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具备拿结果的能力?
共 183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8-25 18:06
大家经常听到过要有拿结果的能力。
那为什么要有拿结果的能力呢?
职场上混,想要混得好,大概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自己有本事,可以不断地把业务、公司的盘子扩大,产生效益。
另一条路是情商高会来事,变成老板的心腹,帮助老板分忧。
前者可以视为是一种大将,可以开疆扩土。
后者可以视为是秘书,以服务好老板,让老板可以有心力做更大的价值。
前者想要开疆扩土,就要不断地建立milestone,而这一个个milestone其实就是拿到的一个个结果。
那怎么拿到结果呢?
我归纳起来需要三种基础能力。
规划能力;
管理能力;
文化建设能力;
先说规划能力。
说起规划能力,有一些人可能把规划当成画饼,拿着一个规划的大饼向上管理。
那规划怎么变成拿结果能力中的一环呢?
就是要在能落地的前提下,做一些技术、业务、架构的管理和做一些前瞻性的布局。
比如规划半年、一年、两年之后,我们的技术团队和业务发展到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并利用项目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方法推动落地。
这样业务上、团队上、系统上才能获得收益,进入良性循环。
这些才是一个拿结果的规划能力。
好的规划首先要“盘”。
盘资源,盘事情,盘人力。
资源、事情、人力既可以承接集团或者部门的目标来搞,也可以基于团队或系统的定位搞。
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特别强的目标承接诉求,可以从自身定位及过去的归纳来盘事情。
盘事情,可以从两条线看。
一条线是底线,就是有些事情不做,我们整个团队或者系统的能力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围绕于稳定性、安全、效率、质量的东西。
另一条线是上限,就是通过哪些事情可以不断提升组织或者系统的上限,比如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优化,效率优化,成本优化等。
再说管理能力。
管理上分为管人和管事、理人和理事。
理人和理事属于上面规划层面的事情。
管人的层面可以从两个角度讲,目标管理和反馈机制。
目标管理需要关注于一些关键点。
要为目标匹配合适的人,并且提供合适的资源支持。
根据不同的人能力、意愿,匹配合适的管理风格。比如能力强意愿高的同学,要授权;能力差意愿强的,要辅导;能力强意愿低的,要激发。
要为目标找到关键节点和关键milestone,清楚这些节点在哪里,以及需要何时完成,需要做好这些关键节点的跟踪和把控,只有管理好了过程,才能拿到结果。
在整个目标达成阶段性成绩或阶段性收尾之后,要做复盘和回顾,给予相应的反馈(正向或负向的),或者及时调整(人或事)。
目标达成情况和绩效挂钩。
我们经常听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owner如果不能在目标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基本可以视为一个不合格的owner了,也就谈不上拿结果的能力了。
所以我们要目标导向,在合适的时间内拿到目标。
拿到的结果,要以数据说话。
反馈机制就是复盘,围绕于事的复盘,或是给予owner同学及时性的反馈。
总的来说,目标管理,就是要做好时间管理与精力分配,将更大块更整体的时间给到关键的事情上。要做好关键节点的监督。要做好及时地复盘。
再说文化建设能力。
文化其实是管理的副产品,但文化又是一个优秀组织的基础。
有时我们完成一个目标,其实背后伴随着大家工作方法的变化和工作习惯的变化。
比如我们做稳定性,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提升大家的稳定性意识。
意识这东西比较虚,要把它落地,就需要做一系列的规范和约束,将其形成大家的工作习惯。
那一个owner想要具备稳定性意识,就需要修正之前没有规范的工作习惯。
改变习惯是很难的。
而文化的背后就是一个个习惯的改变。
比如我们要做成年人,就是改变以前巨婴式看待问题的习惯。
我们要今日事今日毕,就是要改变以前拖延症的习惯。
我们要追求卓越,就是要改变我们标准只是及格的习惯。
等等。
习惯建立好了,文化就变好了。
文化好了,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变好了。
每个人变好了之后,人与人组织在一起去搞任何事,成效上大概率都不会跑偏太远。
那么整个组织能拿到的结果大概率也就好了。
所以拿结果的副产品是改变团队文化与习惯。
而团队的文化与习惯,会反过头来帮助我们拿到结果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总结来说,当你作为一个owner时,不管是团队owner还是系统owner,想要拿到结果,都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做好规划,看清团队价值,找到团队目标。
做好管理,理清人,理清事,找到关键事情,关键节点,找到对的人,在关键节点交付关键产物。
做好复盘,给予关键角色及时反馈。
塑造文化,借事修人,不断通过做事的方法,提升团队人员整体水平与做事习惯。把每一次做事当做训练机会,人员素质提高了,后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较为简单的拿到有质量的结果。