.78%,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效益显着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2.91亿元,增长49.26%;利税16.39亿元,增长59.58%;其中利润10.99亿元,增长73.09%。资产负债率54.98%,下降5.0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6次,下降0.39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4.82万元/人,人均增加2.52万元;实现销售产值258.57亿元,产品销售率97.52%,下降0.5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30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53亿元,增长15.8%;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94.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8%;房屋竣工率65.9%。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