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
沂南县统计局
(2003年1月21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经济效益逐步好转,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 合
2002年,我县国民经济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回复性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1 亿元, 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1亿元,下降4.4%;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29.2%。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素质有所提高。通过落实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引导农民调整品种构成和种植结构,进一步压缩了粮田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植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以资产重组盘活资产为重点, 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重视和发展。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兼顾,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1%、47.7%、33.2%。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0.9%。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金融体制进一步完善,服务经济的功能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农村费税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外经贸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教育卫生体制和科技体制等项配套制度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县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切实推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但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社会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机制尚未全面形成;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缓慢,物价长时间、大范围地低位运行,对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今后随着改革和发展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二、农 业
2002年,全县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上菜、扩畜、增烟、优果”的八字方针,大力实施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和科技推动战略,重点建设蔬菜、油桃、烤烟、苹果、板栗、黄牛等生产基地,抓好万亩樱桃、万亩板栗、万亩油桃等十大亮点工程,被国家列为全国综合开发示范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初步进展。农业无公害生产全面启动,部分瓜果蔬菜以及畜禽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沂南蔬菜批发市场声名远扬,广大农民获益明显。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有一定下降,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其他因素,其中劳务输出收入增幅较大。据测算,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6亿元,比去年下降5.6%, 其中,种植业11.5亿元,林业0.6亿元,畜牧业4.4亿元,渔业0.1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7.9%、0.3%、0.8%、14.1%。
种植业遭遇严重干旱,减产较大。我县今年农作物总播面积为157.61万亩,较去年的 162.49万亩减少4.87万亩,下降3.0 %。全县今年粮田面积为62.85万亩,同比减少2.67万亩,粮食耕亩单产441公斤,同比减产78公斤,下降15.0%。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9.37万亩,同比减少7.68万亩,下降6.6%,播亩单产254公斤,同比减少37公斤,实现粮食总产277487吨,同比减产62678吨,减幅18.4%。其中因播种面积减少7.68万亩导致总产减少42842吨,因单产下降37公斤总产减少19836吨。在粮食总产中,夏粮总产111133吨,同比减产13943吨;秋粮总产166354吨,同比减少48735吨,下降22.7%。
在秋季粮食作物中,稻谷面积因夏、秋持续干旱少雨,水源匮乏,造成今年稻谷播种面积减少。据统计,全县今年稻谷面积6.20万亩, 同比减少0.24万亩,下降3.7%,稻谷单产464公斤,同比减产9公斤,实现总产28734吨,下降5.6%; 今年玉米播种面积29.93万亩,单产236公斤,实现总产70751吨,分别比去年面积、单产、总产减少1.22万亩、84公斤、29043吨,依次下降3.9%、26.3%、29.1%;地瓜面积20.77万亩,单产294公斤,总产61052吨,同比去年面积增加0.11万亩,单产、总产分别减少76公斤、15445吨, 依次下降20.5%、20.2%;大豆播种面积4.61万亩,同比减少0.57万亩,播亩单产88公斤,总产4053吨, 同比去年亩减17公斤,总产减少1378吨,分别下降16.2%和25.4%。
在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23.48万亩,亩产140公斤,总产222632吨,分别比去年面积增加1.21万亩,单产减少87公斤,减幅38.3%,总产减少17690吨,下降35.0%;棉花生产反弹回升,今年播种面积0.54万亩,单产70公斤,总产377吨,同比去年面积增加0.20万亩,单产持平,总产增加136吨;烤烟生产受收购政策及收购价格的影响,今年种植面积大增。据统计,全县今年烤烟种植面积为3.20万亩,同比去年增1.06万亩,单产124公斤,亩减20公斤,烤烟总产3962吨仍比去年增加885吨,增长28.8%。连续几年大幅增长的蔬菜播种面积今年再次增加,但因干旱持续长,水源稀少,造成蔬菜减产严重。据统计,全县今年蔬菜播种面积19.87万亩,同比增加0.49万亩,单产2974公斤,比去年亩减328公斤,实现总产590847吨,同比下降7.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2年全县共完成成片造林2783公顷,四旁植树393万株。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2002年全县各级始终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主要畜禽存养量均有增长,生猪存栏达到23.12万头,大牲畜存栏8.73万头,羊存栏37.9万只,与去年持平,家禽存栏376.9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3.86万吨,增长2.0%;奶类产量、禽蛋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渔业生产下降。 全县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2043吨,比去年下降16%。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本设施继续改善,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4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 %。 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农用排灌机械1.1万台套,总动力7.1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3.15万台,总动力23.6万千瓦。农村用电量6357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49万吨,比上年下降3.7 %。年末耕地面积101.76万亩。
全县农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有了较大提高。2002年底,全县978个行政村在村村通电、通车的基础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自来水受益村达到265个。
三、工 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增长。通过近两年的资产重组,盘活了一大批存量资产,我县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了发展的谷底,出现了强劲反弹。2002年,全部工业总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县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705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17%;工业增加值52155万元,同比增长12.44%;工业产品销售率95.3%;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合计12042万元,同比增长32.23%;其中利润总额6229万元,增长97.55%;总资产贡献率5.90%;资本保值率149.22%;资产负债率64.01%;流动资金周转率1.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43%;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25961元/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7.15%。工业生产呈现以下特点:
--重工业快速增长,轻工业增速缓慢。2002年轻工业完成总产值90198万元,增加值2510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3%和3.71%,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2.37%;重工业完成总产值80383万元,增加值2705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46%和27.44%,重工业产销率达98.58%。
--农村工业产值增速加快。2002年规模以上农村工业完成总产值71894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2.1%,比2001年提高2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2002年全年4家高新技术企业(鲁颖电子公司、山大华特科技股份公司、沂蒙池田电装有限公司、沂蒙变压器有限公司)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52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2%,比2001年提高6.5个百分点。
--分企业看,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02年生产同比增长的有46家,占78%;实现总产值过亿元的3家(山大华特11807万元,沂蒙轴承11198万元,宝珠集团242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3家,3000万元--5000万元的11家,1000万元—3000万元的32家,1000万元以下的10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摩托车10286辆,内燃机8.07万千瓦,皮鞋9.44万双,布鞋75.92万双,变压器21.68万千伏安,水泥41.99万吨,轴承907.5万套,机制纸2156吨,中高压陶瓷电容器32955万只,服装435万件,鲜冻禽肉29148吨,合成氨20621吨,供电量28181万千瓦时,供水量802万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2年,我县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实施投资、消费双向启动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亿元, 比上年增长2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4.6亿元,增长62.2%。其他经济单位投资7.3亿元,增长4.2%。在国有单位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亿元,与去年持平。更新改造投资完成(指国有单位)2.2亿元,是去年的1.4倍。在全部投资额中,第一产业投资6.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4亿元。
新开工项目增多,在建规模扩大。全年施工的基本建设项目48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6个,比上年增加2个。基建和更改在建总规模7.5亿元,增长7%,当年新增固定资产2.6亿元。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3.4亿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亿元。
2002年,全县完成住宅投资2590万元,比去年增长40.9%;住宅建设施工面积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竣工面积1.4万平方米,下降38%,其中住宅小区完成投资570万元,施工面积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万平方米。
2002年,全县建筑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共有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7家,完成施工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70 %。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县交通运输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调整运输结构,强化综合交通优势,运输能力稳定增长,整体服务水平提高, 为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552.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 154万吨, 货运周转量16372万吨公里。客运量19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20209万人公里。其中,临沂运输沂南分公司客运量76.14万人次,同比增长38.2%;客运周转量8485.6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0.8%。
邮政电信事业增势强劲。邮政新业务发展迅速,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进一步普及,数据和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邮政部门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1864.4万元,比上年增长 19. 2 %,邮政业务总收入1709万元,增长11.7%。 电信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4489.61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472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48%。年末移动电话达5.8万部, 比上年增加69%。国际互联网用户7446户。全县实现978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1.47%,比上年增加2.68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2年,全县各级根据消费升级转换的特点,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渐趋活跃,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效益改善。特别是几大超市的陆续开业,改善了购物消费环境,刺激了居民的消费行为,活跃了全县贸易市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1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农村市场启动初见成效,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全县县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4.2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 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6.9亿元,比上年增长7.8%。 随着市场机制作用在流通领域的日益增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同成份的商业经济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国有、 集体商业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而个体、私营经济在市场中的份额则不断增长。
分行业看,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8亿元, 比上年增长11.7%,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0.8亿元,增长1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1.9亿元,下降2.9%;个体经济零售额5.8亿元,增长12.4%;私营经济零售额1.8亿元,增长12.5%;其他经济零售额1.6亿元,增长8.7%。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2002年以来,市场物价呈低位运行态势,与2001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9%;与2000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5%。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2.2%,其中:粮食、油脂、蔬菜价格分别增长6.2%、6.4%、1.9%。衣着、家庭设备、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不断下降,分别下降1.7%、4.9%、3.8%和10.7%。
七、对外经贸合作
2002年,对外经贸工作成绩显著。全县外贸企业和自营出口企业努力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形势呈现好局面。同时,对外加工贸易业务发展势头看好,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县新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4家,完成合同利用外资额303.2万美元,是去年的4.2倍;完成出****货值1.79亿元,同比增长2%;完成出口创汇903万美元,同比增长60%;实际利用外资69万美元,是去年的2倍。
八、财政、金融
2002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各项财政货币调控措施,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征税,积极培育财源,努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2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较增长27.2%。财政总支出3.15亿元,增长26%。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业保持平稳良好运行。2002年,全县各金融企业认真执行适度的货币政策,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责任制,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信贷质量,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发展。各项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0 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 14亿元,比年初增加3.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6亿元,比年初增加2.78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县共有10.9万户家庭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394家企业单位参加了财产保险。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1504万元,同比增长20.5%;赔保支出980万元,同比增长9.7%。全县有30万人参加了人寿保险,同比增长17%; 全年人寿保险费收入6008万元,同比增长30%;赔款支出1029万元,同比增长28.6%。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全县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全年共完成治理废水项目4个,治理废气项目8个,累计完成治理投资57万元,年新增废水处理能力72吨,新增废气处理能力0.25亿立方米,去除废水中COD5620吨, 去除工业粉尘4444吨, 烟尘去除量986吨, 二氧化硫去除量228吨,城市环境保护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2年,全县积极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增加科技投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推动全县高效技术产业的发展。2002年,全县取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省级以上1项,市级4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6项,授权8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部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继续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全面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高中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2002年末,全县有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3940人;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6. 6万人;小学193所,在校生7.2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 1所,在校学生8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十一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种群众文化机构19处,博物馆2处,电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8.0万册。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卫星接收站113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1.6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7%以上。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县医院4处,乡镇卫生院 25处,专科防治所 1处,妇幼保健院1处,卫生防疫站1处。拥有病床116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00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体育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参加全国武术散打邀请赛获一金一银,第20届省运会获得一枚铜牌。在全市少儿体育比赛中共派出115人次参加,获举重团体第一名、武术团体第二名、散打第三名、篮球第五名。先后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体育生55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人口
2002年,我县全面落实各级制定的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了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企业工资标准,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薄弱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使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适用住宅建设加快,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尽管农业生产遭遇干旱灾害,农民从粮油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大幅减少,但是农民从牧业、蔬菜、水果、黄烟等获得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外出劳务获得的收入增长幅度高达1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6%,从而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平稳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98元,增长3.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69元,比上年增加83元,增长4.9%,其中食品支出827元,比上年增加26元,增长3.2%;衣着支出 115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居住支出291元, 比上年减少1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9元,增长4.7%。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一些现代化的家用电器逐渐进入农家。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 102台,其中彩色电视机50台;洗衣机9台,电冰箱9台,影碟机19台,电风扇125台,摩托车47辆。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59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 比上年减少6.3%,共发放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5.6%, 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6994元,增长12.4%。年末全县在岗职工3.35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比上年减少6.9%,共发放职工工资总额2.36亿元,比上年增长5.0%,职工平均工资7189元,增长12.9%。2002年末,全县人口90.47万人,比年初增加0.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1万人,农业人口81.96万人。人口出生率10.29‰,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4.69‰。
注: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总产值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沂南县统计局(2003年1月21日)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经济效益逐步好转,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综 合2002年,我县国民经济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回复性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1 亿元, 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1亿元,下降4.4%;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29.2%。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素质有所提高。通过落实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引导农民调整品种构成和种植结构,进一步压缩了粮田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植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以资产重组盘活资产为重点, 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重视和发展。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兼顾,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1%、47.7%、33.2%。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0.9%。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金融体制进一步完善,服务经济的功能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农村费税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外经贸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教育卫生体制和科技体制等项配套制度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县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切实推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但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社会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机制尚未全面形成;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缓慢,物价长时间、大范围地低位运行,对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今后随着改革和发展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 RAG-ES | 2024-10-23 |
二、农 业2002年,全县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上菜、扩畜、增烟、优果”的八字方针,大力实施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和科技推动战略,重点建设蔬菜、油桃、烤烟、苹果、板栗、黄牛等生产基地,抓好万亩樱桃、万亩板栗、万亩油桃等十大亮点工程,被国家列为全国综合开发示范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初步进展。农业无公害生产全面启动,部分瓜果蔬菜以及畜禽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沂南蔬菜批发市场声名远扬,广大农民获益明显。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有一定下降,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其他因素,其中劳务输出收入增幅较大。据测算,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6亿元,比去年下降5.6%, 其中,种植业11.5亿元,林业0.6亿元,畜牧业4.4亿元,渔业0.1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7.9%、0.3%、0.8%、14.1%。种植业遭遇严重干旱,减产较大。我县今年农作物总播面积为157.61万亩,较去年的 162.49万亩减少4.87万亩,下降3.0 %。全县今年粮田面积为62.85万亩,同比减少2.67万亩,粮食耕亩单产441公斤,同比减产78公斤,下降15.0%。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9.37万亩,同比减少7.68万亩,下降6.6%,播亩单产254公斤,同比减少37公斤,实现粮食总产277487吨,同比减产62678吨,减幅18.4%。其中因播种面积减少7.68万亩导致总产减少42842吨,因单产下降37公斤总产减少19836吨。在粮食总产中,夏粮总产111133吨,同比减产13943吨;秋粮总产166354吨,同比减少48735吨,下降22.7%。 | RAG-ES | 2024-10-23 |
在秋季粮食作物中,稻谷面积因夏、秋持续干旱少雨,水源匮乏,造成今年稻谷播种面积减少。据统计,全县今年稻谷面积6.20万亩, 同比减少0.24万亩,下降3.7%,稻谷单产464公斤,同比减产9公斤,实现总产28734吨,下降5.6%; 今年玉米播种面积29.93万亩,单产236公斤,实现总产70751吨,分别比去年面积、单产、总产减少1.22万亩、84公斤、29043吨,依次下降3.9%、26.3%、29.1%;地瓜面积20.77万亩,单产294公斤,总产61052吨,同比去年面积增加0.11万亩,单产、总产分别减少76公斤、15445吨, 依次下降20.5%、20.2%;大豆播种面积4.61万亩,同比减少0.57万亩,播亩单产88公斤,总产4053吨, 同比去年亩减17公斤,总产减少1378吨,分别下降16.2%和25.4%。在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23.48万亩,亩产140公斤,总产222632吨,分别比去年面积增加1.21万亩,单产减少87公斤,减幅38.3%,总产减少17690吨,下降35.0%;棉花生产反弹回升,今年播种面积0.54万亩,单产70公斤,总产377吨,同比去年面积增加0.20万亩,单产持平,总产增加136吨;烤烟生产受收购政策及收购价格的影响,今年种植面积大增。据统计,全县今年烤烟种植面积为3.20万亩,同比去年增1.06万亩,单产124公斤,亩减20公斤,烤烟总产3962吨仍比去年增加885吨,增长28.8%。连续几年大幅增长的蔬菜播种面积今年再次增加,但因干旱持续长,水源稀少,造成蔬菜减产严重。据统计,全县今年蔬菜播种面积19.87万亩,同比增加0.49万亩,单产2974公斤,比去年亩减328公斤,实现总产590847吨,同比下降7.6%。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